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 人际沟通与吸引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 人际沟通与吸引


达给发信者。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6、障碍:障碍是沟通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它分成三种形式:外部障碍、内部障碍和语
义障碍。外部障碍来自于环境,比如,我们在上课,如果有人打架,课就有可能受到干扰。 内部障碍来自于发信者与接受者的头脑中。例如,我们还在上课,但就有同学考虑吃夜宵的 事,于是没有好好地听讲。障碍噪音是由人们对词语情感上的反应而引起的。比如,今天我 讲人际沟通,可能会有同学认为这没有什么好听的,就拒绝听讲,而做自己的事情。
3、姿势与装饰
我们也经常使用身姿来沟通。在表示尊敬时,我们坐姿比较规范、身体稍微前倾。如果
对别人的讲话表示不耐烦,则姿势就会后仰。
任何有关自己的装饰,从发式、服饰、化妆到携带的物品都在透露有关一个人的信息。
如,崇拜名牌的人,会很乐意把服装的标记显露出来;追逐时髦的人,会很愿意穿流行服装;
注意洁身自好的人会时刻注意自己服装的规范和整洁;喜欢被人注意的人,总喜欢有特别的
们感到他的形象更贴近生活真实、更令人可亲。而他的伟大,非 但没有因为他像普通人一 样而被埋没,反而因为他更贴近普通人而为人们真诚地接受。 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比例关系。超出这个范围,其才能所造成 压力这一 变量就成了主要的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任何一个人,无论如何不能去选择一 个总是贬显自己无能和低劣的对象去喜欢的。
7、背景:环境是沟通发生的地方。比如,我们在这里上课,上课要讲纪律,所以没有 同学大声交谈,想要交谈也只是趁老师不注意便在底下咬耳朵。(见下图)
发出者
传导物
编码
通道
接受器
接收者
解码
开始 意义
潜在障碍
意义
解码
接收者
接受器
通道
传递物
编码
发出者
三、人际沟通的障碍 1、沟通过程的客观因素:沟通过程中的特定情境、组织结构及相应的沟通网络、沟通 的信息量等 2、沟通主体的主观因素:需要、动机、态度、兴趣、情绪状态、能力、气质、性格特 征等 3、沟通双方的差异性 :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1)文化因素(语言与非语言、态度、文化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伦理观、行为规范), 如 OK 在美国,这是一个友好的符号,表示好或顺利,但在澳大利亚和伊斯兰国家,对高中 生来说这意味着讨厌的人。V 在许多地方都表示胜利或和平,但在英国如果手掌和手指向内, 则极具有侮辱性。伸出手指在美国表示过来,但在马来西亚,它只用来叫动物。上下点头表
话,你会感到有说不出的不舒服感觉,也感到难以与对方保持默契沟通。
表情可以有效地表现肯定与否定,接纳与决绝,积极与消极,强烈与轻微等各种难度的
情感。由于表情可以随意控制,变化迅速,而且表情的线索容易觉察,因而它是十分有效的
身体语言途径。心理学研究发现,表现厌恶的部位是鼻子、脸颊和嘴巴;表现哀伤的部位是
(2)美丽: 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在哪种文化背景中,美貌都是一种财富,都令人向往。外貌影响 人们吸引力与交往。不仅日常生活事实的观察可以证明这一点,严格的社会心理学实验也证 实了这一点。漂亮的女性比不好看的女性更能影响男性的交往行为。来自漂亮女性的否定地 被试如此重要,以至于使他们希望自己有机会改变漂亮女性 对自己的评价。在一项研究中 先让男性被试看一批名为《电视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及影响力》的论文,假设该论文各由一 名女性大学生所写,论文上同时赋有作者的相片。在所赋的相片中,有些相片很有魅力,有 些相片则无魅力;论文有的写的好,有的写的很糟糕,被试在实验中的任务是评定论文的质 量。结果发现不论论文客观上的质量是好是坏,由漂亮的人写的文章不论质量如何,都被被 试给予较高的评价。 (3)个性品质 安德森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将 555 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被试按 照喜欢程度由高到低排列成序列。有代表性的个性品质有三类:排在整个前面的高度受人喜 欢的品质,位于序列中间的介于积极与消极之间的中性品质及排在序列末尾的高度令人厌恶 的品质。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个性品质
最积极品质 中间品质 最消极品质
真诚
固执
古怪
诚实
刻板
不友好
理解
大胆
敌意
忠诚
谨慎
饶舌
真实
易激动
自私
可信
文静
粗鲁
智慧
冲动
自负
可信赖
好斗
贪婪
有思想
腼腆
不真诚
体贴
易动情
不善良
热情
羞怯
不可信
善良
天真
恶毒
友好
不开朗
虚假
快乐
好动
令人讨厌
不自私
Hale Waihona Puke 空想不老实幽默
追求物欲
冷酷
负责
反叛
邪恶
开朗
孤独
眉毛、额头和眼睛。表现恐惧主要是眼睛和眼睑表现。
2、身体运动和接触
身体运动是最容易被觉察的一种身体语言,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摆手表示
制止或否定;双手外推表示拒绝;搔头皮表示困惑;搓手或拽衣领表示紧张。
触摸被认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力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
的最为有效的方式。爱情是从身体接触的那一瞬间发生质变的。

