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 文综历史(解析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 文综历史(解析版)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中后期,土地买卖和转让的现象开始出现,只是这一时期土地在进行转让时还要经过必要的程序,以示此为天子所允许的行为。

由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B.王室地位下降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D.诸侯争霸激烈25.两汉时期,谏官主要职能是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此外还常常受于皇帝命令巡视各州,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

这说明,两汉时期A.谏官行政权力扩大B.监察体系完备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谏官分割皇权26.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

据此可知宋代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27.明代陶瓷大规模外销始于明中期,自成化、弘治起,大量中国瓷器被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通过转运销往南亚、中东地区。

据此推断当时A.朝贡贸易获得迅猛发展B.殖民扩张带动瓷器外销C.瓷器设计符合西方审美D.海上私人贸易日益兴盛28.据吴敏树《拌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

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

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

这说明A.巴陵业生产出现专业化特征B.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C.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29. 1895--1898年维新派在全国共设立学堂19所,他们不再要求青年学子潜心训诂词章,而是引进西方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

据此可知,维新派A.开创西式教育先河B.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C.注重培养技术人才D.教育理念符合时代潮流30.在1938-1942年短短五年时间里,西南地区的公路里程由6000公里左右增至16000余公里,航空里程由不足1000公里增加到20000余公里,邮政、电信等信息传递更是发展迅猛。

这说明A.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B.西南建设主导抗战进程C.政府推行均衡发展策略D.西南落后面貌得以扭转31.成立于1993年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全区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蝉联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位列中西部第一位。

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加强对合肥周边的辐射作用C.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D.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32.《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_的保护,所有加害人复仇。

这说明A.《十二铜表法》体现了理性精神B.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C.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D.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33.表l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数据(除爱尔兰),由此可知英国A.工业革命导致原料进口增加B.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依赖增强C.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D.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34. -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参与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6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3%,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力量。

由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A.工农业获得了均衡发展B.无产阶级政权得到巩固C.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D.计划体制制约经济发展35.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阶层分化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引起经济议题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化,并在客观上阻滞经济全球化进程。

这一观点反映出A.全球化导致世界动荡不安B.逆全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政治因素主导全球化进程D.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全球化进程受阻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

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

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二一八七八年,唐廷枢开办开平煤矿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建议修筑开平至北塘的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而获批准。

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

唐廷枢被迫改为开挖运河,由于开挖运河失败,再获批准。

一八八一年六月,在英人金达指导下,铁路终于通车。

但守旧派又群起攻击,清政府进以“震动皇陵”、“伤害庄稼’为由下令查禁,经李鸿章多方努力,铁路才得以保留。

修一条九公里长的铁路,竟然几起几落,中国铁路产生之艰难,实难想象。

——摘编自李开第《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材料三2019年中国高铁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最繁忙优化了出口贸易结构。

中国高铁“走出去”,使中国进入“新陆权”时代,由此必然带来世界海权与陆权格局的变迁,从而产生巨大的地缘政治效应,同时还推动了沿线国家在核心价值同一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形成彼此尊重、交融、互相学习的“朋友圈”与“文化圈’。

——摘编自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

(8分)(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意义。

(8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有学者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

另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欧共体的建立。

还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既加速了欧洲的分裂又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迟萍萍、李海龙《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关于“马歇尔计划研究综述》运用世界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 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儆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养廉银制度是清朝雍正时期为反腐而制定的经济调整机制。

养廉银绝大部分源于地丁钱粮的耗羡归公。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形势的变迁,盐税、茶税等耗羡相继归公,养廉银也部分取给于此。

从雍正六年起,规定“酌量官职之大小”派定数目。

养廉银制度实施后,效果并不明显。

这一制度靠人的自律,形成法律制裁的真空地带。

“自雍正议设养廉,由督抚以至州县藉以为办公之资’。

官员对于养赡家口的养廉银并没有完整的支配权,养廉银经常会因为军需等摊扣归款,养廉银常常有名无实。

——摘编自李凤鸣《清朝养廉银制度及其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归纳清朝养廉银制度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养廉银制度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8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两伊之间长期以来存在边界和领土纠纷。

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和伊拉克世俗领导者萨达姆的思想相悖,他们制定的国家战略决策导致两伊相互对立。

20世纪初,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剧了域外势力干涉的广度和深度,战争一触即发。

两伊战争刺激了中东各国对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

两伊战争结束时,伊拉克军队已扩充至100万人,并拥有大批新式武器,伊拉克将数十亿美元用于扩充军备,成为中东和海湾地区的军事大国。

战争对中东和世界石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触发了西方世界新的经济危机。

战后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联系得到加强,且借两伊战争之机达到了在海湾地区建立基地的目的。

——据杨明星<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简析两伊战争的影响。

(7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及社会”相结合,注重选课制和弹性制的规定,推行学制改革。

胡适大力推行国语教育,尝试白话诗作,制定国文课程标准,为教材选用合适的白话小说、戏剧等。

胡适认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注重孩子前期学习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注重孩子终身教育和做事、做人的教育。

胡适引进杜威的“改良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强调这些思想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配合。

胡适的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

——据吴奕晓《论胡适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等(1)根据材料,概括胡适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胡适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7分)解析版24. 【答案】B【解析】土地买卖和转让实际是对井田制的破坏,说明了周王室的权力和地位的下降,故选B;小农经济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错误;C项“主”无法体现;材料未体现诸侯争霸,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制度。

主要考查西周井田制与分封制的破坏。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朝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的本质。

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25. 【答案】C【解析】两汉时期,读官为君主服务并听命干君主,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正确。

谏官主要掌握监察权,故A项错误;B项“体系完备”无法体现,排除。

材料未提及速官分割皇权,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汉朝加强君主专制制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谏官主要职能是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6. 【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宋代书院兴起和科举考试密切相关,为朝廷选士服务,故选A项;材料中不能看出理学兴起与书院发展的关系,故B项错误:教育形成完整体系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描误: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关键信息是“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结合科举制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举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体现的是公平、公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