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悚.然(shǒnɡ)淅.沥(xī)萧飒.(sà) 铮.铮(cōnɡzhēnɡ)B.号.令(hào) 惨.淡(cǎn)慄.冽(lì) 烟霏.云敛(fěi)C.针砭.(biān) 绿缛.(rù)黟.然(yī ) 呼号.愤发(háo)D.戕.贼(qiānɡ) 砰湃.(bài )渥.然(wò) 佳木葱茏.(lónɡ)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子方.夜读书方:正在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中:内心C.但.闻人马之行声但:但是D.其色惨淡,烟霏.云敛霏:弥漫3.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秋,刑官也(判断句)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状语后置句)C.草拂之而色变(被动句)D.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宾语前置句)4.下列各项中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一句中的“明河”就是指“银河”。
B.“夫秋,刑官也”一句中的“刑官”就是执掌刑狱的官。
《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
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
C.“商声主西方之音”,我国古代乐理将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与四时和方位相配,其中商属秋,为南方。
D.“星星”指“点点白发”,语出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悚然而.听之吾尝终日而.思矣B.惟物之.灵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C.童子莫.对以为莫.己若D.念谁为.之戕贼谁为.大王为此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初”“忽”写出声音的变化,后又连设三喻,以风雨声、波涛声、人马声状摹秋声,生动形象。
B.第二段从色、容、气、意四方面写“秋之为状”,既清爽可爱,又冷峭可畏。
第三段“夫秋”以下,将自然与人事联系起来,说明盛衰生死虽属常理,但毕竟令人悲伤,流露出哀怨之情。
C.第四段转而为抒情。
草木无情无欲,尚且飘零;人有“百忧”“万事”,更易衰老。
“而况”以下又进一层说,极言忧劳之有害。
D.第五段写童子难识作者滔滔宏论,而“虫声唧唧”似解其意。
结语饶有余韵。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5分)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B.烟霏.云敛霏:弥漫C.丰草绿缛.而争茂缛:繁密D.物既老而悲伤..悲伤:伤心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悚然而听之.②乃其一气之.余烈B.①此秋声也.②故其为声也.C.①其.色惨淡②其.气慄冽D.①常以肃杀而为.心②夷则为.七月之律9.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欧阳子方夜.读书B.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C.春.生秋实D.如波涛夜.惊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9分)自欢喜台拾级而升,凡.九折,尽三百余级,始登毗卢顶。
顶上为寺一百二十,丹碧错落,嵌入岩际。
庵寺皆精绝,莳.花种竹,如江南人家别墅,时牡丹正开,院院红馥,沾薰游裾。
寺僧争设供,山肴野菜,新摘便煮,芳香脆美。
独不解饮茶,点黄苓芽代,气韵亦佳。
夜宿喜庵方丈,共榻者王则之、黄昭素也,昭素鼻息如雷,予一夜不得眠。
毗卢顶之右,有陡泉、望海峰。
左有大小摘星峰。
大摘星峰极高,一老僧说峰后有云水洞,甚奇邃。
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
诸公两手扶杖,短衣楚楚,相顾失笑。
至山腰少憩,则所谓一百二十寺者,一一可指数。
予已上摘星岭,仰视峰顶,陡绝摩天,回顾不见诸公,独憩峭壁下。
一物攀萝疾走.,捷若猿猱,至则面目黧黑,瘦削如鬼。
予不觉心动,毛发悚竖,讯之.僧也。
语不甚了了,但指其住处。
予尾之行,入小洞中,石床冰冷,跌坐少顷。
僧供黄芽汤,予啜罢,留钱而.去,亦不解揖送。
诸公登岭,皆称倦矣,呼酒各满引。
黄昭素题名石壁。
蛇行食顷,凡四五升降,乃.达洞门。
入洞数丈,有一穴甚狭,若瓮口。
同游虽至羸者,亦须头腰贴地,乃得入穴。
至此始篝火,一望无际,方纵脚行数十步,又忽闭塞。
度此则.堆琼积玉,荡摇心魂,不复似人间矣。
有黄龙白龙悬壁上,又有大龙池,龙盘踞池畔,爪牙露张。
卧佛、石狮、石烛,皆逼真。
层叠虚豁,宛然飞阁。
僧取石左右击撞,或类钟声,或类鼓声。
突然起立者,名曰须弥。
烛.之不见顶。
又有小雪山、大雪山,寒乳飞洒,四时若雪。
其他形似之属,不可尽记。
大抵皆石乳滴沥数千年,积累所成。
僮仆至此,皆惶惑大叫。
予恐惊起龙神,亟呵止不得,则令诵佛号。
