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红细胞血型
antigen)
人类红细胞血型
3
红细胞血型抗原的生化结构
红细胞抗原生化结构的基本类型 一)血型抗原的特异性是由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多糖)所决定
ABO、Lewis、Hh、P、Ii等。
二)血型抗原的特异性是由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所决定 大多数血型抗原
携带血型抗原的蛋白嵌入红细胞膜的方式
单穿通、多穿通、连接人糖类红磷细胞脂血型酰肌醇GPI
人类红细胞血型
27
影响鉴定新生儿ABO血型的主要原因
婴儿出生时,红细胞上的 A、B 抗原尚未发 育完全,正定型所得反应较弱;婴儿出生时,抗 体还未产生,可被动获得母体可能存在的抗A/B 抗体,所以,新生儿及4~6月婴儿血清检测结果
是不可靠的,因此,新生儿ABO血型鉴定一般只
做正定型
人类红细胞血型
28
人类红细胞血型
7
ABO血型的分型原则
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 者为B型,A抗原和B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 A抗 原和B抗原都有者为AB型.
人类红细胞血型
8
ABO血型系统的独特性质
• 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必然缺乏相应
的特异性抗原.
• 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地存在着A、B、H抗原,以及
• 与某些疾病的相关性
• 应用于亲子关系的鉴别。
人类红细胞血型
25
Landsteiner原则
在ABO血型系统中,如果红细胞 缺乏某抗原,其血清中一定预计地 含有该抗原的抗体。
人类红细胞血型
26
ABO血型的鉴定
正定型 用已知型特异性的抗体试剂检查红细胞 抗原。试剂血清常规用抗A、抗B血清。
反定型 用已知血型的红细胞检查血清中的抗体 。试剂细胞常规用A、B和O型红细胞
分泌型人的分泌液中存在着A、B、H物质。
这两种独有的性质,形成了不配合输血的天然
屏障,使ABO血型系统成为输血医学和器官移植中最
重要的血型系统
人类红细胞血型
9
人类红细胞血型
10
人类红细胞血型
11
ABO血型抗原的生化性质
A 和B抗原的产生及定位由两个分离位点(ABO和 Hh )的基因控制。等位基因 A、B 和 O在第九对染色 体的ABO位点上。A和B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分别产 生A和B抗原。O 基因 产生一种蛋白,用免疫学方法可 检出,但却无可查的转移酶活性,因而O基因是无效基 因( amorph),用血清学方法无法查出其血型抗原, 因此,O 型人红细胞缺乏 A 和 B 抗原,但带有大量H 抗原,H 抗原是A和B抗原的前体物质
人类红细胞血型
18
ABO抗体的发育
出生时,正常的抗 A和抗 B还没产生或较弱, 到三个月时,反应基本上与成年人的一样。5~10 岁时,抗体的产生达到高峰,具有较高效价。老年 人的抗 A和抗 B水平一般低于年轻人
ABO抗体有天然和免疫两种,O型人血清中 多为IgG类抗体,而A型和B型人血清中多为IgM 类抗体。
人类红细胞血型
12
人类红细胞血型
13
L-岩藻糖
D-半乳糖
N-乙酰葡萄 糖胺
N-乙酰半乳 糖胺
人类红细胞血型
14
L-岩藻糖
D-半乳糖
N-乙酰半乳糖胺 N-乙酰葡萄糖胺
人类红细胞血型
15
人类红细胞血型
16
人类红细胞血型
17
ABO抗原的发育
在胚胎早期 A和 B抗原就开始产生。 但到出生时,还没有完全发育,与抗 A和抗 B试剂血清反应比成人弱,2 ~ 4岁时才能充 分表现出抗原性。
ABO血型的亚型
ABO亚型 (subgroups) ,红细胞同属 于一种血型抗原,但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 性能也不完全相同。由于抗原弱,在用已知 抗体检测抗原和用已知抗原检测被检血清时 不符合ABO血型特点
人类红细胞血型
29
ABO亚型的发现
1911年,发现ABO血型系有许多复合系统。随之发 现不论在血清学上还是从遗传上都可将A型分为A1和A2二 种亚型,A型人中,A1型约占80%,A2型约占20%
人类红细胞血型
人类红细胞血型
1
红细胞血型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
❖ 1901~1950
血型血清学方法发现和检测血型抗原并阐明其 遗传特点
❖ 1960~1970
研究血型抗原的生物化学本质
❖ 1980~
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时代
阐明血型抗原的成分,遗传多态性的分子基础、
血型基因的结构和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生物功能
20
ABO血型的遗传
ABO血型的遗传为复等位基因遗传。 其遗传原则为: 1. ABO血型是由两个遗传基因结合而成 2. 遗传时这两个遗传基因必然分开
人类红细胞血型
21
ABO血பைடு நூலகம்的遗传规律
• 孩子不可能带有双亲均无的血型基因
• 孩子必定得到双亲每方的一对等位基因中
的一个。
• 除了在双亲都带有相同基因的情况下,孩
和演化等
人类红细胞血型
2
红细胞血型抗原分类和命名
血型定义:血型是血液系统的一种遗传多态性,是产 生抗原抗体的遗传性状。
血型抗原:必须是用相应抗体检测到的红细胞表面抗 原,属于遗传性状
• 血型系统(blood group system)
• 血型集合(blood group collection)
• 高、低两个频率组(high and low frequency
人类红细胞血型
19
免疫性抗A、抗B的临床意义
输血
如果将血浆中含有高效价免疫性抗A、抗 B 的O型血液输给A型、B型或AB型受血者,免疫 性抗体可以使受血者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有 时甚至危及生命 妊娠
免疫性抗 A、抗 B 的分子量小,可以通过
胎盘,结合补体而使母婴ABO血型不合的胎儿
红细胞产生溶血
人类红细胞血型
4
红细胞抗原的生物功能和进化
1、作为受体
2、运输功能(传送蛋白)
3、补体通道功能
4、黏附分子作用
5、结构完整性作用
6、酶的活性
7、微生物受体
8、血型抗原多态性在进化中的作用
人类红细胞血型
5
ABO血型系统
人类红细胞血型
6
ABO血型系统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Karl 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红细胞的同种凝 集现象,随之发现了人类第一个血型系 —ABO血型系。开创了免疫血液学研究 和应用工作的新纪元。亦为常规血型鉴 定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子不可能带有两个相同基因。
• 某个基因在双亲中的一方或双方为纯合子
时,必定要在孩子中人类表红细现胞血出型 来。
22
ABO血型的遗传
人类红细胞血型
23
人类红细胞血型
24
ABO血型的遗传对于医学实践的意义
• 输血时,血型的鉴定和配型
• 诊断和预防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
生儿溶血病
• 组织和器官移植时,需血型鉴定和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