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的以资本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周期理论其他奥地利学派 2010-09-19 13:25:31 阅读 112 评论 1 字号:大中小订阅转自价值中国作者:帅勇一、冯哈耶克的学术经历在进入具体分析之前简要介绍一下哈耶克的研究经历对理解他的有关论述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读者将会发现这本身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哈耶克 1899 年 5 月 8 日生于维也纳。
年轻时对遗传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转而研究哲学。
哈耶克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期间他发现了门格尔的一些著作,并将目光转向了经济学。
战争结束后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并分别于 1921 年和 1923 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
他在维也纳大学的老师是维塞尔教授,在他于 1923 年完成了关于政治科学方面的博士论文之后,维塞尔把他推荐给了米塞斯。
随后,熊彼特介绍他来到美国,在纽约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研究所做研究,14 个月之后返回英国。
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哈耶克将他的注意力转向了“商业循环和货币理论之间的联系”这一理论问题。
哈耶克回到英国后依然在米塞斯手下工作,并开始准备一篇关于货币理论的论文,他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为他在某个大学找到一个职位。
但是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得到公开发表的机会,他只好把其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形成了一篇短文:“美国从 1920 年的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之后的货币政策”,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阐发了和实际储蓄不相适应的货币扩张如何扭曲资本结构的一些基本看法,他后来的货币思想大部分都是围绕这篇文章的观点展开的。
1929 年 2 月,就在当时正统的货币理论家们被没有通货膨胀的高经济增长所迷惑时,哈耶克警告说恶性的调整是美国在整个 20 年代货币过度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并预言美国即将陷入一场经济危机,他是少数几个预见到经济危机的经济学家之一。
1931 年,罗宾斯教授邀请哈耶克到伦敦经济学院作了一系列的讲座,同年又被任命为图克经济科学和统计学教授。
罗宾斯作这项任命似乎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伦敦经济学院(LSE)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声誉,而主要是为了和凯恩斯对抗。
当时罗宾斯和凯恩斯都是首相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在和凯恩斯的辩论中,罗宾斯迫切需要支持。
而刚好在这时,哈耶克写了一篇关于凯恩斯的《货币论》的批判性文章,激怒了剑桥,也引起了罗宾斯的注意。
哈耶克在剑桥度过了战争年代1,此后曾经多次造访美国,在这一段时间内哈耶克著述甚多,和凯恩斯的争论极大地提高了他的知名度。
直到 1950 年哈耶克一直在 LSE 教书,但是就在这一年,他一直在谋求离婚并再婚的丑闻被披露,这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压力,最终决定离开 LSE,到芝加哥大学做了社会和伦理科学教授,当时芝加哥大学之所以给了他这样一个奇怪的头衔的原因也是非常有趣的。
当时,公众普遍认为在哈耶克和凯恩斯的争论中,哈耶克曾被讥为“欧洲最糊涂的经济学家”,是失败的一方,这种印象在人们心目中还没有消失,而且他在 1944 年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部大煞风景的书,这些因素使得当时哈耶克在经济学界中的声誉极低。
一直以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著称的芝加哥的经济学家们拒绝考虑聘用哈耶克,并称哈耶克只是一个思想家或者辩手,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一个经济学家,最终只让他当了社会和伦理科学教授。
从 1962 年到 1967 年,哈耶克到弗莱堡大学任经济政策教授,随后便退休了。
1974 年 10 月,哈耶克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年和他分享这项奖金的是米尔达尔,他们获奖的原因是:他们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中的开创性的研究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相互作用的透彻分析。
晚年的哈耶克依然著述不已,并和撒切尔夫人一起在整个欧洲掀起了一次新自由主义的狂飙。
二、利率和资本理论一、资本和利率要理解哈耶克的货币理论必先理解他的资本理论。
在哈耶克批判《货币论》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了资本理论是凯恩斯的一个软肋,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也是他自己的薄弱环节。
在凯恩斯随后推出他的《通论》时,哈耶克马上发现在该书中凯恩斯在资本理论方面并没有什么进步,所以他没有立刻投入对这本书的批判,而是把主要的精力用来完善他自己的资本理论,当他在 1941 年写出《资本的纯理论》时,这一过程才算基本结束2。
关于资本理论在哈耶克学说中的重要性,加里森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如果说凯恩斯关注的是短期的状况,而古典经济理论关注的是长期的情形,那么哈耶克关注的就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真实的链接”。
哈耶克的链接以资本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与时间耗费相关的多阶段资本结构理论3。
奥地利学派的资本理论起始于对劳动价值论的批评,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的相对价格由其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量所决定。
一直坚持劳动价值论的李嘉图在马尔萨斯等人的批判下承认了该理论在资本得到广泛运用的时候是无效的。
