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与健康的价值链特性分析
一、新医疗与健康体系
包括医疗与健康服务体系、医疗与健康保障体系
(一)医疗与健康服务体系: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活动的总称
包括: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
1.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机构。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
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卫生部门主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
4.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办的医院。
5.民营医院指公立医院以外的其他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
(二)医疗与健康保障体系:
1.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构成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2.商业健康保险体系
二、价值链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一)价值链基本理论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其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方面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聚合体。
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企业的价值链及其进行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该企业的历史、战略、实施战略的方式以及活动自身的主要经济状况。
价值链的增值活动可以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两大部分。
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成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
这些活动都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
企业的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
这里的技术和采购都是广义的,既可以包括生产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的开发管理,例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采购管理既包括生产原材料,也包括其他资源投入的管理,例如,聘请有关咨询公司为企业进行广告策划、市场预测、法律咨询、信息系统设计和长期战略计划等。
(二)价值链分析方法
价值链分析的步骤:
(1)把整个价值链分解为与战略相关的作业、成本、收入和资产,并把它们分配到“有价值的作业”中;
(2)确定引起价值变动的各项作业,并根据这些作业,分析形成作业成本及其差异的原因;
(3)分析整个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确定核心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作业的相关性;
(4)利用分析结果,重新组合或改进价值链,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动因,产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使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公司价值链分析对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影响:
(1)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之间的广泛联系。
如核心企业对联盟供应商个体提供价值链中其他联盟企业的有关数据,与供应商就其成本结果与网络平均数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对供应商可能的作业过程及其改善,以及改善后的预期结果进行讨论,会增加供应商对相互之间意图、需要和过程的了解,加强价值链中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凝聚力。
(2)价值链中联盟企业间成本信息的客观透明。
当供应链运营成本的变化结果变得透明时,联盟企业就可以自己判断实现价值链增值的可能性,以及因提高利润而得到的正常利润分成,有利于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以及节点企业相互间进行广泛联系、协商和决策,也有利于保证价值链中联盟企业的诚信。
价值链分析中的不确定性
核心企业进行完整价值链分析,必须在充分考虑价值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治理结构,使其既能适应核心企业业务特点,又能够处理和控制价值链中节点企业可能发生的投机行为而引起的交易风险,来管理和协调价值链中企业之间的关系。
1、敏感信息的交换
价值链中的节点企业进行信息共享的意愿是公司进行完整价值链分析的第一个不确定因素。
为了减少供应商信息被滥用的顾虑,核心企业需要对供应商明确说明敏感信息只是用于开发公司供应链,实现“多赢”的目标,而不是分类比较供应商效率,迫使供应商提高其效率到网络平均水平;除此以外,核心企业还需利用完整价值链分析的结果与有关供应商共同改进供应链中一些效率低下的作业。
实现供应商敏感信息共享的基础就是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信任(如商誉)。
当核心企业反复利用敏感信息进行完整价值链分析(而没有投机地利用信息)时,会进一步加强公司与节点企业之间以及节点企业互相之间的信任。
由此可见,核心企业在供应商网络的声誉以及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信任,会对核心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承诺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也使其成为管理价值链中节点企业之间关系最有权威的机制。
2、成本和利益的公平分配
公司进行完整价值链分析的第二个不确定因素在于成本、投资及预期收益的公平分配。
解决了诚信问题,企业决定是否参与合作还必须就以下两点进行分析:第一,进行完整价值链分析合作项目的风险及其收益率;第二,联盟企业预期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
3、对特殊资产投资的使用
前已述及,如果完整价值链分析的合作项目需要联盟企业共同投资某特定资产改进供应链时,除了实现合适的收益率,联盟企业还必须确信核心企业不会将该特定资产挪作他用,并且该资产在此项目之外对核心企业来说价值很低(Williamson,1985年),否则联盟企业不会出资。
(三)价值链分析模型(波特)
三、基于价值链的医疗与健康运营管理活动过程
(一)基本价值创造活动:
1、医疗机构的供应管理:药品、医疗器械、设备的库存及日常管理
2、医疗服务流程管理——生产作业:包括诊断、检验、治疗等活动中的成本、财务管理
3、医疗质量控制及成本管理、医疗服务定价机制
4、营销管理:医疗服务营销、医疗服务机构品牌建设、后续服务等
(二)辅助价值创造活动的运营管理
1、医疗健康基础制度
2、人力资源管理:
对象:医生(医疗)、护士(护理)、技术人员(医疗技术支持)、行政后勤人员、
环节:录用、培训、绩效评价及考核
3、医疗技术研发:研发、外购、运用
4、药品、医疗器械及医疗设施采购:供应链管理,采购、付款、验收
四、医疗与健康运营管理活动的价值链特性
(一)价值链管理的目标特性:
区别于企业,不以利润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价值链最终管理目标,以向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提高社会总体健康水平为目标,以公益性为主、盈利性为辅。
(二)价值链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多方博弈均衡特性
包括医疗服务机构的层次性、
医疗服务对象广泛性、
医疗保障体制的公益性(差异性)
(三)行业价值链特性
1、上游价值链结构特性:药品提供商、医疗技术服务商、医疗设施提供商
2、内部价值链结构特性:(重点)
价值链节点:门诊、住院、保健、预防等
保障环节节点:政府财政、基本医疗保障、商业健康保险
保险费用的收取、管理、支付
价值创造活动的特性:以医疗健康为服务核心的全过程管理,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分类具有特殊性,无发运和销售环节、营销活动地位较低
3、下游价值链结构特性:
(1)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协调配合,包括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的合理分工与配合,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2)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的协调配合:定价机制、支付保障机制、社会救助机制
(四)信息共享机制特性
目标特性:多方共赢、控制社会医疗健康运营总成本
共享机制:横向和纵向的信息共享机制
互联环境下的特性:医疗信息的共享、医疗保险信息的跨地区共享
五、基于价值链的医疗与健康的运营管理机制
(一)面向医疗服务对象的价值链管理,注重服务质量及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二)设计基于结果的定价策略优化患者、服务提供商及保险公司之间的协调
(三)建立以多方共赢为目标的信息共享机制、改善完整价值链的合作
(四)基于价值链的医疗保险政策和医疗资源匹配设计
(五)兼顾医疗服务机构的盈利性和公益性的平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