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明代诗文词曲

第九章 明代诗文词曲


二、公安派
童心” 明代万历年间受 “童心”说影响而出现的一个诗文 流派,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 流派,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 弟位代表,故而得名。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 弟位代表,故而得名。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 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反对艰深古奥, 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 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 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作品多能直 抒胸臆,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 抒胸臆,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 该派的文学主张对清代袁枚的“性灵说”有影响。 该派的文学主张对清代袁枚的“性灵说”有影响。 袁宏道的诗: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 袁宏道的诗:《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 小品《满井游记》《虎丘记》 传记《徐文长传》 》《虎丘记 小品《满井游记》《虎丘记》。传记《徐文长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袁中郎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袁中郎集》:“其诗文变板 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 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
归有光散文的特点及贡献
总的特点:重真情,质朴美。 总的特点:重真情,质朴美。 1、善于即事抒情 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琐事及普通 、善于即事抒情,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琐事及普通 人物,运用追叙、回忆、触景生情、 人物,运用追叙、回忆、触景生情、见物思人等方 式,以简淡之笔传人物之神,表真挚之情。艺术感染 艺术感染 力强,使人回味无穷。 行文朴素自然,文从字顺。 力强,使人回味无穷。 行文朴素自然,文从字顺。 2、把生活琐事引到载道的古文中来,能以小见大,在 、把生活琐事引到载道的古文中来,能以小见大, 平淡中见深沉,于平凡中发掘诗情画意, 平淡中见深沉,于平凡中发掘诗情画意,提高了古 文的应用价值。 项脊轩志》题虽写轩, 文的应用价值。如 《项脊轩志》题虽写轩,实则怀 借一轩来记归家三代妇女。睹物思人,悼亡念存, 人。借一轩来记归家三代妇极真挚。 虽笔触很清淡,却感情极真挚。
三、竟陵派
明代以湖北竟陵人锺惺、谭元春为首的诗文流派, 明代以湖北竟陵人锺惺、谭元春为首的诗文流派, 赞同公安派的反复古、重性灵、 真诗” 赞同公安派的反复古、重性灵、重“真诗”, 但 不满公安派的鄙俚、纤巧之弊。创作风格“ 不满公安派的鄙俚、纤巧之弊。创作风格“幽深孤 显示了晚明文学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峭”,显示了晚明文学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钟惺《诗归序》是竟陵派诗歌理论的纲领性文章。 钟惺《诗归序》是竟陵派诗歌理论的纲领性文章。 钟惺的小诗《前懊曲》写得较好: 钟惺的小诗《前懊曲》写得较好: 畏君知侬心,复畏知君意。 畏君知侬心,复畏知君意。 两不关情人,无复伤心事。 两不关情人,无复伤心事。 竟陵派也以小品文见长。 钟惺的《浣花溪记》 竟陵派也以小品文见长。 钟惺的《浣花溪记》 夏梅说》 谭元春的《三游乌龙潭记》 《夏梅说》, 谭元春的《三游乌龙潭记》
独树一帜的诗人于谦
有《于肃愍公集》。台阁颓风中一枝独秀的诗人, 于肃愍公集》 诗多表述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诗多表述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如: 上太行》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容鸟独还。 《上太行》: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容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前后七子的创作
前七子: 前七子: 李梦阳《秋望》 散文《游庐山记》 李梦阳《秋望》,散文《游庐山记》; 鲥鱼》 何景明 《鲥鱼》[shí] 后七子 1、李攀龙《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李攀龙《 李攀龙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王世贞,字元美,号弇(yǎn)州山人。 (yǎn)州山人 2、王世贞,字元美,号弇(yǎn)州山人。著有 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 》《弇山堂别集 《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诗话 艺苑卮言》 诗文集近四百卷。佳作《 《艺苑卮言》。诗文集近四百卷。佳作《送内 弟魏生还里》《戚将军赠宝剑歌并序》 》《戚将军赠宝剑歌并序 弟魏生还里》《戚将军赠宝剑歌并序》 3、宗臣《报刘一丈书》,书信体讽刺小品。 宗臣《报刘一丈书》 书信体讽刺小品。
二、唐宋派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 茅坤、归有光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 茅坤、归有光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 不满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之说, 不满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之说,反对雕 琢和模拟、复古和僵化, 琢和模拟、复古和僵化,提倡学习唐宋古文 的法度、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 的法度、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 具有自己的面目。 具有自己的面目。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 对晚明“公安派” 清中叶“桐城派” 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 重大启迪和影响。 重大启迪和影响。
