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部分思想

中国近代史部分思想

中国近代史部分高三历史备课组2013-2-20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背景:①清朝末期,封建制度衰落。

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传统思想文化盲目自大,对西方思想文化鄙视;②不少知识分子不注重实际知识,崇尚空谈;③鸦片战争惨败,民族危机出现,部分知识分子觉醒。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趋势:从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闭目塞听→近代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救亡图存(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近代以来各阶级为追求独立、自由、民主与富强进行不懈探索,大事如下)背景:鸦片战争失败,使一些开明地主知识分子猛醒,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被称为"新思想的萌发"(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著《四洲志》(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知识)(2)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在洋务运动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口号;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为内忧外患也);为巩固封建统治。

主张:在不变更中国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中学为体"),学习西方技术,大办近代企业("西学为用"),在上海先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局,后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给后人的启示: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政治,不能救中国。

(2)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主要是通过改革、废除封建专制,兴民权,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背景:(1)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剧;(2)19C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打下基础;(3)洋务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寻求新的救国方案--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政体,变法图强。

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借助孔子的威望,批判君主专制,奠定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既有策略,又表现资产阶级的软弱)。

梁启超:著《变法通议》①宣传变法;②提出"兴民权,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这是维新运动的核心主张)严复:翻译《天演论》,用西方达尔文的进化论激励国人猛醒,实行变法图强;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引发1898年戊戌变法政治运动兴起;(2)在中国起了启蒙思想作用(它将变革封建专制制度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唤醒民族觉醒,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它是第一个全面学习西方的近代化运动,主张从政、经、军、教育文化、生活习俗上全面向西方学习,后为顽固派镇压而失败(选修见改革史)★知识延伸:1、了解近代如下派别的各自政治主张。

了解开明地主阶级(林、魏)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相同之处。

了解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学西方方向的相同之处。

开明地主阶级、洋务派、顽固派、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2、了解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共同主张和各自的历史功绩,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

3、了解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三次运动的影响。

(指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4、为何日本明治维新能救日本,中国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不能救中国。

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6、阅读相关史料"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在西人之上,唯独火器不行,先行仿制,再行自制,数十年后,中国可至强矣。

" --李鸿章"中国乃天朝上国,近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奇技淫巧,是以夷变夏万万不可"--顽固派的奏章(3)新文化运动背景:(1)①激进的资产阶级分子认为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智未开,封建传统思想仍占统治地位;②辛亥革命后,民族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一战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2)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政府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时间:1915年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口号:"民主"与"科学" (德先生)(赛先生)主张:"思想文化救国"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北大校长:蔡元培2、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首先提出反对难懂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陈独秀响应)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猛烈冲击封建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最重要),这是一场民族觉醒运动,尤其对青年思想解放起重要作用;(即开启民智)(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对我国的伦理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有深远影响。

(4)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认识片面,(全面否定儒学,全面肯定西学);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史实在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中培植革命力量;(毛泽东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2)北京、上海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1)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1921年中共诞生)(2)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3)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知识延伸:如何看待中国的国粹思想--儒家思想与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之间的冲突。

了解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联系全面了解各阶级的救国图强的方案(技术救国、政治制度救国、思想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点击高考:22.(13分)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

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

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

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

"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

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

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

......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

(4分)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市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日的。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

(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解析:本题属开放题,无标准答案,但考生不可不答。

此题要求论证"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的观点,这就要求考生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由材料可知其观点是"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在不断修正中完善的",论据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受时代的现实,即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受材料的多寡和真伪的影响,即材料一中的内容;一个是受史家本人的限制,即主观方面的限制,如主观意识方面的变化,即材料二中的内容。

最后要有一个正确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是通过材料的论证来肯定其观点是正确的,如材料三的观点。

当然其表述要符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结论正确的要求。

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史园地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 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