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与指导(供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物营销等药学类专业本科使用)河南中医学院药剂学学科2004年10月前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药学科学的发展,许多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剂型不断涌现,为体现实验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性、重现性,在征求任教老师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该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参考兄弟院校的药剂学实验指导,选择确定实验内容,并进行了预实验。
本教材可供药物制剂专业、药学专业、制药工程、药物营销等药学类专业本科生使用。
限于水平,编写内容难免有疏漏与不当之处,谨请使用本教材的师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
编者2004.10药剂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明确实验目的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该课程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具有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特点。
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药环节,是当前教学中焏需加强的重要方面。
根据药物制剂、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培养目标,药剂学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通过典型制剂的制备与操作,验证、巩固和扩大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深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试验训练,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熟悉或了解制剂研究、生产常用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以及使用、保养方法等;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具有实验设计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记录和独立的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搞好中药制剂的科研和生产打好基础。
(二)遵守实验规则为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培养学生优良的实验作风,确保取得实验教学的预期目标和理想效果,学生必须遵守下列实验规则。
重视课前预习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实验是边看边做,以免出现差错。
遵守实验规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
实验时保持安静,不高声谈话和说笑。
不吃零食,不看报纸,不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严禁吸烟。
严格操作规程按实验指导认真独立操作,做到态度严肃,严格要求,严密方法。
切忌马虎从事,杜绝差错事故。
实验用原、辅材料应名实相符并规范、准确称量。
精密仪器使用,首先熟悉性能与操作方法,用前检查,用后登记。
如实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
注意安全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洁净白色的工作大衣,实验时实验桌(架)应保持整洁有序,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
注意水电安全,严防火灾、中毒事故发生。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仪器。
值日生打扫卫生,关闭好水、电、门窗,经指导老师验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爱护公共财物配发的常备仪器应妥善保管存放,如有损坏,必须立即报告实验指导老师,并按有关规定登记、赔偿。
注意节约水、电、气及药品、试剂。
按时完成实验报告使用统一的实验报告本,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做到格式规范,内容真实,数据可靠,结论正确,文字简练、工整,并按时上交。
(三)如何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既是实验者对特定条件下实验内容的书面概括,又是对实验原理、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既是考察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资料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又是评定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完成实验的最后环节。
实验报告应使用统一的实验报告本。
在实验报告中,首先应列出实验序号和实验题目。
具体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处方、制法、现象或结果以及讨论小结等。
处方应按药典格式写出实验用原、辅材料的名称与用量,必要时进行组方原理及附加剂作用等的简要分析说明。
实验现象或结果项下,要客观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有关现象及测定数据,或制成图、表等,决不可凭主观想象或简单地以书本理论替代实验结果。
实验小结应是实验结果的概括性总结,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不要单纯替代实验结果。
实验小结应是实验结果的概括性总结,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不要单纯地重复实验结果,也不要离开实验一味抄书。
同时对与实验直接相关的思考题做出简答。
实验收获、教训、建议和要求等宜单列另加以说明。
文字务求简练、工整。
实验成绩的评定一般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卫生纪律等方面组成,而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各占30%比例。
实验报告应按要求及时集中上交实验指导老师评阅,拖延上交时间,将酌情扣减实验成绩。
实验一液体药剂的制备液体药剂主要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通常是将药物以不同的分散方法和不同的分散程度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体系,可供内服或外用。
液体药剂分类方法如下:1.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1)均相分散体系:低分子溶液(溶液型),高分子溶液(胶体溶液型)(2)非均相分散体系:胶体溶液,混悬型分散体系,乳浊型分散体系。