李嘉图认识到:考虑到资本的耐用程度的不同,或者说,考虑到在一系列商品在被带入市场之前需要耗费一段时间,他们的价值有可能不会和其中所蕴含的劳动量成比例。
在李嘉图的基础上,哈耶克运用了庞巴维克的关于资本是一种迂回的生产方式的创见建立自己的资本理论基本框架。
哈耶克解释了投资如何将非生产性资源变为生产性资源从而提高生产力的过程。
至于利率理论,哈耶克一直坚持可贷基金理论,和我们在第一篇中叙述得罗伯特森的可贷基金理论区别不大,不再赘述,这里我们要重点介绍的是哈耶克关于利率变化和资本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的论述。
哈耶克把可贷基金理论和资本理论联系起来的工具被称为“哈耶克三角”。
哈耶克对三角形情有独钟,为了启发学生们的思维,他在伦敦经济学院作讲座时就经常喜欢画一些三角形,后来这些讲稿集结成书,即著名的《价格和生产》。
距这本书的第一版如今已经七十年了,其间经历了一些修改,出过好几个版本,但是无论哪个版本,哈耶克都把三角形作为表述其经济理论的一个有力的工具,所以要理解哈耶克的经济理论首先就需要明了哈耶克三角的含义。
我们可以把哈耶克三角当作一个理解奥地利学派的资本理论和经济循环理论的启发性的分析工具。
如下图,哈耶克三角以一个直角三角形来描述宏观经济,是对生产和消费过程最抽象的描述,两条直边分别为时间和价值,短边为以美元为单位的消费品的价值,长边表示生产过程的长短。
投资可以定义为将资源置于一个需要耗费时间的生产过程之中,所以,在没有资源闲置的状况下,增加某一时点的投资必须以减少现期的消费为代价。
哈耶克三角哈耶克指出了凯恩斯的经济学的根本问题——他没能理解利率和资本结构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哈耶克认为凯恩斯资本的总量概念没有什么意义,正是由于凯恩斯的过度使用总量(集体)概念,使他没能在《货币论》里适当地处理资本结构的问题,并指出凯恩斯的总量会使经济学家的分析偏离对经济的产业结构如何从个人的经济选择中产生的考察。
对资本结构的关注是奥地利学派的特点,他们资本总量生产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各种生产方式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样增加投资不仅会增加资本的价值,而且投资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会改变资本结构的时间维度,也就是说资本结构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调整。
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相对长度揭示了名义消费和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只不过后者由资本结构的时间维度来表示。
为了使图中的生产时间和用以表示的投资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哈耶克作了一些简单的假设。
比如,他假设生产过程由若干个阶段组成,前一阶段的产品是后一阶段的投入,并假设生产阶段的多少和生产时间的长短成正比。
为了更便于说明问题,另外他还假设,货币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也就是说 MV 不变。
当货币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时(因此 PQ 不变4),哈耶克三角的形状会随下述实际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人们的消费时间偏好变了,变得对未来的消费状况越来越关心。
用奥地利学派的术语来说就是人们的时间偏好下降了。
时间偏好的下降就意味着对现期消费品需求下降,同时储蓄上升。
下面我们将看到,时间偏好的变化可以在哈耶克三角中反映出来。
时间偏好下降意味着消费减少,投资增加。
奥地利学派对投资增加多少较少关注,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增加的投资如何改变生产的时间结构或资本结构这个环节。
如下图时间偏好的下降会导致斜边的顺时针转动,这意味着:1)对接近于生产最终消费品的生产阶段的投入减少了;2)最终消费减少了;3)这些节约出来的资源被用于离生产最终消费品较远的生产阶段;4)一些离生产最终消费品更远的生产阶段被创造出来了。
生产结构的变化新三角形更平缓的斜边和人们时间的时间偏好下降相对应,也就是说和较低的利息率相对应。
因为利率测度的是“人性的不耐”,利息是“等待”的报酬,利率下降就意味着现在人性变得更耐烦了,人们愿意以较低的报酬牺牲更多的当前消费,挤时间偏好下降了。
这样,哈耶克便把利率的变化和生产结构联系起来了。
即较低的利率使得资源由靠近生产最终消费品的生产阶段向远离的方向移动。
我们后面将要谈到对靠近最终消费品的生产阶段的投资将形成“低阶资本品”,而对远离最终消费品的生产阶段的投资将形成“高阶资本品”。
也就是说,利率的下降将导致高阶资本品的数量增加,低阶资本品的数量下降。
这样,又可以把利率的变动和资本结构的调整联系起来。
如果只是实际因素,比如时间偏好的变化导致了利率水平的变动,从导致资本结构变动,实际的储蓄量和这种结构的变动是一致的,经济体系将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但是如果导致利率变动的是人为的因素,比如货币增加货币发行,那么经济波动将不可避免。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正是为了阐明这一点。
三、经济周期理论 1、理论概述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维克塞尔对货币和利率之关系的分析。
米塞斯第一次将维克塞尔的动态货币理论和庞巴维克的资本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奥地利商业周期理论。
哈耶克系统地论述了这一理论5,并在李嘉图和斯图亚特穆勒那里找到了支持6。
哈耶克的理论阐明了货币扰动如何导致经济活动的时际失调(Intertemporal Discoordination,即短期的人为繁荣TheArtificial Boom,以及这种失调又如何引起最终的经济萧条(The Bust,他试图说明因增发货币而导致的繁荣必将以衰退而告终。
我们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
首先,他认为,通过信贷市场向经济体系中注入新货币会降低利率水平,从而导致资源的错误时际配置。
因为,利率降低后,投资者获得资金的成本下降了,这会人们增加投资。
在资本报酬率较高、生产周期较短的投资项目的资金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把钱投入生产过程较长的新增项目。
这些新增项目将对应着新增发的货币,这种信贷资本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经济活动的净增加,这便构成了一个繁荣的过程。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发现这些还没有变成实际投资的信贷资本结构的变化和实际的资源结构是不相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