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吸虫病.ppt

血吸虫病.ppt

表现为布于我国湖南、湖北、江西、安 徽、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广东、广西、 福建和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400个县、 市、区,5161个乡、镇、场。主要是长江中下 游沿江5省和四川、云南等省。但在上述范围 内并非普遍流行血吸虫病,各省有一定的县、 乡,一定的居民点为疫区,疫区呈点状或片状 分布。全国历年曾查出钉螺面积148亿平方米, 病人1200万例,病牛100余万头。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剂量与疗程
对症治疗
巨脾型——改善全身症状争取手术 腹水型——低盐、高蛋白饮食、利尿剂 上消化道出血——扩容、止血、降门脉
压(善得定、垂体后叶素)
预防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灭螺 保护易感人群
血吸虫思考题
1. 疫水 异位损害 伴随免疫 Hoeplli现象 虫卵肉芽肿
感染方式 生产、生活
易感人群 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
夏秋季 感染后部分免疫 初次大量感染急性发病
发病机制
主要病变:以虫卵性肉芽肿为标 志的变态反应。
宿主对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 主要对虫卵所引起的复杂免疫病理反应
急性血吸虫病——体液、细胞免疫 可溶性虫卵抗原→ 致敏T淋巴细胞→ 释放淋巴因子(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嗜酸性粒细胞刺激促进因子) →
急性血吸虫病: 潜伏期 发热 过敏反应 腹部症状 肝脾肿大
临床表现
慢性血吸虫病: 1、无症状患者
2、有症状患者
腹痛、腹泻 肝脾肿大
临床表现
晚期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1、巨脾型 2、腹水型 3、侏儒型
慢性血吸虫病
临床表现
异位损害 肺血吸虫病
脑血吸虫病
临床分类及并发症
并发症
肝门脉高压症 肠道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 肠腔狭窄 腹部包块 结肠癌
实验室检查
血象 肝功能试验 肝影像学检查 血清免疫学检查 粪便检查 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急性血吸虫病诊断程序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疫水接触 临床特点
急性血吸虫病 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 实验诊断 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伤寒 阿米巴肝脓疡 粟粒性结核 特点:酸球增高 慢性:
血吸虫病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科 孙静
定义
是血吸虫寄生在人体门静脉系统所引 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 水而感染。
主要病变:虫卵引起的虫卵肉芽肿 病变部位:肝、结肠
定义
临床特点 急性期—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
或排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慢性期—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 晚期—门静脉周围纤维化
周围细胞侵润(浆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辐射样棒状物——Hoeplli现象
慢性、晚期血吸虫病——迟发性变态反应
可溶性虫卵因子 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
巨噬细胞 ————————— 成纤维细胞增殖
T淋巴细胞
胶原合成(I、III)
↓ 门静脉周围纤维化
伴随免疫:
血吸虫成虫有充分的适应性模拟机制,用 宿主抗原覆盖其皮层表面,不易被当作异 物处理,由于这种伪装,可逃避免疫攻击, 使其能长期寄生
2.日本血吸虫寄生在终宿主的肠系膜下 静脉,为何在粪便中查到虫卵?
3.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有哪些? 4.血吸虫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什么? 5.急性血吸虫的发病机理及其临床
表现 6.慢性、晚期吸虫的发病机理及其临床
表现
血吸虫思考题
7.什么是晚期血吸虫病 8.急性血吸虫病血液检查有何特点 9.慢性血吸虫病最好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10.血吸虫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11.治疗血吸虫病首选什么药 12.如何治疗慢性血吸虫病 13.预防血吸虫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病原学
日本血吸虫 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终宿主 钉螺是唯一中间宿主 储存宿主:广泛家畜如牛、猪、羊、狗、
猫等及各种野生动物
血吸虫生活史:
流行病学史
传染源: 病人与保虫宿主(牛、猪等) 传播途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粪便入水 2、钉螺孳生 钉螺是唯一中间宿主 3、接触疫水 尾蚴——皮肤黏膜
肝脾肿大型——无黄疸性病毒性肝炎 腹泻——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 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预后
早期接受病原学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晚期及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治疗
病原学治疗 对症治疗
病原学治疗
吡喹酮(praziquantel,pyquiton) 成虫:与药物接触后,立即发生痉挛性 麻痹而迅速“肝移”,部分虫体在门脉 血中立即死亡 成熟虫卵:降低虫卵SEA的活性,可减 轻虫卵肉芽肿形成,抵制肝硬化 未成熟虫卵:无作用 移行期童虫:无作用
病理解剖
从尾蚴侵入皮肤至发育为成虫,分为三 个阶段
1、尾蚴性皮炎 皮肤水肿、毛细血管扩 张、酸球↑
2、肺移行期 肺毛细血管出血、炎症 3、成虫排卵期
病理解剖
结肠病变——急性病变、慢性病变 肝脏病变——早期、晚期 异位损害——肺、脑
急性血吸虫肉芽肿
慢性血吸虫肉芽肿
肝硬化结节
临床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