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髓的血管及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的血管及脊髓血管畸形


可以分为两型:单一供血动脉为A型;多于一条供血动脉 为B型。
背侧型硬膜下AVFs
背侧型硬膜下AVFs
背侧型硬膜下AVFs

AVFs:背侧型硬膜下AVFs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尽早的消除瘘口,解除静脉高压。可 以选择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栓塞,不管那种治疗方法, 都应达到完全的消除瘘口(供血动脉末段、瘘口及引 流静脉近段)。血管内栓塞应选择液体栓塞剂(NBCA 胶),应使胶渗透、闭塞瘘口及近段引流静脉,但不 损伤脊髓的正常静脉引流。治疗的关键在于正确的识 别瘘口的位置。患者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延 误治疗。对于大部分症状出现时间尚短的病人症状可 以得到缓解,对于部分延误治疗,症状出现久远的患 者,在瘘口消除后原有的脊髓变性不能反转,症状可 持续存在。
颈区(C1-T2)

前根髓动脉 2支
• C4-5 椎动脉 • C7-T1 颈深动脉(膨大动脉)


后根髓动脉4-6对 椎动脉
颈髓侧枝循环丰富(甲状颈干、肋颈干均
可与椎动脉吻合或参与供血)
胸区(T3-T7)
前根髓动脉1支-


多为第4-5肋间动脉
后根髓动脉4-9对-
肋间动脉
右下支气管动脉常与第4-5肋间动脉共干
出血 → 突发性
压迫 → 反复性

增生性血管性病变
血管母细胞瘤:主要位于髓内,偶有累及神经根。病 理上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类似,血供丰富。治疗上主要以 手术为主,少数情况下可行术前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 海绵状血管瘤:髓内病变,常伴有静脉畸形,术中损 伤该静脉可引起静脉性梗塞。治疗上主要以手术为主,血 管内治疗无明显意义。
脊髓的血管及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动脉供血行径
椎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甲状颈干、颈深、髂内、骶正中等
根动脉
根髓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沟动脉、冠动脉
颈胸区
胸区
脊髓的动脉血供主 要来源于脊髓前动 脉和脊髓后动脉分
出的冠状动脉和沟
动脉,脊髓前、后 动脉主要起源于椎
胸腰区
动脉,在各个节段 接受根髓动脉的补 充。

AVFs:硬膜下AVFs
腹侧型硬膜下AVFs :既往称作“髓周动静 脉瘘”,位于椎管腹侧的蛛网膜下腔,常由 ASA供血,引流入髓周静脉,为高血流的病变, 常伴发动脉瘤。临床上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 血,也可由于扩张静脉压迫、静脉高压、动脉 盗血引起进展性脊髓变性的相应症状。
可以分为三亚型:Ⅰ型为小瘘口,血流较缓慢; Ⅱ型、Ⅲ型瘘口和血流逐步增大,其中Ⅲ型表 现为巨大瘘口和极度扩张的静脉网。
硬膜外AVFs
硬膜外AVFs
硬膜外AVFs

AVFs:硬膜下AVFs
背侧型硬膜下AVFs :最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供血 动脉为背侧根动脉,瘘口位于神经根袖处的硬膜内侧, 引流入髓周静脉。不同于DAVF,瘘口不位于硬膜上, 而是硬膜下间隙(或蛛网膜下腔)。临床上多由于静 脉高压导致脊髓变性,可在MRI T2像上看到表现为高 信号脊髓变性病灶,同时也可在蛛网膜下腔看到流空 的蚯蚓状的引流静脉。少见由于出血致脊髓功能障碍。 血管造影表现为缓慢血流的瘘口,静脉后期可见扩张 的迂曲的髓周静脉。
手术原则类同AVM,术中在病灶周边以锐性分离切除,若术 中病灶破裂会引发较大量的出血。

动脉瘤
常伴发于AVF、AVM等高血流病变,单一发生的动脉瘤 罕见。临床多表现为SAH。治疗上以手术为主,部分也可 选择血管内栓塞。
手术原则:对于累及不能牺牲的重要动脉,多采用包裹。对 于累及于根动脉的动脉瘤,可以考虑连同载瘤动脉一同切 除,或使用血管内栓塞方法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
胸腰区(T7以下)

Adamkiewicz 动脉(腰膨大动脉)
左侧 70%; T9-L2 80%

Adamkiewicz 副动脉 T7-8
前根髓动脉 单支45%,2支48%,3支7%
后根髓动脉4-8对 T12-L3 园锥吻合弓(在圆锥的血管畸形有特殊意义) 本组血管主要起源于肋间动脉、腰动脉以及髂 动脉分支
脊髓的引流静脉
(无静脉瓣)
髓周静脉 根髓静脉 椎间静脉 椎旁静脉丛
腰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 椎静脉等
骨髓静脉
硬膜外静脉
椎间静脉
脊 髓 血 管 畸 形
病理分型
(一)血管畸形

AVMs 海绵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扩张症 静脉畸形 (二)动静脉瘘(AVF) 髓周AVF 硬膜AVF 1.Anson JA, Spetzler RF: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BNI Quarterly 8:2–8, 1992 混合型 2.Bao Y-H, Ling F: Classification and therapeutic modalities of spinal vascular
血管母细胞瘤 海绵状血管瘤

AVF
AVMs
硬膜外 硬膜内
腹侧型 背侧型

硬膜内外(复合型) 硬膜内 致密型
髓内 圆锥
R. SPETZLER, et al. J Neurosurg (Spine 2) 96:145–156, 2002
弥散型
临床表现

缺血 → 进行性(盗血、引流静
脉高压淤血)


malformations in 80 patients. Neurosurgery 40:75 –81, 1997
(三)复合型 Cobb’s Osler-Weber Rendu 其他 (四)椎体血管瘤 (五)椎旁血管瘤
Spetzler分型
(病理、生理、解剖分型)

增生性血管性病变 动脉瘤
腹侧型硬膜下AVFs
腹 侧 型 硬 膜 下
பைடு நூலகம்
AVFs
L1-L2
腹 侧 型 硬 膜 下
AVFs

AVFs:腹侧型硬膜下AVFs
本病的治疗原则:消除瘘口(供血动脉末段、瘘 口及引流静脉近段)。可选用手术或血管内栓 塞,伴发的动脉瘤可采取包裹或栓塞治疗。栓 塞时选择液体栓塞剂(NBCA胶),应注意避开 ASA主干。部分Ⅲ型瘘口,可采用静脉途径进 行栓塞。
脊髓动脉动脉瘤
术前造影
术中所见

AVFs
硬膜外AVFs: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扩张迂 曲)均位于硬膜外,临床上多由于脊髓压迫、脊髓静 脉回流障碍、动脉盗血引发脊髓病变。治疗上首选血 管内栓塞治疗。
手术原则:类似CCF,可选择在静脉侧闭塞瘘口。首选球 囊栓塞,在球囊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可选择弹簧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