20
20
思考题:
想一想你结束的一段友情或是浪漫关系。首先想象你的这段关系是如何开始的。时空接进性、 相似性、互惠式的好感以及外表吸引力在何种程度上把你们两个联系在了一起?
参考书目: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年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年 《社会心理学》,孙时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年
示是,但在保加利亚上下点头意味着不。又如佛教文化中,头部被认为是神圣的,所以,你 必须要避免触摸任何人的头部;在穆斯林文化中,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所以绝不要用左 手触摸、传递或接受东西。
(2)社会因素(地位、社会角色、性别、年龄) (3)心理因素(认知、情绪、人格)
四、人际沟通的类型 1、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 语词沟通指以语词符号实现的沟通。而借助于非语词符号,如姿势、动作、表情、接触 及非语词的声音和空间距离等实现的沟通叫做非语词沟通。 非语词沟通的实现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动态无声性的目光、表情动作、手势 语言和身体运动等实现沟通;第二种方式是通过静态无声性的身体姿势、空间距离及衣着打 扮等实现沟通。这两种非语词沟通统称身体语言沟通。这是当代社会心理学新兴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积累了大量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研究成果。 第三种非语词沟通的方式是通过非语词的声音,如重音、声调的变化、哭、笑、停顿来 实现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低音频是与愉快、烦恼、悲伤的情绪相联系的。而高音频则表示 恐惧、惊奇或气愤。副语言研究者迪保罗(B·M·Depaulo,1982)的研究还发现,鉴别别人说 谎的最可靠线索就是声调。不老练的说谎者说谎时会低头或躲避别人的视线。老练的说谎者 则可以有意识控制这些慌乱行为,说谎时不仅不 脸红、不低头,还能有意识地以安详的表 情迎接别人的目光。但是,说谎时声调提高却是不自觉的,可以真实地透露说谎者言不由衷 的心态。 2、口语沟通和书面沟通 3、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 有意沟通很容易理解。每一个沟通者,对自己沟通的目的都会有所意识。通常的谈话、 打电话、讲课、写信、写文章、甚至闲聊,都是有意沟通。表面上,闲聊有沟通目的。实际 上,闲聊本身就是沟通目的,沟通者可以通过闲聊消磨时光、排解孤独。 4、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网络:星 型 、Y 型、链 型、圆 型、全通道型
1、目光与表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理学家大量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如,当人的情绪从中性 变得兴奋、愉快时,瞳孔会不自觉地变大。一个男子看到迷人的女郎,瞳孔会放大。科学研 究还表明,对于令人厌恶的刺激,瞳孔反应明显缩小,并伴随程度不同的眯眼和皱眉。课件,
人的眼睛是其内心情感状态的良好指示器。
目光接触是最为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如果一个人戴着深色或反光太阳镜与你谈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授 课 系别:人文学院
年 级 : 2004 级 对 象 班级:心理专业
本单元
课程
(章节) 3
学时数
类型
章节题目
第八章 人际沟通与吸引
1、了解身体语言沟通,爱情的心理学实质
教学 目的
2、熟悉人际沟通的定义、基本要素和障碍。 3、掌握人际沟通的类型和人际吸引的条件。
假装
信任
依赖别人
说谎
尽管安德森做研究的时代是 60 年代末,且对象是美国的大学生。但他的发现与当代人 的选择倾向仍有高度的一致性。对于当代中国的普通人,也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这意味着 人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倾向有着高度跨社会角色,跨文化和跨时代一致性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星型 Y型 链型 圆型 全通道型
集中的程度
很高 高 中等 低
很低
领导人的产生 很显著 显著 中等 不产生 不产生
平均团队满意程 低 度
传播信息速度 快
低 中等 中等 高
快 很快 慢

解决问题难易程 简单 度
简单 简单 复杂
复杂
(2)非正式沟通网络:如流言蜚语 五、身体语言沟通
穿戴。
有强烈吸引别人注意欲望的人,会浓妆艳抹;性格稳重的人,往往只化淡妆。
六、人际吸引的条件 1、时空接近性(熟悉) 能够互相接触,彼此之间存在交往的可能性,是人际吸引的前提条件。扎琼曾以照片为 研究素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个人的照片被呈现的次数越多,被试对其越熟悉,他们也 越倾向于喜欢照片上的人。 2、外表(外貌、个性品质、才能) (1)才能: 人对于有能力的人的态度常常出人意料。表面上,似乎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 人能力越高,越是完善,就越是受到欢迎。实际上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 能出好主意 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人对于别人有着两种不同的需要。一方面,人希望自己周围 的人有很好的才能,有一个令人愉快的人际交往背景。但同 时,如果别人超凡的才能使人 们可望不可及,则人们就会感到一种压力。因此,当一个榜样被描绘成在才能人格完善上都 达到了普通人不可企及的地步时,人们就只 好敬而远之了。近年来的“毛泽东热” 所表明的 是这一现象的另一方面。毛泽东的走下圣坛,成为一个与常人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反而使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