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成都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高2017级下学期第十周周考试题化学(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O2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B.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体现了胶体聚沉的性质C.推广使用燃料电池汽车,可减少颗粒物、CO等有害物质的排放D.轮船上挂锌锭防止铁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 A解析正常雨水中溶解二氧化碳,酸雨与N、S的氧化物有关,SO2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故A错误;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为土壤胶体发生聚沉,体现胶体聚沉的性质,故B正确;燃料电池可减少颗粒物、CO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故C正确;轮船上挂锌锭防止铁腐蚀,构成原电池时Zn为负极,Zn失去电子,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

2.对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除杂所使用的试剂均正确的是()答案 C解析 A.氢氧化钠不仅可以除去乙酸,也可以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错误;B.氢氧化钙不仅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也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沉淀,错误;D.水能除去二氧化氮,但是又生成另外一种气体杂质一氧化氮,错误。

3.一种长效、缓释阿司匹林(有机物L)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有机物L为高分子化合物B.1 mol有机物L中含有2 mol酯基C.有机物L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D.有机物L在体内可缓慢水解,逐渐释放出答案 B解析A项,观察有机物L的结构知,有机物L为高分子化合物;B项,1 mol有机物L 中含有2n mol酯基;C项,有机物L分子中含有酯基和苯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有机物L能燃烧,属于氧化反应;D项,有机物L分子中的酯基可缓慢水解,逐渐释放出。

4.X、Y、Z、R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和Z位于同主族且能组成离子化合物;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的3倍;Y的简单阴离子和Z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R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Z>R>Y>XB.常温常压下,X与Y形成的化合物呈液态C.R的单质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D.X分别与Y、Z、R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均相同答案 D解析所有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X和Z位于同主族且能组成离子化合物,结合原子序数,X为H,Z为Na,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Y为O,R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则R为Al,据此回答。

A.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四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Na>Al>O>H,A正确;B.常温常压下,H2O呈液态,B正确; C.Al比Cu活泼,能从铜的盐溶液中置换出铜,C正确;D.X分别与Y、Z、R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分别为H2O,NaH,AlH3,H2O由共价键构成,NaH,AlH3均由离子键构成,D错误;答案选D。

5.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流体溶解性与有机溶剂相似,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浸泡时加入乙醇有利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浸出B.高温条件下更有利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C.升温、减压的目的是实现CO2与产品分离D.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材具有无溶剂残留、绿色环保等优点答案 B解析A.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是有机物,易溶于乙醇,浸泡时加入乙醇有利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浸出,A正确;B.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所以高温条件不利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B错误;C.升温、减压的目的是让CO2气化,从而实现CO2与产品分离,C正确;D.升温、减压后,CO2全部气化,从而脱离萃取产品,因此,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材具有无溶剂残留、绿色环保等优点,D正确。

故选B。

6.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分子式为C2H4O2且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乙酸C.油脂和纤维素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D.甲烷、苯、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答案 D解析A项,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含有碳碳双键,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利用溴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属于萃取,因此原理不同,故错误;B项,C2H4O2可以是CH3COOH,也可以是HCOOCH3,羧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故错误;C项,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D项,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苯和液溴在铁作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酯类发生水解,即取代反应,故正确。

7.25 ℃时,向某二元弱酸H2X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lg c X2-c HX-或lg c HX-c H2X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K a2(H 2X)的数量级为10-9B .m 曲线表示lg c HX -c H 2X 与pH 的变化关系C .25 ℃时,NaHX 溶液中c (X 2-)>c (H 2X)D .pH =8时,c X 2-c H 2X=10-0.7 答案 D解析 B 项,H 2X 的电离方程式为H 2X H ++HX -,HX -H ++X 2-。

