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睡眠问题的行为治疗

儿童睡眠问题的行为治疗


• 家长教育 • 药物治疗
儿童睡眠问题的行为治疗
• 对儿童睡眠问题行为治疗的Meta-分析(0~19.7岁):包 括16项对照临床试验: 对TD儿童非常有效 • 3项 对照临床试验 ( Meltzer & Mindell’s,2014) • 2项RCT研究 (Hiscock, 2015; Keshavarzi 2014) 证实对ADHD、 ASD 儿童有效 • 对婴儿行为治疗的RCT 研究: 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启动后的觉醒均有明显改善 对亲子依恋、儿童远期情绪和行为无不良影响
• 快动眼睡眠或梦境睡眠 周期性眼运动, 高度皮层活动 记忆巩固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睡眠节律
次昼夜节律
快动眼睡眠和非快动眼睡
眠交替

婴儿: 50 分钟 成人: 90-110 min
4-6 周期/夜,每个周期间 有短暂清醒

↑ % SWS 前三分之一 ↑ % REM 最后三分之一
儿科睡眠障碍的分类
• 家长教育/预防: 家长的教育, 理解睡眠生理、睡眠发育、睡眠卫生 预防睡眠问题的发生 家长教育也合并进入睡眠行为干预
睡眠卫生
• 提供一个安静的、黑暗的、凉爽的睡眠环境 • 保持一个简单的、孩子易于遵循的就寝程序和常规, 使孩子放松并准备入睡 • 将卧室只用作睡眠(如避免在卧室惩罚) • 保持一致的上床和起床时间,节假日也不例外 • 当孩子疲劳时上床,让孩子学会自动入睡 • 限制夜间哺喂的次数 ,让孩子在早期发育阶段学会夜 间连续睡眠 • 避免入睡时或夜间饥饿,避免过饱或过多的液体摄入
周四
8:10pm
√√ √
√√
8:30pm
睡行症(Sleep Walking)
• • • • • • 儿童中常见的良性睡眠行为, 在睡眠过程中部分唤醒状态下行走 常发生于入睡后1~2小时,持续5~20分钟 对发生事件没有记忆 睡眠期:慢波睡眠(Ⅲ期至Ⅳ期) 原因:不甚明确,高峰期3~7岁
家族史 青少年后常自行消失-神经生理不成熟 与恐黑症有关
与睡眠期相关的睡眠障碍
觉醒
A
C
C
C
REM 浅NREM 深NREM
B B
A 节律性运动 B 唤醒障碍(深NREM) C 梦魇(REM)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床后的时间
儿科睡眠障碍的分类小结
• 医学-心理性睡眠障碍
与儿童发育障碍疾病相关(如: ADHD, ASD) 与其他精神疾病相关(如:精神病、与情绪、焦虑有关) 与神经疾病有关(如:头痛、癫痫、退行性疾病) 与其他医学疾病有关(如:哮喘、胃食道反流、疼痛)
Sleep Architecture (From Ferber, 1985;Adair, 1993)
SOA
Awake
NT
REM NREM Light
NREM Deep
Schema of sleep states and stages
NT: 夜惊
易于发生的因素
• • • • • • • • 没有得到充足的睡眠 不规则的睡眠日程 发热、生病 某些药物 睡眠时膀胱充盈 睡眠环境更改 环境噪杂 紧张压力
International Pediatric Sleep Education Task Force - 2003
J Owens, 2005, Pediatrics, 115:201-203
儿科中的儿童睡眠问题/障碍
•与医学疾病 的关系 •与发育及发 育障碍的关 系 •对功能的影 响
睡眠周期
• 非快动眼睡眠 Stg 1: 浅睡眠 Stg 2: 睡眠纺锤波, K-复合波 Stg 3-4: 慢波睡眠(SWS) > 50% SWS: 生长激素, 其他神经内分泌功能
睡眠卫生
• 避免日间小睡过迟、过早、过多或过少,但允许补偿 性的睡眠 • 睡前避免喧闹、兴奋的游戏和活动(包括恐怖、打斗 的电视和故事) • 日间避免过量饮用或入睡前几小时不要饮用兴奋性饮 料(如可乐、咖啡) • 考虑同睡者的影响作用 • 去除分散注意力的物品(如电视机、电话、游戏机) • 避免用药 防止过敏
伴睡障碍的干预
• • • • • • • 在孩子迷迷糊糊但尚未睡着的时候将他放在床上 规定界限:如果孩子在就寝时拖延时间,应该规定 明确的界限,比如读多少书,讲多少故事等。 如孩子哭吵,要求伴睡条件,采用逐步消退法 用一致的语调 态度温和而坚定 全家原则一致,坚持不要放弃 预防:在婴儿早期就与家长讨论这些策略
行为治疗原则
• 对于行为性的睡眠问题的解决途径主要是认知性的行 为框架 • 与家长和家庭讨论 • 认识睡眠生理 、睡眠问题发生的原因、家长陷阱 • 一步一步的制定行为计划 选择策略 • 对计划执行进行监督和辅助支持 行为记录 评估(行为演练) 跟进
伴睡障碍的行为干预
• 建立一个日睡眠日程表 • 鼓励使用安全的安慰物: 让孩子喜欢上一个可以带到床上的安全的物体,这 样孩子在就寝时间或半夜里会觉得更放松。 • 形成就寝时间日程: 建立一个稳定持续的就寝时间日程,包括平静而愉 快的活动,比如洗澡和睡前故事。 • 设定稳定的卧室环境:如没有玩具和电视机等干扰物
行为治疗方法
• 未改良的消退法: 在规定的就寝程序后,将孩子放床上,除持续的监测孩子 的安全或疾病外,忽视不期望的行为,直至次日早晨 目的: 消除父母对不期望的行为(如哭闹)的关注,使 其消退。
• 逐步消退法: 采用逐步延长时间(如:5min -10min) 或 固定时间的检查法(每5min) , 忽视儿童的不期望行为 目的:发展“自我抚慰”技能,去除伴睡条件,独立入睡 遵循时间安排 行为记录
婴儿睡眠问题的行为干预
-RCT研究
干预前完成: 7天睡眠日记, 腕表监测 母亲情绪和焦虑量表 婴儿唾液皮质醇
采用的干预方法: 逐步消退法
婴儿睡眠问题的行为干预
-RCT研究
睡眠启动潜伏期 睡眠启动后的觉 醒时间
觉醒次数
总睡眠时间
婴幼儿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和夜醒)的 行为治疗
• 婴幼儿夜醒和睡眠抵抗是生物、睡眠昼夜节律、神经发育 过程与环境和行为相互作用形成 • 由内在的、外在因素的影响 • AASM SPC 基于询证依据,提出了实践参数 • 定义了推荐的实践参数的名称和内容: 标准(Standard): 具有Ι级询证依据,高度临床可信,普 遍接受的治疗策略。 指南( Guideline):中度临床可信,采用Ⅱ级询证依据的 治疗策略。 选择(Option): 临床不确定的治疗策略, 具有争议的 依据或专家意见。

