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教案一、教学理念“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是普通高中课程《音乐鉴赏》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课通过对《黄河船工号子》、《赶牲灵》、《无锡景》等几首汉族民歌的听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究汉族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特点、表现手段等方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今后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推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体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对山歌》片断,体验山歌的风格特点和参与课堂互动的感受和气氛。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重难点师生合作演唱《对山歌》这一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2009年,在山东省召开的第11届全运会上,当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运动会开幕后,随着热烈的掌声和绚烂的烟花,一起飘扬在运动场上空的还有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其中包含着一首民歌的主旋律,是哪首歌的呢?下面:我来回放一下当时的视频片段,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我要提问。
2/42 5 | 323 | 53 21 | 2 —| 2 5 | 32 3 | 56 56 .| 1 —|12 3 | 23 5 | 65 3 1 | 2 —| 32 16.| 1·12 | 3 2 |6 5 | 5 —| 5 —‖师:这段音乐中有哪首歌曲的主旋律呢?是什么地方的民歌?生:是我们山东的《沂蒙山小调》师:同学们说的没错,这是我们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唱一下《沂蒙山小调》的第一段好吗?(师生同唱《沂蒙山小调》第一段)师:在山东承办的这样一次盛会上,这一段音乐的出现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山东的文化精神,成为我们山东形象的另一种体现。
由此可见,一些独具地方色彩的音乐,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形象大使”。
一提到《沂蒙山小调》,人们会想到山东;一响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人们就会想到中国,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责无旁贷的传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我们的“汉族民歌”。
(大屏出示:汉族民歌)师:什么是民歌呢?(大屏展示:民歌的概念)师:我们汉族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风土人情各不相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歌,那么,汉族民歌的体裁有哪些呢?(大屏出示:体裁)(二)听赏体验1.号子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由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和于世猷合说的相声,这段相声非常形象、风趣的介绍了我国的一种民歌体裁,是什么呢?1.播放相声《劳动号子》片段:相声演员不仅会说还得会唱我们呐就能唱两三句要唱多了也不行我唱多少全行我们这就是学学要唱多了就没味了我越唱多了越有味你这还没唱呢,这臭味儿就出来了哪有自个儿说自个儿唱得好的呀人家有成就的歌唱家都不能这么说话我跟人家歌唱家唱的不是一路东西呀那么你唱的是什么呢我是专门唱号子你唱不唱猫啊你不懂什么什么不懂什么叫号子呀劳动号子哦劳动号子劳动人民根据他劳动那个节奏和情感自然而然哼出来的调子,慢慢地形成一种歌,这叫劳动号子……师:提问:刚才相声中提到了哪一种民歌?(学生回答后)师:对,是我国汉族民歌的一种体裁——号子。
什么是号子呢?(集体朗读)通过聆听,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师:刚才,我们从理论上了解了什么是号子,下面咱们就来聆听相声中最后那个《打夯号子》的片段,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打夯(大屏展示图片,并向学生简单介绍)。
打夯:原为建住宅时对地基以人力方式用石头等硬物进行夯实。
防止房屋建造后因墙底松软导致的墙体塌陷或裂纹。
以前建房打夯通常2人以上合作完成工作。
把一块石头两边用一长一短木棒绑牢,石头四周根据人的多少绑上绳子。
以前打夯五人的居多,一人手扶夯把,其余人一起拉绳子松绳子,使夯上下浮动,来砸实地面。
聆听体验同志们加把劲啊嗨嗨哟啊竞赛到了高潮哇嗨嗨哟啊歌声震天响啊嗨嗨哟啊红旗迎风飘哇嗨嗨哟啊您看那脚手架哟嗨嗨哟啊高楼高楼入云霄啊嗨嗨哟啊机器轰隆隆地转嗨地动山又摇嗨汽车拉材料嗨用不着人去挑嗨咱们来打地基呀嗨嗨越举夯越高啊嗨嗨大楼随风长啊嗨嗨嘿嘿万众嘛心一条啊嗨嗨祖国大建设呀嗨嗨英雄嘛看今朝啊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师:刚才我们从相声中感受了劳动号子的特点,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专业演员演唱的号子:(播放《黄河船工号子》)师:刚才,大家听赏并共同体验了劳动号子,那么,号子这种音乐有什么特点呢?2.小调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曾在他的歌剧作品《图兰朵》中,应用了中国民歌的曲调,为他的歌剧增添了神秘的东方色彩,让人们领略了东方音乐的神韵,同学们知道他应用的是我国哪一首民歌的曲调吗?生:江苏民歌《茉莉花》。
