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

• 髓外硬膜外肿瘤:肿瘤位于硬膜外,硬膜
受压,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明显, 脊髓移位,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
症状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传入和传出通路的 集中处,又包含各种脊髓反射中心。脊髓位 于骨性椎骨内,当椎管内发生肿瘤时,由于 椎管本身无扩张性,很容易造成对神经根的 刺激与脊髓的损害,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 症状,通常可分为三个时期:
• CT:可直接显示突出的椎间盘及对神经组织的压
迫。并可观察骨性结构和及韧带的变化。
• MRI:椎间盘T2信号减低并直接显示突出的部位,
椎管内结构受压的程度。尤其有利于显示游离型 椎间盘游离的部位。
• CT和MRI均不能显示纤维环。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椎间盘突出(外侧型)
正常
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
矢状位T1、T2
正常腰椎间盘MRI
冠状位的扫描
脊髓横断面解剖
颈段椎管内结构: 脊髓中央的灰质“H” 形物质和外面的白 质,蛛网膜下腔
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

矢状位T1、

T2加权像





横轴位

T2加权像

颈椎退行性疾病
• 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
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症状或体征者,称为颈 椎病。
MRI常识
• 探测人体H+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计算机成像。 • 自然状态下,人体H+杂乱无章的运动,发出的电磁
波信号极其微弱,且互相干扰,不能检测到,将人 体置于强磁场内, H+运动步调一致,发射射频脉 冲后可测到回波信号,探测器接收后传入计算机成 像。
• MRI无电离辐射。 • 原理复杂,图像直观。 • 任意层面显示解剖结构,多参数、多序列成像,显
前后径正常>5mm,<3mm为狭窄。
椎管狭窄
腰椎滑脱与椎弓峡部裂
腰椎滑脱
• 相邻两椎体发生向前或向后相对位移。 • 根据原因分为:椎弓发育不良性、椎弓峡
部裂性、退行性、创伤性和病理性。
• 滑脱使局部椎管容积减小,马尾神经和神
经根受压,有类似椎管狭窄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
• X线:45O斜位片是最佳的检查方法,可明
• 神经根刺激期 是疾病的初期,其特点是神经根性
疼痛或感觉异常一蚁行感、刺痛、灼痛等。表现在 邻近肿瘤受压的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内。这种根性 疼痛开始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劳累时加 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障碍,或者在相应 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随神经根压迫或牵 拉的加重,出现感觉减退或感觉消失。根性疼痛常 见于髓外肿瘤,以颈段和马尾部肿瘤为明显;髓内 肿瘤则极为罕见。如果肿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 性疼痛,而出现运动神经根的刺激症状,表现为受 压节段或所支配肌肉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 运动不灵或无力等。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 所致的感觉、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对 定位诊断很有意义。
腰5滑脱时,此线在腰5 以上相交,或两平行线间 距超过3mm,交角4o-10o轻 度滑脱;11o-20o中度滑脱; 大于20o重度滑脱。
1,2 正常 3,4 滑脱
脊柱滑脱的分度
• Ulmann征 峡部裂性腰椎
滑脱X线侧位片示上一椎 体对下一椎体发生的向前 移位。从下一椎体前缘画 一垂直于椎间隙的水平线, 正常此线不与上一椎体相 交。将上一椎体下缘分成 4等分,若此线位于前方 第一等分内为ⅠO,第二等 分内为ⅡO,依次类推。
但密度分辨率差,只能区分骨-软组织-空气。 解剖结构互相重叠,不能显示椎间盘及椎旁软组 织。适合于骨质病变的检查。
• CT 密度分辨率高,能区分2000~4000级别不同
密度的人体组织,能直接显示椎间盘。横断面成 像观察人体解剖结构连续性差(3维成像除外)。
• MRI 任意层面显示解剖结构,多参数、多序列成
• 椎管内肿瘤按发生部位分: • 脊髓内肿瘤 (约占10%—15%); • 髓外硬膜内肿瘤(约占60%—70%); • 硬膜外和硬膜内外肿瘤(约占15%- 25%)。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
• 髓内肿瘤: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对称性
变窄。
• 髓外硬膜下肿瘤:肿瘤位于脊髓与硬膜
(或蛛网膜)之间,肿瘤侧蛛网膜下腔扩 大,脊髓受压移位,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
关节), 颈1~7横突有孔(横突孔,椎动