• • •
行为记录表
• 记录日期,把孩子放到床上的时间、问题行为发生的次数、孩子入睡 的时间
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上床时间 7:00pm 8:00pm 7:30pm 问题1:叫嚷的次数 √√ √ √ √ √√ √ √ √√ √ √ √ 问题2:爬下床的次数 √ √√ √√ √ √ √ √√ √ √ √ 入睡时间 8:00pm 9:20pm 8:30pm
婴幼儿睡眠问题的行为治疗
• 行为干预对改善有睡前问题和夜醒儿童的后续结局( 儿童 的日间功能、父母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有效, 推荐 应用。 [4.2]( 指南)
• 13项研究评估了睡眠问题儿童行为治疗后的后续结局 • 日间功能( 行为、情绪、自尊、亲子关系)改善, 无不 良作用 • 12项研究评估了父母(母亲)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 情绪、精神健康、紧张、婚姻满意度改善
当夜行频繁发作并有危险,有必要治疗 短期口服地西泮(安定)或氯氮绰治疗
睡惊症(Sleep Terrors)
• 良性的睡眠行为 • 戏剧性,引起家长极大焦虑 • 在睡眠中突然惊起,伴有尖叫,强烈的焦虑和自主神 经症状 • 睡眠期:慢波睡眠期(Ⅲ期和Ⅳ期),多在睡眠的前 1/3阶段 • <1 – 数分钟 (可长达30 min) • ~ 3% 的儿童 • 大多数发生于5-7 岁 – 通常在青少年期自动消失
婴幼儿睡眠问题的行为治疗
• 普遍推荐:
• 行为干预有效,推荐用于婴幼儿睡眠问题和夜醒的治疗 [4.1]( 标准)
• 特殊治疗的推荐:
• 未改良的消退法和父母在场的不期望行为的消退法有效, 推荐用于治疗睡眠问题和夜醒。 [4.2]( 标准)
• 父母教育/预防有效,推荐用于睡眠问题和夜醒的治疗[4.2] ( 标准)
易于发生的因素
• • • • • • • • • • 没有得到充足的睡眠 不规则的睡眠日程 发热、生病 某些药物:镇静松弛药、抗组胺药 基因:常染色体为主,10倍危险 医学情况:夜间哮喘, GER, 睡眠时膀胱充盈 睡眠环境更改 环境噪杂 紧张压力
睡行/夜游的行为治疗
• • • • • • 保证孩子安全 提示孩子回到床上,以平静温和的态度 不要叫醒孩子 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规律的睡眠日程 其他治疗:大部分夜行症不需要治疗
Sleep Architecture (From Ferber, 1985;Adair, 1993)
Awake SOA

REM NREM Light
NREM Deep
Schema of sleep states and stages
SOA: Sleep onset association 伴睡条件
儿童睡眠问题的行为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邵洁
儿童睡眠问题-世界常见的问题
• • • • • • • • 睡眠问题发生率: 25% 1-2岁小儿发生率分别为23%和33%, 国内高达64.6% 和58.7 % 学龄前儿童25% ( Mindell, 1993) 8-10 岁儿童43%(Kahn, 1989) 青少年 33%(Morrison, 1992) 夜醒,不愿睡觉,日间嗜睡,夜惊,磨牙等 是否成为”问题”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 对于家长、儿童、儿科医护人员,了解儿童睡眠问题非常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