(学生如果回答不出,就哼唱主旋律)师:对,这首歌曲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下面我来播放由著名演员张也演唱的《茉莉花》,会唱的同学可小声跟着哼唱,边唱边体会这首歌曲有怎样的音乐特点。
《茉莉花》是一首典型的小调歌曲,曲调非常甜美,节奏平缓。
什么是小调呢?(大屏展示:小调概念)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小调的音乐特点3.山歌我们汉族还有很多优美的小调歌曲,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网上搜集一些,好好欣赏欣赏。
我知道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唱歌,知道的、会唱的歌曲很多,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看”。
老师播放一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你们来猜猜是哪一首歌曲,好不好?(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高音部分,由此引出山歌)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它属于陕北民歌中的哪一类呢?请选择:信天游、花儿、爬山调、晨曲……师:对,《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典型的陕北信天游。
信天游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歌词中多使用叠音词和衬字(范唱:《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双扇扇的门来哟单扇扇的开,叫一声哥哥哟你快回来……”)这类歌曲属于民歌的什么体裁呢?这一类民歌被称为山歌(大屏出示:山歌及概念)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陕北民歌《圪梁梁》,大家要认真听赏一下“山歌”的音乐特点。
(课件展示:王二妮和云飞《圪梁梁》视频,学生在听赏音乐的同时,通过“鉴赏提示”的有关内容来了解作品。
)师:刚才咱们听赏了几首山歌,通过阅读材料也了解了山歌的特点,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山歌的旋律爽朗、质朴、悠扬;节奏比较自由。
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一个吆喝性的喊句。
山歌的内容题材十分广泛,歌词多为即兴创作,词意表达较为率直。
师:有一首歌曲叫《山歌好比春江水》,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一部电影的插曲吗?(学生回答后)师:这首歌曲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刘三姐这部电影中有许多对山歌的精彩场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段。
(课件播放:《刘三姐》片断)师:(人物介绍)影片中的女主角就是有“歌仙”之称的刘三姐,与刘三姐对歌的男主角叫阿牛。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山歌”对唱的场面,精彩不?生:很精彩师:我们来学唱几句?男生问,女生答,好不好?我来唱一下引子,唱完了你们开始对歌哈: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课件展示歌词)男:哎,什么水面打跟斗咧,嗨了了啰什么水面起高楼咧,嗨了了啰什么水面撑雨伞咧什么水面共白头咧女:哎,鸭子水面打跟头列,嗨了了啰大船水面起高楼咧,嗨了了啰荷叶水面撑阳伞咧鸳鸯水面共白头咧男:哎,什么结果抱娘颈咧,嗨了了啰什么结果一条心咧,嗨了了啰什么结果包梳子咧什么结果披鱼鳞咧女:哎,木瓜结果抱娘颈咧,嗨了了啰芭蕉结果一条心咧,嗨了了啰柚子结果包梳子咧,菠萝结果披鱼鳞咧。
……随着我们刚才《对山歌》环节的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也即将接近尾声。
(三)课堂总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几首汉族民歌,了解了它们的体裁和各自的音乐特点。
我们汉族由于地域辽阔,因此受不同地区文化及风土人情的影响,各地的民歌也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我们今天了解的这些内容,希望同学们能抽时间更多的欣赏和了解我们的汉族民歌及汉族音乐,从而加深我们对汉族音乐的的了解,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他们对本节课内容--《汉族民歌》的了解不全面,欣赏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感性基础上。
在本节课中通过音响、音像的视听以及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及其不同特点,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形式对推动作品的广泛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高中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能力都强于初中学生,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音乐实践及创造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在聆听、感悟、演唱、模仿通俗音乐的基础上,体验、领会通俗音乐的特点。
效果分析我设计这堂课时,更多的考虑学生如何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教师和学生应如何共同探讨,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
这一方面是比较难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