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导体物理习题答案第四章

半导体物理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4章 半导体的导电性2.试计算本征Si 在室温时的电导率,设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分别为1350cm 2/V s 和500 cm 2/V s 。

当掺入百万分之一的As 后,设杂质全部电离,试计算其电导率。

掺杂后的电导率比本征Si 的电导率增大了多少倍解:将室温下Si 的本征载流子密度1010/cm 3及题设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代入电导率公式()i i n p n q σμμ=+即得:101961.510 1.610(1350500) 4.4410 s/cm i σ--=⨯⨯⨯⨯+=⨯;已知室温硅的原子密度为51022/cm 3,掺入1ppm 的砷,则砷浓度22616351010510 cm D N --=⨯⨯=⨯在此等掺杂情况下可忽略少子对材料电导率的贡献,只考虑多子的贡献。

这时,电子密度n 0因杂质全部电离而等于N D ;电子迁移率考虑到电离杂质的散射而有所下降,查表4-14知n-Si 中电子迁移率在施主浓度为51016/cm 3时已下降为800 cm 2/Vs 。

于是得1619510 1.610800 6.4 s cm n nq σμ-==⨯⨯⨯⨯=/该掺杂硅与本征硅电导率之比866.4 1.44104.4410i σσ-==⨯⨯ 即百万分之一的砷杂质使硅的电导率增大了亿倍5. 500g 的Si 单晶中掺有10-5g 的B ,设杂质全部电离,求其电阻率。

(硅单晶的密度为2.33g/cm 3,B 原子量为)。

解:为求电阻率须先求杂质浓度。

设掺入Si 中的B 原子总数为Z ,则由1原子质量单位=10-24g 算得618244.510 2.51010.8 1.6610Z --⨯==⨯⨯⨯个 500克Si 单晶的体积为3500214.6 cm 2.33V ==,于是知B 的浓度 ∴1816-32.510 1.1610 cm 214.6A Z N V ⨯===⨯ 室温下硅中此等浓度的B 杂质应已完全电离,查表4-14知相应的空穴迁移率为400 cm 2/V s 。

故161911 1.35cm 1.1610 1.610400A p N q ρμ-===Ω⋅⨯⨯⨯⨯6. 设Si 中电子的迁移率为0.1 m 2/,电导有效质量m C =0.26m 0,加以强度为104V/m 的电场,试求平均自由时间和平均自由程。

解:由迁移率的定义式*nc cq m τμ=知平均自由时间 *c cn m qμτ⋅=代入相关数据,得3113190.269.1100.1 1.48101.610n s τ---⨯⨯⨯==⨯⨯ 平均自由程:134101.48100.110 1.4810 m n n d n c L v ττμε--==⋅=⨯⨯⨯=⨯8. 截面积为0.001cm 2的圆柱形纯Si 样品,长1mm ,接于10V 的电源上,室温下希望通过0.1A 的电流,问: ①样品的电阻须是多少 ②样品的电导率应是多少③应该掺入浓度为多少的施主解:⑴由欧姆定律知其电阻须是101000.1V R I ===Ω ⑵其电导率由关系1LR Sσ=⋅并代入数据得 13L 10 1 s cm 100110R S σ--===⋅⨯⨯/⑶由此知该样品的电阻率须是1cm 。

查图4-15可知相应的施主浓度大约为1015 cm -3。

若用本征硅的电子迁移率1350cm 2/V s 进行计算,则1530191 4.610 cm 1.6101350n n q σμ===⨯⨯⨯- 计算结果偏低,这是由于没有考虑杂质散射对的影响。

按n 0=1015cm -3推算,其电子迁移率应为1180cm 2/Vs ,比本征硅的电子迁移率略低,与图4-14(a)相符。

因为硅中杂质浓度在51015cm -3左右时必已完全电离,因此为获得0.1A 电流,应在此纯硅样品中掺入浓度为1015cm -3的施主。

10. 试求本征Si 在473K 时的电阻率。

解:由图4-13查出T=473K 时本征硅中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分别是2440 cm /V s n μ=⋅,2140 cm /V s p μ=⋅在温度变化不大时可忽略禁带宽度随温度的变化,则任意温度下的本征载流子密度可用室温下的等效态密度N C (300)和N V (300)、禁带宽度E g (300)和室温kT=表示为3/23(300)300()(300)(300)()exp() cm 3000.026g i C V E T n T N N T⋅=- 代入相关数据,得193/2133473 1.12300(473) 2.8 1.110()exp() =4.110 cm 30020.026473i n ⨯=⨯⨯-⨯⨯⨯- 该值与图3-7中T=200℃(473K )所对应之值低大约一个数量级,这里有忽略禁带变窄的因素,也有其他因素(参见表3-2,计算值普遍比实测值低)。

