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图分析法
page 2
一书中 已有记载:“九宫算注 2, 五行参数, 犹如循环, 九宫者, 即二四为肩, 六八 为足, 左三右 七, 戴九履一, 五居中央。” [4] (2)九宫数图内在的排列规律 九宫数图既是一种组合计算, 又是一种益智游戏。 后来形成的“九宫算”及“ 排九宫” 等都是以九宫数图为基础(见图 5)。 九宫数图最基本的规律,是其纵横及对角线上三数之和都为 15,且九个数相加 之和为 45,是 15 的 3 倍。深入研究其数字的排列组合,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①其 8 组数列中包含 4 组等差数列:[4、5、6] 、[3、5、7]、 [8、5、2] 、 [1、5、 9],以 5 为中心,逆时针方向,各数列的公差分别为 1、2、3、4,又是一个以 1 为公差的 等差数列(如图 6 示); ②另四组数列也有一定的规律(如图 7 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四个数列相 邻两数的 差颠倒对称,而且四边的数中,均有相邻两数之差为 5,且各个数字均不重 复,具体为:上 [4、9、2]9-4=5;下[8、1、6]6-1=5;左[4、3、8]8-3=5;右[2、7 、6]7-2=5; ③奇数和偶数相互交错排列,四角之数为偶数,中间之数为奇数,同时,中间除 5 之外 的四个数, 任何两个之差都为偶数, 且分别为四角四个数, 具体为: 9- 7=3-1=2; 9-3=7-1=6; 9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文由垫刀_SKY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 查看。 九宫图分析法 什么是九宫图分析法 九宫图法是一种有助扩散性思维的思考策略,利用一幅像 九宫格图,如下图所示,将主题写在中央,然后把由主 题所引发的各种想法或联想写 在其余优点乃由事物之核心出发,向八个方向去思考,发挥八种不同的创见。依循此 思维方式 加以发挥并扩散其思考范围。 图1 九宫图 几种运用九宫图的分析法 (一)曼陀罗法 曼陀罗法是一种有助扩散性思维的思 考策略,利用一幅像九宫格图,将主题写在中央,然后把由主题所引发的各 种想法或 联想写在其余的八个圈内,此法也可配合六何法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备注]:此九宫 格法可作为扩散性思维的基本单位,由此演变出其它九宫格法(如莲花法中央的单位 ,正是曼陀罗 法的基本单位)。此法之优点乃由事物之核心出发,向八个方向去思巧 ,发挥八种不同的创见。而莲花法也是依循此思维方 式加以发挥并扩散其思考范围。 (二)莲花法 这是从曼陀罗法的基本单位发展扩展而来(图 2)。 图2 莲花法图 (1) 每位讨论者手持一莲花图,并将讨论之主题或问题写于图中央位置。 (2) 把相关的意念写于围着主题四周的八个圈中(每个圈的左上角分别写上英文字母 A 至 H),成为八个子题,并 于图中央部分构成了一幅曼陀罗法九宫图。随后,讨论者可 就各个子题再想出另外八个意念,将之写于围着「子题」四周及 标着 1-8 号码的方 格内,讨论者可沿以上步骤再延伸构思新的意念。 (3) 讨论直至整个莲花图写满为止 。 关于九宫数图的概说 (1)九宫数图起源 目前普遍认为,九宫数图即为“洛书” 的主要内容,是最早关于数的起源之说(见图 3)。《周易?系辞上》说:“河 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1]但其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洛书”的主要内容。直至西汉经 学家孔安国的《尚书?洪范传》才提到: “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 皆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序。” 刘歆注 1 云:“伏羲 氏 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 其九畴,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 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正龟背之 象也”。[2] 图 3:《周易本经》的洛书图解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左准通,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 ,通九道,陈九泽……”。此后大禹 以洛书为据,应用到测量、气象、地理与交通运 输之中,从而治理黄河,大获成功。由于神龟所背图是在黄河支流洛水中发 现,且图 中内容如书一样深奥,故称之为洛书。 而九宫之说首见于《大戴礼记?明堂篇》,其 中言到,明堂有“九室”(见图 4),其形上圆下方,其数为:“二四九, 七五三,六 一八。”其中所记载的九畴、祠庙、太庙、明堂等建筑都用此方法。之后,九宫结构 多被用于皇帝的宫室中。《管 子?幼官》、《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等 典籍中都有关于天子在一年四季分居九个不同宫室的记载。