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

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


三、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病机扑朔迷离,证候错综复杂。基本 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虚实交结互见贯穿于本 病发生发展的始终。通常病情稳定时表现为以 正虚证候为主,虚主要表现为气、血、阴、阳 的不足及五脏六腑的虚损,肾衰竭进展时或终 末期则表现以邪实为主或与正虚夹杂。并常由 于外感或劳累等因素引发本病或致本病迅速加 重。
(二)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
1.抑制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 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原发和
继发性肾脏病引起CRF的共同病理形态学基础, 因此阻断或抑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聚积和 肾间质纤维化就有可能延缓CRF的进展。
因此,对早、中期的CRF患者,可在辨证施 治的基本方中酌加抗纤维化中药,如丹参、赤 芍、桃仁、红花、川芎、大黄、冬虫夏草等, 同时联合西药ACEI及ARB或他汀类药物,以增强 抗纤维化作用。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亦体会到,根 据CRF不同证型表现,中药采用辨证施治,联 合相应的西药,取长补短,疗效比单用中药或 西药为优。
CRF的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一)治疗基础病和去除危险因素 (二)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 (三)治疗并发症 (四)替代治疗及肾移植 (五)中医辨证治疗
病机特点:
正虚与 邪实并存
气、血、阴 、阳不足和 五脏六腑的 虚损
水饮、湿浊 、瘀血、肝 风等病理产 物聚集
四、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慢性肾衰竭时,酸 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பைடு நூலகம்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如代谢性酸中毒、水钠平衡紊乱、钾、镁、钙 磷代谢紊乱等。
2.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一 般表现为蛋白质代谢产物蓄积(氮质血症),也 可有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浆和组织必需氨 基酸水平下降等。
“溺毒”、“癃闭”、“水肿”等范畴。
二、慢性肾衰竭的分期
CRF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肾功能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GFR)50-
80ml/min,血肌酐(Scr)133-177umol/L,大 致相当于CKD2期。 ②肾功能失代偿期:GFR 20-50ml/min,Scr 178-442umol/L,大致相当于CKD3期。 ③肾衰竭期:GFR 10-20ml/min,Scr 443707umol/L,大致相当于CKD4期。 ④尿毒症期:GFR <10 ml/min,Scr>707umol/L, 大致相当于CKD5期。
一、概述
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 损害进行性发展,导致肾脏排泄、内分泌及调节功 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为各种肾脏损害的共同结局。 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终末期又称为尿毒症。其 病情危重,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极为复杂, 中医古籍中无专门论述,从其临床表现特征及发展 过程来看,类似于中医学中“关格”、“虚劳”、
(一)治疗基础病和去除危险因素
1.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原发病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原发病是防治CRF的首
要因素。如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代谢性疾病、梗阻性肾 病、肾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及尿路感染等。
2.避免和消除危险因素
虽然CRF进展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 合并症及并发症对CRF进展、恶化以及生活质量 有重要的影响。诱发及加重CRF的危险因素包括: 血容量的不足、严重感染、尿路梗阻、心衰和 严重的心律失常、肾毒性药物的使用、急性应 激状态、高血压、高血脂、高钙和高磷转移性 钙化等。其中尤以高血压对CRF进展最为重要。
西医在处理CRF的许多合并症和并发症,以 及治疗CRF进展的危险因素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但对改善症状及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面却不理想;而中医辨证施治,通过调整脏 腑功能和阴阳气血的平衡,有明显的改善患者 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因此,我国已故著名中西医结合肾病学家 叶任高教授提倡对CRF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一体 化治疗,通过中、西医疗法的联合使用,综合 互补,来追求最佳的治疗效果。
2.饮食治疗减少毒素来源 (1)减少蛋白质的摄入:优质低蛋白饮食,
≤0.8g/kg*d。 (2)必要时补充必需氨基酸(EAA)或α-酮酸以
维持机体的氮平衡。 (3)高热量饮食:30-35 KCal/kg*d。 (4)低磷饮食:≤600mg/d。
3.促进毒素排出
(1)口服法:
8.神经肌肉系统症状:早期症状可有失眠、注意 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尿毒症时可有反应 淡漠、谵妄、惊厥、幻觉、昏迷、精神异常等。
9.内分泌功能紊乱:如1,25(OH)2维生素D3、红细 胞生成素不足和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过多、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腺功能减退等 。
五、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如何延缓CRF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推迟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高血压不仅加速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 化,严重的高血压可使肾功能急剧恶化甚至引 起不可逆性肾衰竭。因此,控制高血压实际上 也是抑制CRF进展和恶化的有效方法, 降压应以 西药为主,其中尤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倍受推崇, 这两类药不仅有良好的全身性降压作用,而且 可降低肾小球内高压、抗肾脏纤维化,保护肾 功能。
6.血液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贫血,晚期慢 性肾衰竭患者有出血倾向,如皮下或黏膜出血 点、瘀斑、胃肠道出血、脑出血等。
7.骨骼病变:肾性骨营养不良(即肾性骨病)相当 常见,包括纤维囊性骨炎(高转运性骨病)、骨 生成不良、骨软化症(低转运性骨病)及骨质疏 松症。部分患者骨骼X线有异常,出现骨痛、骨 折、骨变形等。
3.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口腔有尿味等,消化道出血也较常见。
4.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 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包炎、血管钙 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5.呼吸系统症状:体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可引起 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出现气短、气促 ;尿毒症 毒素可引起“尿毒症肺水肿”;此外还有肺部 感染,包括病毒、真菌、结核菌感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