将相关参数代入电阻率计算式,得473K 下的本征硅电阻率为131911282.3cm ()4.110 1.610(400140)i n p n q ρμμ-===Ω⋅+⨯⨯⨯⨯+注:若不考虑T=473K 时会出现光学波散射,可利用声学波散射的32T μ-∝规律计算T=473K 的载流子迁移率:3223001350()675 cm /V s 473n μ=⨯⋅,322300500()255 cm /V s 473n μ=⨯⋅将2930 cm V s n p μμ+=⋅/置换以上电阻率计算式中的2540 cm V s n p μμ+=⋅/,得163.9cm iρΩ⋅11. 截面积为10-3cm 2,掺有浓度为1013cm -3的P 型Si 样品,样品内部加有强度为103V/cm 的电场,求:①室温时样品的电导率及流过样品的电流密度和电流强度。

②400K 时样品的电导率及流过样品的电流密度和电流强度。

解:⑴该样品掺杂浓度较低,其室温迁移率可取高纯材料之值2500/p cm V s μ=⋅,其电导率1319410 1.610500810 s/cm p pq σμ--==⨯⨯⨯=⨯电流密度 432810100.8A/cm j E σ-==⨯⨯= 电流强度 340.810810I j S A --=⋅=⨯=⨯⑵ T=400K 时,由图3-7(旧版书,新版有误差)查得相应的本征载流子密度为81012/cm 3,接近于掺杂浓度,说明样品已进入向本征激发过渡的状态,参照式(3-60),其空穴密度22261221313304104(810)10 1.4410 cm 22A i AN N N p -++⨯⨯===⨯电子密度 21221230130(810) 4.4410cm 1.4410i n n p -⨯===⨯⨯ 利用声学波散射的32Tμ-∝规律计算T=400K 的载流子迁移率:3223001350()877 cm /V s 400n μ=⨯⋅,322300500()325 cm /V s 400n μ=⨯⋅于是得400K 时的电导率191213300) 1.610(4.4410877 1.4410325) 1.3710/n p q n p s cm σμμ--==⨯⨯⨯+⨯⨯=⨯(+相应的电流密度 3321.371010 1.37A /cm j E σ-==⨯⨯= 电流强度 31.3710A I j S -=⋅=⨯16. 分别计算掺有下列杂质的Si 在室温时的载流子浓度、迁移率和电导率:① 硼原子31015cm -3;② 硼原子1016cm -3,磷原子11016cm -3; ③ 磷原子1016cm -3,硼原子11016cm -3;④ 磷原子31015cm -3,镓原子11017cm -3,砷原子11017cm -3。

解:∵迁移率μ与杂质总浓度有关,而载流子密度由补偿之后的净杂质浓度决定,∴在同样掺杂情况下电导率与迁移率是不同掺杂浓度的函数。

⑴ 只含一种杂质且浓度不高,可认为室温下已全电离,即1530A N 310p cm -==⨯由图4-14查得p 0=31015cm -3时,空穴作为多数载流子的迁移率2480/p cm V s μ=⋅电导率 151910310 1.610480 2.310/p p q s cm σμ--==⨯⨯⨯⨯=⨯⑵ 因受主浓度高于施主,但补偿后净受主浓度不高,可视为全电离,即16161530 1.310 1.010310A D p N N cm -=-=⨯-⨯=⨯,而影响迁移率的电离杂质总浓度应为16161631.310 1.010 2.310i A D N N N cm -=+=⨯+⨯=⨯由图4-14查得这时的空穴迁移率因电离杂质总浓度增高而下降为2340/p cm V s μ=⋅因此,虽然载流子密度不变,而电导率下降为151910310 1.610340 1.6310/p p q s cm σμ--==⨯⨯⨯⨯=⨯⑶ 这时,施主浓度高于受主,补偿后净施主浓度不高,可视为全电离,即16161530 1.310 1.010310n cm -=⨯-⨯=⨯影响迁移率的电离杂质总浓度跟上题一样,即16161631.310 1.010 2.310i N cm -=⨯+⨯=⨯由图4-14查得这时的电子迁移率约为:2980/n cm V s μ=⋅相应的电导率 151910310 1.610980 4.710/n n q s cm σμ--==⨯⨯⨯⨯=⨯⑷ 镓浓度与砷浓度相等,完全补偿,净施主浓度即磷浓度,考虑杂质完全电离,则1530()310D n N P cm -==⨯但影响迁移率的电离杂质总浓度1517173310210 2.0310i N cm -=⨯+⨯=⨯由图4-14查得这时的电子迁移率因电离杂质浓度提高而下降为:2500/n cm V s μ=⋅ 相应的电导率 151910310 1.610500 2.410/n n q s cm σμ--==⨯⨯⨯⨯=⨯17.①证明当n≠p且电子浓度n =n i (p/n)1/2时,材料的电导率最小,并求min σ的表达式;②试求300K 时Ge 和Si 样品的最小电导率的数值,并和本征电导率相比较。

解:⑴∵()n p q n p σμμ=+,又2i n p n =∴2()i n p n q n n σμμ=+ 令0d dnσ=,得220i n p n n μμ+=∴pinn n μμ= 又32222332()20p i np i n d dn nn μμσμ==>故当p i n n n μμ=时,σ取极小值。

这时ni pp n μμ=∴1122min[()()]2p n i n p i n p n pn q n q μμσμμμμμμ=+=因为一般情况下n>p,所以电导率最小的半导体一般是弱p 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