[3] 图 4,明堂九室图 后人根据九宫数图创造了“九宫算”的计算方法,我国后汉徐 岳的《数术记遗》一书中已有记载:“九宫算注 2, 五行 参数, 犹如循环, 九宫者, 即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左三右七, 戴九履一, 五居中央。” [4] (2)九宫数图内 在的排列规律 九宫数图既是一种组合计算,又是一种益智游戏。后来形成的“九宫算 ”及“排九宫”等都是以九宫数图为基础(见图 5)。 图 5:九宫数图 九宫数图最基本的规律,是其纵横及对角线上三数之和都为 15,且九个数相加 之和为 45,是 15 的 3 倍。深入研 究其数字的排列组合,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① 其 8 组数列中包含 4 组等差数列:[4、5、6] 、[3、5、7]、 [8、5、2] 、[1、5、 9],以 5 为中心,逆时针方向, 各数列的公差分别为 1、2、3、4,又是一个以 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如图 6 示);
page 1
图 6:九宫数图中的数列 ②另四组数列也有一定的规律(如图 7 示),从图中 可以看出,这四个数列相邻两数的差颠倒对称,而且四边的 数中,均有相邻两数之差 为 5,且各个数字均不重复,具体为:上[4、9、2]9-4=5;下[8、1、6]6-1=5;左[4 、3、8]8-3=5; 右[2、7、6]7-2=5; 图 7:九宫数图 ③奇数和偶数相互交错排列,四角之数为偶数,中间之数为奇 数,同时,中间除 5 之外的四个数,任何两个之差 都为偶数,且分别为四角四个数 ,具体为:9-7=3-1=2;9-3=7-1=6;9-1=8;7-3=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 查看。 九宫图分析法 管理百科 HR 管理世界 什么是九宫图分析法 九宫图法是一种有助扩散性思维的思考策略,利用一幅像 九宫格图,如下图所示,将主 题写在中央, 然后把由主题所引发的各种想法或联想 写在其余优点乃由事物之核心出发, 向 八个方向去思考,发挥八种不同的创见。依 循此思维方式加以发挥并扩散其思考范围。 几种运用九宫图的分析法 (一)曼陀罗法 曼陀罗法是一种有助扩散性思维的思考策略,利用一幅像九宫格图,将主题写在 中央, 然后把由主题所引发的各种想法或联想写在其余的八个圈内, 此法也可配合 六何法从多方面 进行思考。 [备注]:此九宫格法可作为扩散性思维的基本单位,由此演变出其它九宫格法( 如莲花 法中央的单位,正是曼陀罗法的基本单位)。此法之优点乃由事物之核心出发 ,向八个方向 去思巧,发挥八种不同的创见。而莲花法也是依循此思维方式加以发挥 并扩散其思考范围。 (二)莲花法 这是从曼陀罗法的基本单位发展扩展而来(图 2)。 (1) 每位讨论者手持一莲花图,并将讨论之主题或问题写于图中央位置。 (2) 把相关的意念写于围着主题四周的八个圈中(每个圈的左上角分别写上英文 字母 A 至 H),成为八个子题,并于图中央部分构成了一幅曼陀罗法九宫图。随后, 讨论者可就各 个子题再想出另外八个意念, 将之写于围着“子题”四周及标着 1-8 号码的方格内, 讨论者 可沿以上步骤再延伸构思新的意念。 (3) 讨论直至整个莲花图写满为止。 关于九宫数图的概说 (1)九宫数图起源 目前普遍认为, 九宫数图即为“洛书”的主要内容, 是最早关于数的起源之说 (见图 3) 。 《周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1]但其中并 没有明确记载“洛书” 的主要内容。直至西汉经学家孔安国的《尚书?洪范传》才提 到:“天与禹,洛出书。神龟 负文而出列于背,皆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 九类,常道所以次序。” 刘歆注 1 云:“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 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 也。” 其九畴,即“戴九履一,左三右 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正龟背之象 也”。[2]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左准通,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 ,通九 道,陈九泽……”。此后大禹以洛书为据,应用到测量、气象、地理与交通运 输之中,从而 治理黄河, 大获成功。 由于神龟所背图是在黄河支流洛水中发现, 且图中内容如书一样深奥, 故称之为洛书。 而九宫之说首见于《大戴礼记?明堂篇》,其中言到,明堂有“九室”(见图 4) ,其形 上圆下方,其数为:“二四九,七五三,六一八。”其中所记载的九畴、祠庙 、太庙、明堂 等建筑都用此方法。之后,九宫结构多被用于皇帝的宫室中。《管子? 幼官》、《吕氏春秋? 十二纪》、《礼记?月令》等典籍中都有关于天子在一年四季分 居九个不同宫室的记载。[3] 后人根据九宫数图创造了“九宫算”的计算方法,我国后汉徐岳的《数术记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