当c HX -c H 2X =c X 2-c HX-=1时,即纵坐标为0时,K a1=c (H +),K a2=c ′(H +),因为K a1>K a2,故c (H +)>c ′(H +),pH<pH ′,结合图像知,曲线m 表示lg c X 2-c HX -与pH 的关系,曲线n 表示lg c HX -c H 2X 与pH 的关系,错误;A 项,根据m 曲线上的点(9.3,-1)可以计算出H 2X 的K a2=10-1-9.3=10-10.3,根据n 曲线上的点(7.4,1)可以计算出K a1=101-7.4=10-6.4,H 2X 的K a2=10-10.3=100.7-11=100.7×10-11,1<100.7<10,故K a2(H 2X)的数量级为10-11,错误;C 项,由H 2X 的K a1=10-6.4,K a2=10-10.3可知,25 ℃时,HX -的电离常数为10-10.3,HX -的水解平衡常数K h =K W K a1=10-7.6,K a2<K h ,故HX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NaHX 溶液中c (H 2X)>c (X 2-),错误;D 项,pH =8时,c (H +)=10-8 mol ·L -1,由K a1·K a2=c 2H +·c X 2-c H 2X=10-6.4×10-10.3=10-16.7,则c X 2-c H 2X =10-16.710-82=10-0.7,正确。

8.一种电解法合成氨的装置如图所示,该法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 陶瓷,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Pd 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了570℃、常压下高转化率合成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2+8H++6e−=2NH+4B.该装置工作时,H+从a极区向b极区迁移C.每生成1mol NH3,有3g H2被氧化D.该装置实现了在常温常压下高转化率合成氨答案 C解析反应总方程式为N 2+3H22NH3,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a应为电解池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NH3,H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b应为电解池阳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e−=2H+,以此解答该题。

A.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NH3,故A错误;B.a为阴极,b为阳极,阳极连接电源正极,氢离子移向阴极,从N2+6e−+6H+=2NH3,故A错误;B.a为阴极,b为阳极,阳极连接电源正极,氢离子移向阴极,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故B错误;C.根据电解反应和电子守恒得到N2+6e−+6H+=2NH3,H2−2e−=2H+,2NH3∼6e−∼3H2,每生成1mol NH3,有1.5mol氢气参与电极反应,即有3g H2被氧化,故C正确;D.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了常压、570℃条件下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故D错误;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52分。

9.(18分)三盐基硫酸铅(3PbO·PbSO4·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90)简称“三盐”,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

主要适用于不透明的聚氯乙烯硬质管、注射成型制品,也可用于人造革等软质制品。

以铅泥(主要成分为PbO、Pb及PbSO4等)为原料制备三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K sp(PbSO4)=1.82×10-8,K sp(PbCO3)=1.46×10-13,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步骤℃“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g/100 g 水),由滤液1得到Na 2SO 4固体的操作为:将“滤液1”、________、________、用乙醇洗涤后干燥。

(3)步骤℃“酸溶”,为提高酸溶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一条)。

(4)“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溶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

若步骤℃“沉铅”后的滤液中c (Pb 2+)=1.82×10-5 mol·L -1,则此时c (SO 2-4)=________mol·L -1。

(5)步骤℃“合成”三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消耗100.0 t 铅泥,最终得到纯净干燥的三盐49.5 t ,假设铅泥中的铅元素有75%转化为三盐,则铅泥中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答案 (1)PbSO 4+CO 2-3===PbCO 3+SO 2-4 (2)升温结晶 趁热过滤(3)适当升温(或适当增加硝酸浓度或将滤渣粉碎增大表面积等)(4)HNO 3 1×10-3(5)4PbSO 4+6NaOH =====50~60 ℃3PbO ·PbSO 4·H 2O +3Na 2SO 4+2H 2O (6)55.2%解析 (1)由于K sp (PbSO 4)=1.82×10-8>K sp (PbCO 3)=1.46×10-13,所以步骤①加入碳酸钠溶液,把硫酸铅转化为碳酸铅,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SO 4+Na 2CO 3===PbCO 3+Na 2SO 4,离子方程式为PbSO 4+CO 2-3===PbCO 3+SO 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