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 ppt课件
镜下:斑块内出血,形成血 肿,致管腔进一步狭窄
斑块复合病变(3):血栓形成(大体标本)
斑块复合病变(3) :血栓形成(镜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
粥样斑块和 钙盐沉积
三、主要动脉的病变及后果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形成,破裂可引起大出血;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2、损伤应答学说
各种原因
↓
内皮细胞损伤
↓
分泌生长因子
↙
单核细胞聚集、粘附
↓ 进入内皮↓下间隙
摄入氧化↓的脂质
↘
动脉中膜SMC迁入内膜
↓
SMC 增生、转化
↓
SMC吞噬脂质
↓
SMC源性泡沫细胞
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
3、动脉SMC增殖或突变学说 血小板 ↓
SMC增生因子 ↓
SMC增生、转化 ↓吞噬脂质
泡沫细胞
(四)复合性病变期(complicated lesion)
① 斑块潰疡—— 栓塞 ② 斑块内出血 —— 加重缺血 ③ 血栓形成 —— 加重缺血、栓塞 ④ 钙化—— 管壁变硬、变脆 ⑤ 动脉瘤 —— 破裂大出血
AS复合性病变(1):斑块内出血
大体:斑块内出血,形成血 肿,致管腔进一步狭窄
一、A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
1、高脂血症:动物实验; TC、TG 、 LDL、VLDL↑,HDL↓
2、高血压:内皮细胞损伤 3、高吸烟:内皮细胞损伤、ox-LDL、SMC增生。 4、高血糖: LDL、VLDL↑,SMC增生。 5、高家族:LDL受体突变 6、其他因素
年龄; 性别;体重等。
临床?
光镜下: 斑块表面为纤维帽; 纤维帽下方可见泡沫 细胞、SMC、细胞外 脂质及炎细胞。
临床?
(三)粥样斑块期(atheromatous plaque)
亦称粥瘤(atheroma)
大体观:内膜面见灰白、淡黄色斑块,向内膜表面隆起。 切面可见黄色颗粒状的小米粥样物。
光镜下:
● 纤维帽 ● 泡沫细胞; ● 坏死崩解产物、胆固醇结晶; ● 肉芽组织
发生机制:心肌缺血、缺氧—— 代谢不全的酸性产物或多肽类 物质堆积——刺激心脏局部神 经末梢——传至大脑,产生痛 觉。
心绞痛分类
根据引起的原因和疼痛的程度,分为三类:
☞稳定性心绞痛:又称轻型心绞痛,仅在体力活动 过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时发作。无心肌坏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心绞痛。 临床上颇不稳定,在负荷时、休息时均可发作。光 镜下常可见心肌坏死和纤维化; ☞变异性心绞痛:多无明显诱因,常在休息或梦醒 时发作。患者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常有心肌梗死和 心率失常。
第7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p120)
▶炎性疾病----风湿病、感染性性心内膜炎、 心
肌炎、心包炎、血管炎等 ▶血管性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动脉瘤等 ▶瓣膜性疾病---二尖瓣狭窄为例 ▶肿瘤性疾病---少见 ▶心肌病 ▶先天性心脏病 ▶与呼吸系统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如肺心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p120)
1、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2、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3、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4、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1、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概念: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 缺氧所造成的临床综合征。临 床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 压迫感,可放射致心前区或左 上肢,持续数分钟,用硝酸酯 制剂或稍休息后能缓解。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泛指动脉壁增厚、 变硬、失去弹性的一类疾病,包括:
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2、细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3、动脉中层钙化(medial calcification)
动脉粥样硬化(AS)概念
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 维组织增生,管壁增厚变硬;斑 块内组织坏死, 脂质崩解,形成小 米粥样物。
正常冠状动脉
Ⅰ级 Ⅲ级
Ⅱ级 Ⅳ级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p156)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CHD简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的心脏 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原因:
1、内塞 : AS、血栓形成、栓塞、动脉炎; 2、外压: 3、动脉痙挛:
CHD的类型
(二)、发病机制: 1、脂质渗入学说; 2、损伤应答学说; 3、动脉SMC增殖或突变学说; 4、慢性炎症学说; 5、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1、脂质渗入学说
LDL渗入内皮下间隙 (SES),被氧自由基氧 化修饰;
MCP-1释放,单核细胞 (MC)迁入内膜;
OX-LDL与巨噬细胞表 面青道夫受体结合而被 摄取,泡沫细胞形成。
4、慢性炎症学说:
各种原因 ↓
内皮细胞损伤 ↓
炎症介质 ↓
炎症反应
5、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AS中,单核巨噬细胞具有以下作用: 1. 吞噬作用——泡沫细胞形成; 2. 促进增殖作用——促进中膜平滑肌
细胞的迁移和增生; 3. 参与炎症与免疫过程ຫໍສະໝຸດ —T淋巴细胞参与AS病变形成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一)脂 点脂 纹期(fatty streak) (二)纤维斑块期(fibrous plaque) (三)粥样斑块期(atheromatous
是AS中对人类构成威胁最大的疾病。 男性显著高于女性(60岁以前)。 好发: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病理变化:四期病变; 斑块性病变多发生于血管的心壁侧,横切面上 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分级
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可分为4级:Ⅰ级≤ 25%; Ⅱ级 26%~50%; Ⅲ级,51%~75%; Ⅳ级>76%。
(三)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萎缩、脑梗死、脑出血; (四)肾动脉粥样硬化——肾组织梗死, AS性固缩肾;
间歇性跛行、萎缩、干性坏疽; (五)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麻痹性肠梗阻、肠梗死。 (六)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一) 主动脉粥样硬化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plaque)亦称粥瘤 (atheroma) (四)复合性病变期(complicated
lesion)
(一)脂点脂纹期(fatty streak)
大体观:黄色的点状 或条纹病灶。
光镜下: 泡沫细胞 苏丹Ⅲ染色为桔红色。
临床?
(二)纤维斑块期(fibrous plaque)
大体观:内膜面有 斑块,淡黄、灰白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