三、李东阳与“茶陵派” 李东阳与“茶陵派”
茶陵派:指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出现的,以 茶陵派:指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出现的, 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 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成 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何孟春等人。 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何孟春等人。 提出宗唐法杜的复古主张, 提出宗唐法杜的复古主张,形式上着眼于音 法度。 台阁体” 前后七子” 调、法度。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过 渡。 李东阳著有《怀麓堂集》百卷, 李东阳著有《怀麓堂集》百卷,《怀麓堂诗 台阁重臣, 主文柄, 话》。台阁重臣,“主文柄,天下翕然宗 佳作: 茶陵竹枝歌》《寄彭民望》 》《寄彭民望 之”。佳作: 《茶陵竹枝歌》《寄彭民望》
第九章 明代诗文词曲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诗文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运动 第三节 明代后期诗文 明代的词、 第四节 明代的词、散曲与民歌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诗文(1368-1465) 1368-1465)
一、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 黄宗羲《明文案序》 有明之文,莫盛于国初。 黄宗羲《明文案序》:“有明之文,莫盛于国初。” 宋濂长于散文,高启专于诗,刘基诗文兼作。 宋濂长于散文,高启专于诗,刘基诗文兼作。 宋濂,明初文坛领袖。寓言散文集《龙门子凝道记》 宋濂,明初文坛领袖。寓言散文集《龙门子凝道记》。 王冕传》《送东阳马生序》《阅江楼记》 》《送东阳马生序》《阅江楼记 《王冕传》《送东阳马生序》《阅江楼记》 刘基: 诚意伯刘文成公集》20卷 寓言集《郁离子》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集》20卷。寓言集《郁离子》 195则 名篇《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天地之盗》 195则(名篇《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天地之盗》) 卖柑者言》诗歌《古戍》《二鬼》 》《二鬼 《卖柑者言》诗歌《古戍》《二鬼》 高启,《青丘高季迪集》。《青丘子歌》《池上雁》 高启, 青丘高季迪集》 青丘子歌》《池上雁》 》《池上雁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运动
(1465-1573) 1465-1573) 一、前后七子: 前后七子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 九思、边贡、徐祯卿、王廷相,号称前七子, 九思、边贡、徐祯卿、王廷相,号称前七子,提出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 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 嘉靖、万历年间,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 嘉靖、万历年间,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 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等后七子对前七子加以响应。 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等后七子对前七子加以响应。 前后七子互相标榜,形成声势浩大的文学复古运动。 前后七子互相标榜,形成声势浩大的文学复古运动。 对打击台阁体、八股文有一定作用。 对打击台阁体、八股文有一定作用。但他们盲目尊 创作上模拟为能,尊汉魏、黜宋元, 古,创作上模拟为能,尊汉魏、黜宋元,把文学创 作引进了一条死胡同,影响文坛达百年。 作引进了一条死胡同,影响文坛达百年。
第三节 明代后期诗文(1573-1644) 明代后期诗文(1573-1644)
号卓吾, 一、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 年),号卓吾 史学家。 史学家。
童心说是明代后期李贽在《焚书》卷三《童心说》 童心说是明代后期李贽在《焚书》卷三《童心说》 中提出的文学观点。 中提出的文学观点。 要求恢复人的自由自觉本性, 要求恢复人的自由自觉本性,保持未被假道学熏染 过的真见解、真感情和独立人格。 过的真见解、真感情和独立人格。 他说: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 他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天下至文皆出于童心。 也。”天下至文皆出于童心。 为此他指斥那些代圣人立言的言不由衷的载道文学。 为此他指斥那些代圣人立言的言不由衷的载道文学。 童心说有其进步性与深刻性。对明代公安派有影响。 童心说有其进步性与深刻性。对明代公安派有影响。
二、台阁体
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杨士奇、杨荣、 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杨士奇、杨荣、杨 溥等台阁重臣间所形成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 溥等台阁重臣间所形成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 体现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 体现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题材 多为应制、题赠、颂圣、酬应内容, 多为应制、题赠、颂圣、酬应内容,风格上 讲究雍容典雅,缺乏生气。流弊达80年之久 年之久。 讲究雍容典雅,缺乏生气。流弊达 年之久
宗臣《报刘一丈书》 宗臣《报刘一丈书》P178
几种人物的表现: 几种人物的表现: (1)干谒者:趋炎附势、奴颜婢膝、谄媚无耻 )干谒者:趋炎附势、奴颜婢膝、 (2)当权者:倨傲做作,虚伪贪婪 )当权者:倨傲做作, (3)守门人:为虎作伥、敲诈勒索 )守门人:为虎作伥、 (4)交识者:妒忌、恐惧 )交识者:妒忌、 (5)闻者:赞美、艳羡 )闻者:赞美、 (6)作者:不随流俗、刚直不阿、洁身自好 )作者:不随流俗、刚直不阿、 文章主旨:通过答书形式,借题发挥, 文章主旨:通过答书形式,借题发挥,对明代中叶 上层社会的污浊、丑恶现象作了生动描绘, 上层社会的污浊、丑恶现象作了生动描绘,揭露和 讽刺了当时以严嵩为首的权贵和奔走权门的钻营取 巧者;反衬作者洁身自爱、不随流俗的高贵品质。 巧者;反衬作者洁身自爱、不随流俗的高贵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