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惯用句浅析
日语134班 2013042408 蒋立彬
摘要:日语惯用句指形式简洁,以特定的表达形式表达特殊意义的词组或短句,可分为狭义惯用句和广义惯用句。
大部分惯用句以身体词汇和动物名称构成,其种类为动词惯用句、形容词惯用句、名词惯用句和副词惯用句等4种形式。
日语惯用句主要来源于日本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日本文化的结晶,其中一部分来源于中国的历史和典故。
关键词:惯用句词组短句日本文化
引言:日语惯用句是指日本人在漫长的社会活动和语言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形式简洁、表示特定意思的词组或短句。
一般多用比喻、引申、类比等修辞手段来表达真理、生活常识等内容。
不仅形式上生动活泼,而且形象地反映出日本人的细腻感情、生活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
无论是语言交流还是书面描写,正确使用日语惯用句,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以如何掌握好日语惯用句,己成为日语学习者急需攻克的难关。
1.定义和分类
日语惯用句是指日本人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语言生活中习惯使用的形式简洁、表示特定意思的词组或短句。
其定义,日本《国语学大辞典》为:连接或相应使用两个以上的单词,其结合成的整体表示某个固定的意思。
《日本文法大辞典》为:指两个以上的单词和语句的结合,表示某个固定的意思。
以上所说的“两个以上的单词”是包括句和短语在内的词组。
“表示某个固定的意思”可以认为是,与该单词本来的意思无直接关系和将该单词本来的意思比喻使用。
比如,与该单词本来的意思无直接关系的惯用句有“歯に衣着せぬ”(直言不讳),“道草を食う”(在途中做别的事情,耽搁时间),“猫を被る”(假装不知)等。
将该单词本来的意思比喻使用的惯用句有:“骨が折れる”(费力气),“鼻が高い”(得意洋洋),“足を洗う”(洗手不干)等。
关于日语惯用句的分类,宫地裕在《惯用句的意思和用法》一书中指出:惯用句比一般的词组结构紧凑,一与格言、谚语不同,不表示历史价值观。
如果把比一般的词组结构紧凑的惯用句叫作“词组成语惯用句”、把具有比较明确的比喻意思的惯用句叫作“比喻惯用句”的话,可分类如下: 一般词组
词组成语惯用句
惯用句直喻惯用句
成语比喻惯用句
隐喻惯用句
格言·谚语
日语惯用句从其构成、意思和职能等几方面,还可分为狭义惯用句和广义惯用句。
狭义惯用句:惯用句的整体意思无法从其构成要素的词汇来理解,而是被用于派生和比喻,成为暗示目的、结果和理由的原因。
比如:“骨が折れる”(费力气),“肝をつぶす”(吓破胆)等。
除此
之外,像“論より証拠”(事实胜于雄辩),“鬼に金棒”(如虎添翼)这类谚语和“漁夫の利を占める”(得渔翁之利)等故事谚语也属于狭义惯用句。
广义惯用句:广义惯用句在很多地方难以与狭义惯用句区别,一般由两个以上的单词相结合,单词失去其本来的意思,这一结构的整体具有新的特有意思,比如:“油を売る”(磨蹭、闲聊浪费时间),“どじを踏む”(失策)等。
2.日语惯用句的特征
2.1日语惯用句的内容特征
日语惯用句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很多惯用句都以身体词汇构成,例如:以[頭、顔、目、鼻、耳、口、手、足、身、心、気、舌、脳、背、肝、血]等由人体器官和身体部位词汇构成的惯用句占其中的一大部分。
这说明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它们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究其原因,其和日本人的世界观、语言观、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日本人自古以来主张[以心伝心],少说为佳,必须讲的也尽可能以暖昧、委婉或以比喻的方式进行,甚至只用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喜怒哀乐等心理状态,引起人的情感共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頭から湯気を立てる」(怒发冲冠) ;「腹が煮え返る」(怒不可遏,气坏了);「手を焼く」(束手无策);「二つの足を踏む」(踌躇,犹豫不决);「首を長くする」(翘首以待)。
在日语惯用句中,由动物名称构成的惯用句也很多,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人自古以来非常喜欢动物,对动物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另一方面是因为动物的某些动作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方面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犬猿の仲(水火不相容);生き馬の目を拔く(雁过拔毛);馬の耳に念仏(当做耳边风)。
2.2日语惯用句的形式特征
从形态上来看,日语惯用句并不像中文的成语那样有明显的规则,构成的字数和长短也没有限制,绝大多数由日本固有的词汇构成,汉字一般要求训读。