篝火垂尽,惆怅而返。
将出洞,命仆敲取石一片,正可作砚山。
每出示客,客莫不惊叹为过昆山灵壁也。
(选自明袁宗道《袁宗道集》,有删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凡.九折,尽三百余级 凡:总共 B .莳.花种竹 莳:栽种 C .一物攀萝疾走.走:行走 D .烛.之不见顶 烛:用烛火照着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讯之.僧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 凡四五升降,乃.达洞门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 留钱而.去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度此则.堆琼积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文是一篇游记,重点写了两处景色,其一写从欢喜台登毗卢顶,其二写云水洞。
B .文章描写云水洞奇观时,刻画细致真切;文中穿插着描写了僧人的生活情景.更显示出此地多佛寺的特色。
C .毗卢顶上的寺庙精美众多,寺僧多将新摘下的山肴野菜直接煮食。
当然,这里也有不好的地方,一是寺僧不懂得饮茶,二是晚上要睡冰冷的石床。
D .文章中穿插记述了遇苦行僧、洞中僧敲石头以及童仆惶惑大叫等情节.使这篇游记更加生动有趣。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观代汉语。
(10分)(1)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语不甚了了,但指其住处。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穴甚狭,若瓮口。
同游虽至羸者,亦须头腰贴地,乃得入穴。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8分)15.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的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
请将修改的下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下联:桥下过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
(扬州二十四桥联)改后的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使文段前后内容连贯,句式、修辞方法相同。
(4分)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________,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________。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________,只不过________。
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五、随堂练笔(40分)17.请以“花鸟市场见闻”为题,运用绘声绘色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知能优化演练1.C 2.C 3.D 4.C 5.C 6.B7.D8.C9.B10.(1)这是秋天的声音,它是怎样发出来的?(2)秋天衰败零落的原因,是秋风的余威(造成的)啊。
11.【解析】选C。
“走”应翻译为“跑”。
12.【解析】选B。
A.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这;B.副词,才;C.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就/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D.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就/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
13.【解析】选C。
原文并没有说寺僧不懂得饮茶,且睡石床的是黑脸僧。
14.(1)我于是摘掉头巾脱去外衣,引导其他人前去。
(得分点:遂、褫、导)(2)他说话不是很清楚,只是给我指了指他的住处。
(得分点:语、了了、但)(3)有一个洞穴非常狭窄,像坛子口。
一同游玩的即使是最瘦弱的人,也需要头腰都贴在地上才能够进得去。
(得分点:狭、若、虽、羸)【参考译文】从欢喜台沿台阶向上,总共经过九折,三百多级台阶,才登上毗卢顶。
顶上建有一百二十座寺庙,各种色彩交错缤纷,嵌入岩石中间。
庵寺都精美绝伦,栽种着各种花卉及竹子,好像江南人家的别墅。
此时正值牡丹盛开,寺院又红又香,沾染熏香了游人的衣服。
寺僧争着摆设供案,山肴野菜,新摘下的就直接煮食,吃起来芳香脆美。
唯独不能饮茶,冲泡黄苓芽代替,味道也很好。
夜晚住在寺院方丈室,共睡一床的还有王则之、黄昭素。
昭素鼾声如雷,我一夜不能入睡。
毗卢顶的右边有陡泉、望海峰,左边有大小摘星峰。
大摘星峰很高,一个老僧人说山峰后有一个云水洞,十分奇异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