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五《兰亭集序》马杰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苏教

高中语文必修五《兰亭集序》马杰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苏教

天下第一行书
“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唐太宗极爱此帖,后将真迹殉葬, 没入昭陵,现传世诸本均为摹本。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主讲人:马杰
学习目标
❖ 1.通过课前预习搜集有关作者王羲之的小 故事并进行课堂交流。
❖ 2.通过疏通课文,识记文中出现的重点文 言实词、虚词,掌握特殊句式和重点句子翻 译。
❖ 3.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兰亭集会的 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 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 热爱之情。
与你共勉!
作业:
❖ 请将你写的一句话扩展为 一篇以“与王羲之对话”为话 题的随笔。
一觞一咏
觞,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等同,把……看作一样
【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
状语后置( 于+宾语 也叫介宾短语后置):
①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②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③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写作背景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 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 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饮酒赋诗,将 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 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环节二:基础梳理
【重点实虚词】
列坐其次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
相聚之乐
死生之痛
千古之悲
主旨
这篇书序记叙了兰亭集会 的盛况,抒发了欢乐有尽,人 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强 调了生死问题,表明了以积极 的态度对待人生。
环节四:延伸练习
作者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那么你作为“后之览者”,对人生有何感想?
因为短暂,人生中的一切欢乐和美好才更 显珍贵。 只有启程,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 只有播种,才能拥有收获的喜悦; 只有奋斗,才能品味幸福的人生!
环节一:羲之其事
王 羲 之 题
字 入 木 三
分 图
入木三分
据说有一次朝廷举行祭祀大典,祝词请羲之书 写在祝版上,后来因为需要修改,工人们受命把它 刮掉。谁知他们拿起祝版一看,发现每个字的笔痕 都陷入木中三分,好像刀刻的一样,不由非常惊奇, 赞叹不已。这个传说虽然有些夸张,但用来形容羲 之笔力的强劲,还是不难理解的。
④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对)所遇欣
【重点句子翻译】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仰望广大无边的宇宙,低头俯视繁盛的万物品类, 借以纵目浏览,驰骋胸怀、抒发胸臆,足以尽享视和听的乐 趣,实在是快乐啊!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本来就知道把生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 短命看作平等是妄造的。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名词,地方、水边 形容词,热闹 形容词,繁多
动词,穷尽 动词,交往 动词,注定
动词,面对;动词,明ຫໍສະໝຸດ ,懂得副词,本来;名词,原因
介词,对;代词,这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齐,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 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作者简介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东晋书 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属山东临 沂) 。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十二岁时经 父亲传授笔法论,小时候就师从当时著 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后博采众长, 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 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飘逸。 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 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 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 达,为时人敬重。
环节三:文本探究
梳理文本内容: 第一段: 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第二段:抒发人生感慨; 第三段:交代作序缘由。
第一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找出最能体现作者 感情的句子及词语。
☆时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景雅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乐☆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人雅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第三段:这一段最能体现作者情感 的词语是哪个?是怎样交代写作目 的的?
每览昔人兴感 之由,若合 一契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与昔人共鸣 对今人批判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于后人有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交代
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人生无常
写作 目的
而悲,无不为生死之事而叹。
千古同心,千古 同慨,作者的思 绪从有限转入无 限,又归结到 《兰亭集序》的 撰集上,既点出 了作序的缘起, 又留下了无穷的 回味。
可 乐
☆活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事雅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第二段:这段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是
哪个?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感?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人老

痛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事迁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景陈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急 剧动荡,“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 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 天下名士,首要任务就是保全性命。有人谈 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人归隐山林, “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 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时光飘忽,人生短促, 即使明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无法 摆脱“死”给内心带来的煎熬。此处之 “痛”,痛在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短 暂。
坦 腹 东 床
坦腹东床
晋代的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 去择婿。
王家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生回去后对郗 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 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 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 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 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