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代诗文词曲

明代诗文词曲


前后七子的创作
前七子: 1.李梦阳《秋望》,散文《游庐山记》;
2.何景明 《鲥shí鱼》
后七子 1.李攀龙《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2.王世贞《戚将军赠宝剑歌并序》 3.宗臣《报刘一丈书》,书信体讽刺小品
宗臣《报刘一丈书》P178
几种人物的表现: (1)干谒者:趋炎附势、奴颜婢膝、谄媚无耻 (2)当权者:倨傲做作,虚伪贪婪 (3)守门人:为虎作伥、敲诈勒索 (4)交识者:妒忌、恐惧(5)闻者:赞美、艳羡 (6)作者:不随流俗、刚直不阿、洁身自好 文章主旨:通过答书形式,借题发挥,对明代中叶
李东阳《寄彭民望》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盘。
对友人胸怀大志而穷途潦倒命运的不平和关心。
四、明代的八股制义文
八股制义文
简称八股文,别称制义、制艺、时艺、时文、 八比文,
是明代科举考试中使用的特定文体。其题目取 自四书五经。
2.写作格式
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束股 大结 每篇开始以两句点破题意,称为“破题”。 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称为“承题”。 接着转入“起讲”,即开始议论。 后再为“入手”,意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 以下再分起股(起比、提比)、中股(比)、后股
(比)、束股(比)四部分。每股都有两排排比对 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称为八股文。 末尾又有数十字或百馀字的总结性文字,称作大结
(四)八股文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八股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而存在,它的一些 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散文、诗歌, 乃至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但从总体上来说,它在内容上要求贯穿“代 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 僵化说教,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它 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而出现,严重束缚了 作者的创作自由,同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 面的影响,造成萋靡不振的创作风气
2. 进入正德、嘉靖以后,八股文的创作走向兴盛, 名家有归有光、唐顺之、胡友信、茅坤、瞿景淳。 “唐家派”作家时或将古文作法融入八股文之中, 从而给八股文创作带来某些新的特点。如归有光 《有安社稷臣者》。
3. 到了明代后期,八股文的创作经历了一次 新变。时代环境不断更迁,作家遂“包络载 籍,刻雕物情,凡胸中所欲言者,皆借题以 发之”。代表人物有赵南星、汤显祖、陈子 龙、黄淳耀等。
《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三、李东阳与“茶陵派”
【茶陵派】指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出现的,
以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 成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何孟春等人。
宗唐法杜的复古主张,重音调法度。过渡性
3. 由于八股文成为官方所规定的科举应试文体, 而一般文土如果想通过科举这一关,跻身仕 宦的行列,势必要对这种应试程文苦苦研习。 这就造成了明代八股文的流行。
(二)八股文的发展与兴盛
1. 明代洪武至成化、弘治年间,八股文的发展逐 渐趋于成熟,句式由“或对或散,初无定式”,渐 趋于严格化对偶性(受骈文影响大)。并出现了一 些创作名家,如王鏊、钱福等人。王的 《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邦有道危言危行》等文。
《明史·选举二》:“科目者,沿唐、宋之 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 《易》、《书》、《诗》、《春秋》、 《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 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 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人黄姬水《答沈开子》感叹道:“窃曾 恨我明立国,于时辅臣如宋学士诸公,皆 沿习宋儒程、朱之学,尽废词赋,专以经 义取士。由是滥觞,百年间文体委靡卑弱 甚矣。”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运动
(1465-1573)
一、前后七子: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 九思、边贡、徐祯卿、王廷相,号称前七子,提出 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
嘉靖、万历年间,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 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等后七子对前七子加以响应。
前后七子互相标榜,形成声势浩大的文学复古运动。 对打击台阁体、八股文有一定作用。但他们盲目尊 古,创作上模拟为能,尊汉魏、黜宋元,把文学创 作引进了一条死胡同,影响文坛达百年。
第八章 明代诗文词曲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诗文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运动 第三节 明代后期诗文 第四节 明代的词、散曲与民歌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诗文
(1368-1465)
一、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宋濂长于散文,高启专于诗,刘基诗文兼作。
宋濂:《王冕传》《送东阳马生序》《阅江楼记》 刘基:寓言集《郁离子》195则,《卖柑者言》,诗
他们在八股文中往往借题议政,悲时悯俗, 抒发个人胸襟,手法上讲究灵活多变,不是 一味地刻求成式。如赵南星《鄙夫可与事君 也与哉》《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
(三)八股文的体制与特征
八股文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 1. 命题、内容: 题目取自四书五经,尤以四书命题占多数。
文章论述的内容要根据宋儒朱熹的《四书章 句集注》等书而展开,不能随意发挥。 《儒林外史》的杜少卿作《诗说》 《红楼梦》的贾宝玉的批驳
体裁特征是对偶性。所谓的股,有对偶的意思. 从起股、中股、后股、到束股,每股都有两排
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故称八股文。
(一)八股文与科举的关系
1. 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上层统治集团选拔 人才的一种常用手段,也是广大士子借以走 上仕途、建树功业而获取名利的一条途径。
2. 明代的科举制度,是由唐、宋时代科举体制 传袭而来,并且兴起以八股文作为考试规定 文体的做法。
歌《古戍》
高启,《池上雁》《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二、台阁体 于谦
台阁体是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杨士奇、杨溥、 杨荣等台阁重臣间所形成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体现 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题材狭窄,风格 雍容典雅。属于御用文学。流弊达80年之久。
于谦是台阁颓风中一枝独秀的诗人,《上太行》: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