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11-20篇中的成语

《论语》11-20篇中的成语


成语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5.9 志士仁人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成语义: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
15.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 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成语义: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 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 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
16.1
开柙出虎
原文: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 椟中,是谁之过与?
成语义:原指看管虎的人未尽 责任。后也用来比喻放纵坏人。
16.5 直谅多闻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 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成语义:为人正直,守信用,而且见 识广博。
16.9 困而不学 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 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成语义:遇到困惑而又不学习。指 基础很差而又不爱学习。
成语义:一句话导致国家沦亡。告诫人出言慎重。
13.16
近悦远来
原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 远者来。” 成语义:邻近的人由于受到恩惠而 喜悦,远方的人也闻风赶来归附。
13.17
欲速则不达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成语义:做事只想快速,目的反而达 不到。指急于求成,反而无法把事情 办好。
成语义: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 动一定要坚决果断。
13.23 和而不同 原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
成语义:虽然与人和睦相处, 但不盲从附和。
13.25 求备一人 原文: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 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 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 焉。” 成语义:要求人完美无缺。比喻对 人苛求的非常过分。
成语义:原指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 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也指做 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13.11
胜残去杀
原文: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 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成语义:制服残暴,免除虐杀。指以 德教化人,使凶狠残暴的人改恶从善, 因而可以不用刑杀。
13.15
15.25 直道而行 原文: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 而行也。
成语义:沿着直的道路走。比喻 办事公正。
15.27 小不忍则乱大谋
原文: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 则乱大谋。”
成语义: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15.36 当仁不让 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成语义:遇到该做 的事情,主动 去做,不推辞。
13.18 父为子隐 原文: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 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矣。” 成语义:父亲为儿子隐瞒劣迹。
13.20 斗筲之器 原文:子曰:“噫!斗筲之人, 何足算也!”
成语义:比喻气度狭小,见识短 浅的人。
13.20 言必信,行必果 原文:曰:“言必行,行必果。 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2.6 浸润之谮 原文:子张问明。子曰:“浸 润之,肤受之愬,不行焉。可 谓明也已矣。浸润之 ,肤受 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 矣。”
成语义:逐渐发生作用的谗言。
12.7 足食足兵
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 食,足兵,民信之矣。”
成语义:粮食富足,军备齐全。
12.8 驷不及舌 原文:子贡曰:“惜乎,夫子 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成语义:扶助将要倾倒的。比 喻扶持大局。
16.1 分崩离析 原文: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 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成语义: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不可收拾。
16.1 既来之,则安之 原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成语义: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 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成语义:观察他人的言语和脸色,来揣摩他人 的心意。
12.21 一朝之忿 原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 其亲,非惑与? 成语义:一时或偶然的气愤。
12.24 以文会友 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 会友,以友辅仁。”
成语义:通过诗文、学术活 动来聚会或结交朋友。
13.3
名正言顺
原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则必可 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 而已矣。
13.15
一言丧邦
原文: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 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 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 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 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 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面丧邦乎?”
17.1 怀宝迷邦 原文:曰:“怀其宝而迷其 邦,可谓仁乎?”
成语义:一个人有才德,却 听任国家迷乱。指有才德的 人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17.1 时不我与
原文:日月逝矣,岁不与我。 成语义:时光不会等待我。多 用以慨叹时光飞逝,不可挽回。
17.4 割鸡焉用牛刀 原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 牛刀?” 成语义: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不必用大的力量去做。
14.34 以德报德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 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 报德。 成语义:拿恩惠来报答恩惠。指把 恩惠施予对己有恩的人。
14.35 怨天尤人 原文: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成语义:怨恨命运,埋怨别人。形 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
14.39 深厉浅揭
成语义:驷马虽快,也追不上 说出的话。指话一出口就难以 收回。告诫我们说话应当慎重。
12.8 驷马难追 原文:子贡曰:“惜乎,夫子 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成语义:比喻事实既成或话已 出口,不可挽回。
12.1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原文:子张问崇德辩惑。子曰:“主忠 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 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成语义:喜爱他时,就想叫他活着;讨 厌他时,就想叫他死掉。指凭个人爱憎 待人。
成语义:喜欢给人一些小恩惠。
15.22 群而不党
原文:子曰:“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
成语义: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15.23 不以人废言
原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成语义: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 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15.2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 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义: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 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11.15 登堂入室
原文: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 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 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成语义:登上厅堂,进入内屋。比 喻学问和技能由浅入深,达到更高 的水平。
11.16 过犹不及
原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 及。”
15.1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 忧。”
成语义:孔子说:“人没有对将来的 考虑,必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5.17 言不及义 原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 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成语义:形容说话内容无聊或说 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
15.17 好行小惠 原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 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原文:深则厉,浅则揭。 成语义:遇到深水就穿着单衣下水 膛过去,遇到浅水就撩起衣服膛过 去。泛指涉水过河,也比喻做事要 因时因地制宜。
15.5 无为而治 原文:子曰:“无为而治者, 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 南面而已矣。” 成语义:不违背客观规律,遵 循客观规律而为。
15.9 成仁取义 原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以成仁。
11.14 一仍旧贯
原文:鲁人为府,闵子骞曰:“仍 旧贯,如之何?何心改作?”子曰: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成语义:完全按照旧例行事。
11.14 言必有中
原文:鲁人为府,闵子骞曰:“仍 旧贯,如之何?何心改作?”子曰: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成语义: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 子上。形容说话中肯。
成语义:讲正直话,做正直事。
14.11 见利思义 原文: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只要 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成语义: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14.11 临危授命 原文: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只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 成人矣。
成语义: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14.14 谲而不正 原文: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 正而不谲。
一言兴邦
原文: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 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 ‘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 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 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 几乎一言面丧邦乎?” 成语义: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
12.12 片言折狱 原文: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 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成语义:用简短几句话正确判别双 方争论或案件中的是非曲直。
12.16 成人之美 原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 恶。小人反是。 成语义: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实现 其愿望。
12.20
察言观色
原文: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 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 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 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观色,虑以 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 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