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渡荆门送别与旅夜书怀对比阅读题

渡荆门送别与旅夜书怀对比阅读题

[甲]渡荆门送别①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

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

②海楼:海市蜃楼。

[乙]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请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并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B.乙诗尾联以天地之大反衬出沙鸥之小,又是孤零零的一只,表达了诗人漂泊孤寂的痛苦之情。

C.甲诗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D.乙诗颔联写景明丽,境界雄浑、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答案:1.D。

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并不是喜。

2.答题示例:(1)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2)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3)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1)两诗颔联都写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大。

(2)李句简练明快,于苍茫中见少年豪迈之气;杜句精严沉郁,于宏阔中见志士垂暮之态。

两人风格各擅胜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