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选修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六单元第17课《答司马谏议.

语文选修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六单元第17课《答司马谏议.

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3分)1.给下列字注音。

(4分)胥()卤()谤()晤()2.解释加点字的词义。

(4分)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天下之理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辟.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本阅读(34分)4.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课文阅读题(27分)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解释加点词。

(8分)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膏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6分)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提到的盘庚,是________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________。

(3分)(4)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________态度。

(2分)(5)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

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他的一篇诗作。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21分)狱中上母书[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

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

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

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

一旅才兴,便成齑粉①。

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②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

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

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③,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

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

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

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

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

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

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

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④,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⑤,决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

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

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

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

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

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

亦武功渭阳情也。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

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

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

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

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

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摘自《明清散文精选》)【注】 ①齑(jī)粉:粉末。

②斤斤:仅仅。

③九京:即九泉,指墓地。

④西铭先生:张浦,别号西铭。

死于崇祯14年(1641),无后。

⑤诛殛:惩罚杀戮。

顽嚚(yín):愚顽不驯。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②举.国欢庆 B.⎩⎪⎨⎪⎧ ①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 ①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②素.善留侯张良 D.⎩⎪⎨⎪⎧①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②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①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②口占一绝,为.君送行C.⎩⎪⎨⎪⎧ ①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①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夏完淳“忠孝”的一组是(3分)( )①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②门祚衰薄,终鲜兄弟③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④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⑤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⑥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A .①③④B .②③⑤C .①③⑥D .②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夏完淳把抗清复明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上苍把所有的灾祸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以至于自己刚建起某一支军队奋勇抵抗就立即被敌人粉碎。

B .夏完淳在抗敌过程中早就预知到自己的牺牲,然而竟侥幸没死,又活了一两年,这才有机会孝养自己的母亲。

C .夏完淳认为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延不绝。

但国家有中兴的机会,自己的家族就可千百年地在庙中接受后人的祭祀、供养。

D .文章后半部分说:“语无伦次,将死言善。

”十七岁的夏完淳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所写“言善”之文、其思想深度已经超越了封建纲常的局限,永值后世铭记。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随堂练笔(40分)12.如果司马光收到王安石的这封信,他会怎么样?请试做猜想,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知能优化演练1.【解析】对字音要准确掌握,第一个字不读“xù”。

【答案】xū lǔ bàn ɡ wù 2.【解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要善于积累。

【答案】①持 ②优厚 ③明白 ④排除,驳斥3.①本来 顽固 ②名义 说出 ③害处 疲困4.【解析】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

【答案】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

5.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6.【解析】(1)第一个“事”为动词,第二个“事”为名词。

(3)对书下有关内容要加强记忆。

【答案】(1)只是 后悔 给以好处 做事情(2)①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了。

②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声势汹汹呢?(3)商 摆脱自然灾害(4)坚决(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7.【解析】选C。

A.①起义,②整个,全;B.①望族,②向远处看,远望;C.副词,均为“平素,向来,一向”;D.①走向,②送回,归还。

8.【解析】选C。

A.①目的连词,“来”,②副词,“因为”;B.①动词,“成为”,②介词,“给”;C.助词,均译为“的”;D.①介词,在,②介词,对。

9.【解析】选A。

②讲家族力量,⑤说妻子品行,⑥说自己死后的一点要求。

10.【解析】选C。

A.集中在大明朝廷而非自己身上,B.未能有机会孝养母亲,D.并没有超越封建纲常。

11.(1)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了艰难辛苦。

(2)为父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负两位母亲呢?(3)人有哪个是不死的呢?贵在死得其所。

【参考译文】不孝完淳而今(要)死了!以身体奉献给父亲,不能再以身体来报答母亲了。

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了艰难辛苦。

本来希图重见天日,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赠恤,生者获得荣耀,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报告我们的成功。

无奈上天不保佑我们,把灾祸集中于先朝。

一支军队刚建起来,就立即被粉碎。

去年的义举,我已自以为非死不可,谁知当时没有死,却死于令天!仅仅延续了两年的生命,却没有一天得以孝养母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