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人类活动与管理•管理的重要性关于管理的概念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认为,管理就是“明确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职能管理学派的代表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行为学派的代表梅奥认为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核心,激励员工,调动人的积极性;决策学派的代表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伯法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系统所追求的目标;近代管理大师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个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目标。
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对管理职能的不同认识:♌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徐国华: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杨文士: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工作、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周三多: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许庆瑞:目标设置、计划、资源配置、组织、实施、控制二、管理的性质♌1.管理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2.管理二重性原理♌社会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因此,管理也存在两重性:♌一方面,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和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一、管理者角色♌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
掌握解决自己分管范围内各种问题的技术和方法。
♌人事技能(Human Skills) 。
处理和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
♌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 。
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层次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也不同:《管理学原理》书目的结构:第一篇总论第二篇决策第三篇组织第四篇领导第五篇控制第六篇创新参考书目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2、《管理学》,(美)哈罗德·孔茨,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章教学内容:1.管理的萌芽与管理运动;2.古典管理理论3.现代主要的管理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本章教学要求♌深刻理解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知道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理论;♌了解管理理论的阶段划分,了解现代主要的管理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1.2 概述本节主要内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理论发展的阶段划分♌早期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萌芽♌管理运动一、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实践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实践中的经验;♌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概括与提炼,管理理论本身是管理思想只不过是较成熟、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但并非所有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理实践有指导意义,同时又接受管理实践的检验;♌三者关系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普遍规律。
二、管理理论发展的阶段划分♌管理学(理论)形成前:*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18世纪末)*管理学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 管理学(理论)形成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30年代~6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阶段(60年代~现在)三、早期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萌芽(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实践:长城的修建、丁谓修皇城、田忌赛马♌思想:1)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内圣外王,仁者爱人——孔子(儒家)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老子(道家)的管理思想;法制天下——韩非子(法家)的管理思想;兵法经营——《孙子兵法》(兵家)的管理思想。
2)汉高祖刘邦♌古代管理思想的要点:顺“道”、求实、重人、对策、人和、节俭、守信、法制、利器。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与实践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
古罗马帝国鼎盛时期,西起英国,东至叙利亚,包括整个欧洲和北非。
这得益于有效的组织,集权和分权很好地结合。
威尼斯兵工厂(1436年),雇工一、两千人,在组织机构、部件储存、装配线生产、部件标准化、会计控制、存货控制、成本控制、人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尼古拉·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著《君主论》,论述了管理四原则:1、群众认可2、内聚力3、领导方法4、生存意志(三)管理学产生的萌芽阶段背景:欧洲在14、15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经过18、19世纪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
著《国富论》,提出劳动分工论和劳动价值论。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英国数学家和机械学家。
著《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发展了斯密的观点,分工后不同的劳动支付不同的工资。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32-1792),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提出在企业中应重视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四)、管理运动♌管理运动是指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重视和研究管理并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过程。
♌其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内容是科学管理。
♌出现的必然性:大势所趋、铁路先行、一个火花、三次高潮、四个观点。
§2.2古典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比较系统地建立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这个阶段所形成的管理理论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或“科学管理理论”。
本节主要内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韦伯的组织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Frederick.W Taylor)的生平(1856~1915)著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工厂管理》(1903),《科学管理原理》(1911),《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1912)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The father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2.主要观点与贡献(1)科学管理的原则:A工作研究,用科学的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B科学挑选工人,并培养之;C与工人衷心合作;D管理部门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划分上几乎是对等的。
(2)任务管理原理:A工时研究和标准化;B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3)职能化的组织原理:A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离;B实行职能工长制;C例外原则。
(4)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来一次彻底的精神变革。
3.评价与局限性列宁认为,泰罗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竟不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泰罗的思想和理论偏重与基层管理,且视工人为“经济人”。
对科学管理作出贡献的其他人物:*吉尔布莱斯夫妇(Frank and Lilian Gilbreth)Frank(1868-1924)——建筑承包商,Lilian(1878-1972)——心理学博士。
“管理学的第一夫人”贡献:动作研究,时间研究。
*亨利·甘特(Henry L Gantt,1861-1919)贡献:科学选用工人,奖励计件工资制,“甘特图”,工人培训。
*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1947)贡献:时间测定,创建流水线,标准化和专业化(产品、零件,工厂、工具、作业),利润分享。
二、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
著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Industrial and General Administration)(1916) ,被誉为“管理过程理论的鼻祖”“一般管理的先驱”主要理论要点:1、指出了企业的职能不同于管理的职能,管理有五项职能。
2、管理的十四原则(1)分工(Division of work) ( 2)职权与职责(Authority) (3)纪律 (Discipline) ( 4)统一指挥 (Unity of Command) (5)统一领导(Unity of Direction)(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Sub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to the General Interests)(7)个人报酬 (Remuneration) (8)集权(Generalization) (9)等级链(Scalar Chain) (10)秩序(Order)(11)公正(Equity) ( 12)人员稳定(Stability of Staff) ( 13)首创精神(Initiative)(14)集体精神(Esprit de Corps) 书本P60-623、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霍桑试验(Hawthorne Experiment)与人际关系学说背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状况:劳资矛盾加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很大限制。
1.霍桑试验:1924-1932年,美国国家委员会与美国西方电器公司合作,在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的试验。
主要参加者: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澳-美),心理学家,获逻辑和哲学硕士学位。
试验分四个阶段:1、初期工场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测试室试验3、大规模访谈计划4、接线板小组观察试验2.霍桑试验的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4)霍桑效应由霍桑试验,创建了“人际关系学说(Human Relations)”。
3. 行为科学理论(Behavioral Science)1949年,首次提出“行为科学”,标志着行为科学的诞生。
60年代,出现“组织行为学”,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1、有关个体行为理论(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
(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2)有关企业中人性的理论。
2、有关团体行为理论(团体动力、交流及成员的关系)3、有关组织行为理论(领导理论、组织变革和发展理论)四、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社会组织的存在基础是权力和权威,权力是指理想——法律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