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用药PPT课件

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用药PPT课件

➢ 肾素对血压的调节
15
抗高血压药作用部位及机制
中枢性降压药 β受体阻断药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阻滞药
β受体阻断药
α受体阻断药 钙拮抗药
血管扩张药 RAS抑制药 钾通道开放药
利尿药 RAS抑制药 β受体阻断药
减少交感神经放电活动 (减少心排出量、降低 外周阻力)
减慢心率和减弱收缩力 (减少心排出量)
≥90 90~99 100~109 ≥110
<90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0
高血压分类
➢ 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病因未明,主要是在各种因素影 响下,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所致。
➢ 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其血压的升高是某些疾病的 一种表现,如继发于肾动脉狭窄、肾实质病变,嗜铬细胞 瘤、妊娠,或因药物所致等。
患病率存在差异 ➢ 危险因素:最主要为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成为又一重
要危险因素 ➢ 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低于50%、40%、10%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7
高血压病流行现状
➢ 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 ➢ 三低——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 ➢ 三不——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
5
流行病学
发病率及患病率总体情况: ➢ 国家地区差异: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 ➢ 种族差异:美国黑人>白人 ➢ 年龄差异:老年人最为常见 ➢ 如美国高血压总患病率为31.3% ➢ 英国35~64岁的患病率为42%
6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 患病率明显上升 ➢ 特点:从南方到北方,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
➢ 对糖、脂代谢无不良作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 预防或逆转肾小球基底膜的糖化 ➢ 有效延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 延缓有蛋白尿患者的肾脏病进程,改善预后
18
卡托普利(captopril)
药理作用与机制
➢ 竞争性地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Ⅰ生 成血管紧张素Ⅱ减少
➢ 可能使前列腺素E或E2的代谢产物PGE-M增加,主要是通过 以上机制舒张小动脉而产生降压作用
舒张血管平滑肌 (降低外周阻力)
降低血容量(减 少心排出量)
16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 钙通道阻滞药 ➢ 交感神经阻断药 ➢ 利尿药 ➢ 血管舒张药
各类药物均有其不同的药理作用特点
17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 ACEI降低血压而不引起心率增加,还能逆转血管和心脏的重 塑,恢复其结构和功能。
11
高血压的危害
➢ 高血压持续进展,心脏后负荷增加,引起心肌肥厚 与心力衰竭,同时引起小动脉内皮损伤,内膜肥厚, 管腔变窄,使血压进一步升高,累及脑、心、肾等 主要器官,最终可导致冠心病,心功不全,肾功能 不全和脑卒中。
12
血压的形成
平均动脉血压(BP)=心排血量(CO)×总外周阻力(PR) 心排血量: 血容量、心率、心肌收缩力 总外周阻力: 阻力小动脉结构改变 血管壁顺应性(大动脉)降低 血管舒缩状态
9
高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注:收缩压和舒张压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级别作为标准
<80 80~89
22
➢ 高血钾:可见于伴有肾功能不全或服用保钾利尿药,β受 体阻断药及补钾的病人。
➢ 对胎儿的影响:对胎儿器官形成的早期(妊娠第一至第三 个月)无致畸作用,但持续应用可造成胎儿死亡。
➢ 其他: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肾功能受损,久用可因血锌降 低而引起皮疹、味觉及嗅觉缺损、脱发等,补充锌可望克
服。肾动脉狭窄者禁用。
外,对其他类型的高血压都有效。 ➢ 能逆转心室的肥厚。 ➢ 副作用小,不增快心率,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 能改善心功能及肾血流量,不导致水钠潴留。
21
不良反应和防治
应用小剂量时(<37.5mg/d),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剂量 过大时,并不会带来更大的降压效果,但副反应却会随之 增加。 ➢ 低血压(2%):见于开始剂量过大时,应小量开始使用。 ➢ 咳嗽(5%~20%):为刺激性干咳,常在用药后1周至6个月 内出现。
➢ ACEI也抑制局部RAAS,使局部生成的ATⅡ减少;减少缓激 肽的降解
19
药动学与影响因素
口服易吸收,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为70%,饭后服用生物利用 度减少至30%~40%。半衰期2小时。
临床应用与评价
对决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有效,特别对正常肾素型及高肾 素型高血压疗效更佳。
20
降压优点
➢ 降压作用强且迅速。 ➢ 可口服,短期或长期应用均有较强的降压作用。 ➢ 降压谱较广,除降低肾素型高血压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3
➢ 血压的神经调节 (1)压力感受性反射 (2)化学感受性反射: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存在化学感 受器,对血中氧、二氧化碳、氢离子等浓度敏感 (3素-醛固酮系统 (2)精氨酸加压素 (3)内皮衍生性舒张因子 (4)内皮素 (5)缓激酞和血管舒张素 (6)心钠素
23
依那普利(enalapril)
药理作用与机制
依那普利第二代不含巯基的强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是转换酶抑制剂的前体药,活性代谢产物依那普利拉发挥抑 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比卡托普利强10倍,降压作用慢 而持久。
8
概述
➢ 定义:高血压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相互作用所致的、 复杂的、进行性的心血管(CV)综合征”。
➢ 分类:按有无高血压性心血管病标记物、靶器官损伤 证据,分为正常、1期、2期及3期
➢ 分期→分级→分期 ➢ 单纯靶器官损伤——心血管整体风险——病生理进程
J Clin Hypertens.2009,11:611
临床药理学
1
临床药理学 第5版
主编李俊
第十八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 临床用药
3
目录
第1节 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 第2节 心绞痛的临床用药 第3节 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 第4节 心力衰竭的临床用药 第5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用药
4
第1节 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
➢ 流行病学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0余亿人患高血压病;我国 有将近2.0亿高血压患者,已成为了高血压病大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