2.按应用方法分类:(1)内服的液体药剂: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等。
(2)外用的液体药剂:洗剂、搽剂、含漱剂等。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液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及操作关键。
2.熟悉溶液剂的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检查方法。
二、实验提要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一般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溶解法一般的制备工艺为: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等,即取处方总量1/2-3/4量的溶剂,加入称好的药物,搅拌使溶解,过滤,再自滤器上添加溶剂至全量,质检,分装。
处方中如有助溶剂、增溶剂、稳定剂、pH调节剂、防腐剂等,应以适量溶剂溶解,再加入药物;热稳定性药物可加热促进溶解;挥发性或不耐热的药物应在40℃以下加入。
三、实验内容仪器:烧杯(50m1,250m1),玻璃漏斗,磨塞小口玻瓶(50m1,100ml),量筒(100ml),玻棒、电炉等。
材料:碘,碘化钾,蔗糖,乙醇(均为药用规格),蒸馏水等。
(一)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溶液)〔处方〕碘 5.0g 碘化钾10g 蒸馏水加至100ml〔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溶解后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作用与用途、用法用量〕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
每次0.1~0.5mI,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服用,一日3次。
(二)碘酊溶液〔处方〕碘 2.0g 碘化钾1.5g 乙醇50.0ml 蒸馏水加至100ml〔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及乙醇,搅拌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用途〕本品为外用消毒杀菌剂,用于皮肤感染和消毒。
(三)碘甘油〔处方〕碘2g 碘化钾2g 甘油 2 ml 蒸馏水加至100 ml〔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使溶解,再加甘油使成100ml,搅匀即得。
〔用途〕杀菌防腐剂。
用于口腔粘膜和齿龈感染。
本品为红棕色的糖浆状液体,有碘的特臭。
(四)单糖浆〔处方〕蔗糖85.0g 蒸馏水加至100.0ml〔制法〕取蒸馏水45ml,煮沸,加蔗糖搅拌使溶解,趁热用脱脂棉过滤,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热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用途〕矫味剂,助悬剂等。
四、思考题1.碘化钾在碘酊处方中起何作用?2.配制糖浆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单糖浆中不加防腐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胶体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制备胶体溶液的方法。
2.熟悉胶体药物的溶解特性。
二、实验提要胶体型液体药剂是指固体药物细微粒子分散于水中制得的均相或非均相分散体系。
它们具有胶体溶液特有的性质,既不同于低分子溶液(分散质点小于1nm),也不同于非均相体系中的混悬液(分散相质点在500nm以上)。
胶体型液剂所用的分散媒多数为水,少数为非水溶媒。
胶体溶液的种类有:①亲水胶体溶液;②疏水胶体溶液;③保护胶体溶液;④触变胶体溶液;⑤凝胶等。
亲水胶体溶液的制备与配制真溶液的过程基本相同,但药物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宜采用分次撤布于水面上,使之自然膨胀,然后搅拌或加热溶解的方法。
疏水胶体溶液的制备采用分散法或凝聚法。
胶体溶液处方中如含具有脱水作用的有电解质、高浓度醇、糖浆、甘油等物质时,宜先经溶解或稀释后再加入,而且用量不宜过大。
胶体溶液如需过滤时,所用滤材应与胶体溶液的荷电性相适应,最好采用不带电荷的滤器,以免凝聚。
胶体溶液宜新鲜配制,以免吸附细菌、杂质而发生陈化,必要时可加入适宜的防腐剂。
三、实验内容仪器:烧杯,试剂瓶(250m1),吸管,试管,水浴,电炉,吸耳球等:材料:胃蛋白酶、稀盐酸、甘油、煤酚、软皂等系用药用规格;蒸馏水(一)胃蛋白酶合剂〔处方〕蛋白酶(1:3000) 3g 稀盐酸2ml 甘油20ml蒸馏水加至100ml〔制法〕(1)取处方量2/3左右的蒸馏水与稀盐酸、甘油混合后,将胃蛋白酶撒于液面上,任其自然膨胀,轻轻搅拌使溶解,再添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2)取胃蛋白酶斟加稀盐酸研磨,加蒸馏水溶解后加入甘油,再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本品为乳白色胶体溶液,味酸。
〔用途〕适用于消化不良及胃酸缺乏等症。
(二)、煤酚皂溶液〔处方〕煤酚50ml 软皂50g 蒸馏水加至100ml〔制法〕将煤酚、软皂和适量蒸馏水置烧杯中,水浴中温热,搅拌溶解,添加适量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本品为黄棕至红棕色的粘稠液体,具甲酚臭,与皮肤接触如肥皂样润滑。
〔用途〕消毒防腐药。
用于手术、敷料、器械的消毒以及处理排泄物等。
四、思考题1、煤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多少?为什么煤酚皂液中煤酚的溶解度可达50%?混悬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剂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及反絮凝剂等在混悬液中的应用。
二、实验提要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媒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内服、局部外用和注射。
为保证剂量准确,分散相应均匀分散,但因重力作用,混悬液中微粒在静置时会发生沉降。
微粒沉降速度符合斯托克斯定律即微粒沉降速度与粒径、密度差、粘度有关。
所以将药物适当粉碎以减小微粒粒径以及加入助悬剂增加分散媒的粘度等,能显著降低微粒沉降速,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
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①助悬剂;②润湿剂;③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助悬剂可增加分散媒(介质)的粘度,故能降低颗粒沉降速度,制成稳定的混悬剂。
但用量不宜过大,否则将影响制品的倾倒,还会增加不良味道在口中滞留的时间。
润湿剂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
它们能降低固相与液相的界面张力,改善药物的润湿与分散,但用量宜适当,否则使颗粒下沉结块,不易摇匀。
絮凝剂是一类能中和微粒电荷,降低微粒Zeta电位至一定程度,使微粒发生絮凝的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