脉通过)
正常颈段脊髓
颈椎骨质增生
CT的影像解剖(腰椎)
腰椎:腰1椎体略呈楔形,上部 腰椎椎管椭圆形,下部椎管三角 形(侧隐窝)
正常腰椎间盘 CT
正常腰椎间盘 CT
正常CT解剖(胸椎)
正常CT解剖(骶骨)
如 何 阅 读 CT 片?
三、MRI影像解剖(腰椎)
化的程度(反映血供状态),有助于病变 的定性及明确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 CT增强扫描造影剂:碘 需做过敏试验 • MRI增强扫描造影剂:钆 不需做过敏试验
椎管肿瘤
平扫
增强
椎间盘突出与肿瘤并存
正常影像解剖
一、X线解剖(颈椎)
脊柱的影像解剖(X线)
颈1、2及环齿关节
颈1环形,无椎体、关节突及棘突。 颈2 齿状突。
CT的常识
• 利用探测器测定穿过人体后衰减的X线量,
通过计算机重建成人体的横断面图像。
现代计算机技术可进行三维重建。
• 密度分辨率高于X线。 • CT 有电离辐射。 • CT=X线+计算机
CT 密度分辨率高,能区分2000~4000级别不同 密度的人体组织,能直接显示椎间盘。横断面成像 观察人体解剖结构连续性差(3维成像除外)。
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MRI
椎间盘脱出
-c
-C
+C
髓核向上 游离
椎间盘突出与肿瘤并存
胸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 中央型椎管狭窄(矢状径狭窄):
<10mm绝对狭窄,10~13mm相对狭窄。
• 神经根管狭窄:由于腰神经发出水平
不同,神经根管长度与角度各异。
• 侧隐窝狭窄:主要是腰4、5,侧隐窝
像,显示脊髓、椎间盘尤佳。能显示骨髓病变。 特别适合于脊柱病变检查。
•X线 空间分辨率高,观察解剖结构的连续性好。但密度分辨率差,只能区分骨
-软组织-空气。解剖结构互相重叠,不能显示椎间盘及椎旁软组织。适合于 骨质病变的检查。
男,42岁。颈腰部不适,走路踩棉 花感。
临床诊断:退行性变,
X线:退行性骨关节病, MRI:胸髓肿瘤
关。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
• X线:生理曲度异常,椎间隙变窄,椎体骨
质增生,椎间孔狭窄。功能位片颈椎节段 性不稳定,表现为在过伸和过曲位时椎间 滑移>3mm。
• CT:椎间盘突出,椎管矢状径变小,椎间
孔变窄,后纵韧带增厚、钙化、脊髓受压。
• MRI:椎间盘突出,椎管变窄,硬膜囊及脊
髓受压。炎症时髓内可见软化灶。
• 椎间盘脱出:髓核穿过完全破裂的纤维环,位于后纵
韧带下,可位于神经根外侧、内侧、或椎管前方正中。
• 游离型椎间盘:脱出的髓核穿过完全破裂的纤维环和
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蛛网膜下腔。
椎间盘病变
正常
膨出
突出
脱出
髓核 游离
影像学表现
• X线:可完全正常。正位片侧弯,侧位椎间隙变窄,
典型表现为椎间隙前窄后宽。
脊柱疾病的影像诊断
空军总医院磁共振科 熊明辉
内容提要
•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 正常影像解剖 • 椎间盘病变 • 脊柱退行性变 • 脊柱肿瘤(骨肿瘤、脊髓肿瘤、髓外肿瘤) • 脊柱结核 • 脊柱先天性异常 • 影像学新技术在脊柱病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 X线 空间分辨率高,观察解剖结构的连续性好。
脂肪抑制序列
脊髓炎性疾病(颈髓炎,脊膜强化)
蛛网膜粘连
脊柱肿瘤
• 椎管内肿瘤
• 髓内肿瘤 • 髓外硬膜下肿瘤 • 髓外硬膜外肿瘤
• 脊柱骨肿瘤(原发肿瘤、转移瘤)
椎管内肿瘤
• 椎管内肿瘤是指起源于脊髓及其相邻组织结
构的肿瘤,可发生于脊髓的任何节段,胸段 占椎管内肿瘤42%左右,颈段约占26%, 腰 段和马尾部各占14%,圆锥部占4%。
• 脊髓部分受压期 在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同时
或之后出现脊髓传导束受压症状。由于髓外 肿瘤尤其是神经纤维瘤对脊髓的压迫逐渐加 重,发展为脊髓半侧受压综合症。表现为同 侧运动障碍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 碍,双侧触觉正常或减退(Brown-Sequrds Syndrome)。此综合症在髓内肿瘤极为罕 见。从脊髓的前面或后面正中生长髓外肿瘤 也无此症状,而只有两侧基本对称的感觉减 退和肌力减弱,并逐渐加重。
• 神经根型(50~60%)致压物压迫脊神经根或被动牵拉产生
神经根性症状。
• 脊髓型(10~15%)退变颈椎压迫脊髓产生症状。 • 椎动脉型 由于颈椎退变机械压迫或所致颈椎节段性不稳
定,使椎动脉受压或刺激,使椎动脉狭窄、折曲或痉挛造 成椎基动脉供血不全。
• 交感型颈椎病 中年妇女多见,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有
确有无椎弓峡部裂(“狗颈部”可见裂 隙)。
• CT:可显示有无峡部裂,及椎骨移位的程
度。
• MRI:可显示滑脱的程度及椎管内容物受压
的情况,也可直接显示峡部裂。
• 腰骶部测量 麦氏法:
通过腰4椎体后下缘与骶1 椎体后上缘及腰5椎体后 上缘、后下缘分别画两条 直线,正常时,两线在腰5 平面或以下平面相交, 二者重叠或平行,但间距 不超过3mm.
• 脊髓完全受压期 是肿瘤后期。常由脊髓部
分受压或不全性截瘫发展以至最终出现完全 性截瘫即脊髓完全受压期。肿瘤平面以下、 深浅感觉消失,肢体完全瘫痪和痉挛,并出 现大小便障碍。此期尚可发生麻痹肌的痉挛, 重者可有抽搐,肢体关节倾向于挛缩。肿瘤 平面以下部位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粗 糙、少汗或无汗。瘫痪的肢体可出现静脉瘀 血或水肿,此期容易发生骶尾部褥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