日语惯用句主要有动词惯用句、名词惯用句、形容词惯用句和副词惯用句几大类,其中动词惯用句数量最多,通过格助词“が”、“を”、“に”、“で”、“から”、“と”、“も”将名词和动词连接起来,表示主谓,宾谓和补谓关系。
如: 顔が売れる(出名,沽名钓誉);頭を抱える(烦恼,伤脑筋);目に余る(看不下去);鼻であしらう(爱答不理);口から先に生まれる(喋喋不体,能说善辨);気もそぞろ(心不在焉)。
其中由格助词“を”来连接,表示宾谓结构的“NをV型”惯用句最多;其次是表示主谓结构的“NがV型”惯用句较多;再次是用格助词“に”来连接,表示补谓结构的“NにV型”惯用句表达意思最多。
名词惯用句主要有NN型、NにN型、NのN型,其余还有四字熟语惯用句。
例如:海千山千(老奸巨猾);後の祭り(马后炮);百年の不作(终身的憾事);一石二鳥(一箭双雕)等等。
形容词惯用句的数量比动词和名词惯用句都少,由名词和形容词“NがN型”构成的主谓结构最多,例如: 尻が軽い(轻率,水性杨花)。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形容词惯用句使用“と”、“とも”、“に”、“にも”、“も”、“…も…も”等助词表示各种其他关系,例如:いつとなく(不知不觉);どこからともかく(不知何处);眼中にない(不放在眼里);痛くも痒くもない(满不在乎,不痛不痒);元も子もない(一无所得,鸡飞蛋打);恥も外聞もない(不顾体面);柄にもない(不合身份);にべもない(非常冷淡)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由各种品词构成的副词惯用句,主要由名词、副词、形容词连用形和词组构成。
例如:明けても暮れても(朝朝暮暮);当たらず触らず(谨言慎行);一も二もなく(立即);倦まずたゆまず(不屈不挠);情も容赦もなく(丝毫不讲情面);後に先にも(空前绝后);根も葉もない(毫无根据);瘦せても枯れても(不论怎样落魄)等等。
2.3日语惯用句的意义特征
日语惯用句丰富多彩,它们大都语句简短精练,使用比喻、引申或转用的修辞方式,将语义表达得形象生动,有血有肉。
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惯用句时,即使知道构成惯用句的每个单词的词义,也未必知道整个惯用句的意义,因此常常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
例如:彼女との関係を聞かれて、お茶を濁しておいた(被问到和她的关系以后,搪塞过去了)。
「お茶を濁す」本意指茶艺不精的人随便泡茶,只要将茶水弄混就行。
基于此意,被用来比喻含糊其辞、支吾搪塞、蒙混过关等行为。
臍で茶を沸かす(笑破肚皮),因抑制不住而大笑时,肚子会强烈震动,犹如在肚脐上把茶烧开时的感觉。
以此来比喻可笑之极。
因此旧语学习者要想理解好惯用句的意义,就必须掌握惯用句的特殊意义表现方法,即惯用的词汇的原意被扩大、转用、引申或用于比喻。
3.中国文化对日语惯用句的影响
日语惯用句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其由来可以说一部分产生于日本的历史故事、宗教、文学、传说和与日本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以及其他动植物、天气、体育、娱乐等各种领域,另外还有许多来源于中国的历史和典故中。
日本人自古学习中国文化,从《论语》、《史记》等中国的历史和古典文学中汲取了许多营养,把中国历史故事和古典文学中的诸多名言、名句引用到日语中,使之成为日语惯用句,丰富了日语的表现力。
另外,在日语惯用句中,还有许多日本人创造的与汉涪惯用句表达意思相同、表现方式迥异的惯用句。
比如:足を洗う(洗手不干),口も八丁手も八丁(能说能干),焼き餅を焼く(吃醋) ,畳の上水練(纸上谈兵),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惠(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结语
日语惯用句丰富多彩,它充满了智慧和创造力,是日本文化的结晶。
在日语的谈话和文章中,惯用句使用率很高,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添不少色彩。
对日语学习者而言,通过对诙谐机智、饶有趣味的日语惯用句的学习,掌握它们的基本意思,挖掘它们的语源、语义及其用法,不断激发学习日语的热情,使日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进一步充实、丰富自己的日语理解和表达能力,领会日语的精髓,感受它丰富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宫地裕.惯用句の意味と用法「M」东京:明治書院,1988:238.
[2]松村明.日本文法大辞典「K」东京:明治書院,1983: 150.
[3]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11.
[4]谢家贵日本语の慣用句に関する表現及び身体語彙の日中対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 10) :
320 – 323.
[5]胡以男.日语惯用句浅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2):30一33.
[6]米丽萍,刘仲微.日语惯用句的特征浅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第29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