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

(完整word版)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市辖区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XXXXXXX测绘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五年九月XXX市辖区市辖区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盖章):审核意见:审核人:年月日设计负责人:主要设计人:年月日审批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日期:年月日目录1、项目概述 (1)1.1项目来源 (1)1.2项目目的 (1)1.3作业范围 (1)1.4项目期限 (1)2、项目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2)2.1项目自然地理概况 (2)2.2已有资料情况 (2)2.2.1控制点 (2)2.2.2图件 (2)3、引用文件 (2)3.1法律与法规 (2)3.2行政规章 (3)3.3技术规程及标准 (3)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4)4.1坐标系统 (4)4.1.1平面系统与投影方法 (4)4.1.2高程系统 (4)4.2比例尺 (4)4.3分幅与编号 (4)4.4 地籍编号 (5)4.4.1 宗地代码 (5)4.4.2 界址点编号 (5)4.5 界址点精度 (5)4.6计量单位及精度 (6)5、设计方案 (6)5.1 软、硬件配置要求 (6)5.1.1 硬件配置要求 (6)5.1.2 软件配置要求 (7)5.2 技术路线和工作流程 (7)5.2.1 技术路线 (7)5.2.2 工作流程 (8)5.3 前期准备 (11)5.3.1 组织建设 (11)5.3.2 工作计划 (11)5.3.3 资料收集 (11)5.3.4 表册准备 (11)5.3.5 软硬件准备 (12)5.3.6 宣传培训 (12)5.4 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分 (12)5.5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 (13)5.5.1 权属调查 (13)5.5.2 地籍图编绘 (17)5.5.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 (21)5.5.4 土地登记发证 (24)5.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 (26)5.6.1 地籍控制测量 (27)5.6.2 1:1000地形要素图测绘 (29)5.6.3权属调查 (36)5.6.4 地籍测量 (39)5.6.5 农村地籍数据库建设 (42)5.6.6 成果数据整理 (44)5.7房屋调查与测量 (45)5.7.1作业方法 (45)5.7.2房产平面图要素测量 (45)5.7.3数据处理与图形编辑 (46)5.7.4房屋调查 (48)5.7.5房屋面积计算 (49)5.8成果提交 (51)5.8.1控制测量成果 (51)5.8.2权属调查成果 (52)5.8.3注册登记发证成果 (52)5.8.4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成果 (52)5.8.5其他表格和文字成果 (52)5.8.6数据成果 (53)5.9 质量保障措施 (53)5.9.1 组织管理措施 (53)5.9.2 资源保证措施 (54)5.9.3 质量控制措施 (55)5.9.4 数据安全措施 (56)5.10 进度安排 (56)5.11 安全生产 (59)5.12 附录 (59)1、项目概述1.1项目来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及XXXX省国土资源厅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为实现农村地籍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马鞍山实际情况,在XXX市辖区选取4个行政村(34.41平方公里),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确权登记发证、地籍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我单位通过参加XXX市国土资源局公开招标的《XXX市辖区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村地籍调查测绘服务》项目,并中标第二标段暨XXX市XXX区XXXXX镇XXXX 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村庄地籍调查(试点)项目。

1.2项目目的完成XXXX村区域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宅基地使用权调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村庄房屋调查,建立村庄地籍数据库。

为XXXX村区域内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提供二年技术跟踪服务(自本项目最终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1.3作业范围XXXX村隶属于XXX市XXXX区XXX镇,面积约13.01平方公里。

1.4项目期限(1)合同签订之日起120日内完成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形成外业调查成果;(2)合同签订之日起150日内完成外业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3)合同签订之日起210日内完成数据库建设与检查验收;(4)合同签订之日起240日内完成数据资料整理归档与移交工作;(5)合同签订之日起300日内配合各区政府完成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2、项目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2.1项目自然地理概况本项目第二标段XXXX村隶属于XXXX省XXX市XXXX区XXX镇,位于XXX镇西南,南部为姑溪河水域,境内水网交错,地形主要以水塘和田地为主。

居民地约由19个自然村组成,分布较散,居民地周围树木较多,境内道路错综复杂主要由薛花乡村公路、村村通水泥路和乡间小路组成,作业正值夏季,雨水较多,给调查和测量带来很大困难。

2.2已有资料情况2.2.1控制点选取了测区附近已有的XXX市D级控制点5个(GD047、GD048、GD049、GD050、GD057)作为首级控制点,经我单位实地检查,控制点埋石保存良好,无损坏现象,通过我单位的检验,可以利用。

坐标为1980西安坐标系(利用已有1954年北京坐标系成果,通过XXX市坐标转换系统转换获得)。

2.2.2图件XXXX省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2000正射影像图,套合行政村界线作为本次集体土地所有权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3、引用文件3.1法律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XX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5)《XXXX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6)《土地调查条例》。

3.2行政规章(1)《土地登记办法》(2007,国土资源部第40号令)等;(2)《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3)《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17号;(4)《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01号);(5)《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国土资厅发[2012]54号);(6)《XXXX省集体土地范围内民宅登记发证工作指导意见》(建房[2011]260号)。

3.3技术规程及标准(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2007,TD/1014-2007);(2)《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3)《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H/T1004-2005);(6)《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H/T1001-2005);(7)《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73-2010);(8)《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9)《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0)《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2015.5)(11)《地籍测绘规范》(1994,CH5002-94);(12)《地籍图图式》(1994,CH5003-94);(13)《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2008);(1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1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984,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6)《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国土资厅发〔2011〕57号);(1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18)《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19)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国土部最新颁布标准);(20)《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21)《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2)《XXXX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技术方案》;(23)经批准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4.1坐标系统4.1.1平面系统与投影方法平面坐标系统(1)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采用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3)宅基地使用权调查采用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4)房屋调查采用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集体建设用地调查、宅基地调查、房屋调查成果,利用市国土局提供的XXX 市坐标转换参数,将已有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进行相应的转换。

投影方法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中央子午线117°00′。

4.1.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比例尺(1)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采用1:5000比例尺。

(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图采用1:1000比例尺。

(3)宅基地使用权地籍图采用1:1000比例尺。

4.3分幅与编号(1)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采用标准分幅,其图幅编号、图名在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基础上进行细化。

(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图采用正方形分幅(50cm×50cm)。

图幅编号按照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 坐标在前,Y 坐标在后,中间用短横线连接。

图内的主要村民小组名称为图名。

村民小组被分割为多个图幅时加顺序号表示,如:陶墅1、陶墅2……。

(3)宅基地使用权地籍图采用正方形分幅(50cm×50cm)。

图幅编号按照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 坐标在前,Y 坐标在后,中间用短横线连接。

图内的主要村民小组名称为图名。

村民小组被分割为多个图幅时加顺序号表示,如:陶墅1、陶墅2……。

(4)房屋调查成果包含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成果和宅基地使用权成果中。

4.4 地籍编号4.4.1 宗地代码(1)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类型、宗地顺序号。

(2)编码方法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执行。

4.4.2 界址点编号(1)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地籍数据库中界址点编号在地籍子区范围内统一编号,界址点编号采用1、2…表示,并保证界址点号唯一,如果为实测界址点,加前缀J表示,如为图解界址点,加前缀T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