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四)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四)附答案解析

绝密★ 启用前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四)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这说明()A.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B.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国家权力分配完全依靠宗族血缘关系D.周王通过多样化的分封稳定政治秩序25.在11、12世纪西欧的法律课上,教授们往往不是首先讲授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据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

这主要表明罗马法()A.与《圣经》的地位等同B.是维护天主教的工具C.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D.催生了人文主义思想26.“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成员之一,玛丽赋予新制度以连续性的外观。

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

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

”这段文字反映了()A.光荣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关系B.英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D.司法权独立于王权原则的确立27.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大概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

《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约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这主要体现了()A.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B.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C.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D.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28.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由此确立B.日本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C.英国实力削弱改变了世界两极格局D.欧共体经济发展得益于一体化进程29.“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

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

“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

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A.“工商皆本”成为共识,社会分工日趋扩大B.民营手工业超越了官营,城市经济职能增强C.“坊、市”制度被打破,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D.“团、行、市,作分”是政府加强管理的手段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30.下表是洋务企业部分决策者的职衔背最,据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据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整理)A.政府官员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B.洋务企业摆脱了列强经济控制C.官督商办成为主要的管理方式D.洋务企业缺乏近代化管理经验31.浙江姚浜村是中国第一个实行“整村土地流转”的村庄。

全村的土地先由村里集中、进行统一规划后,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种、养、加工综合生产经营,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探索。

此后,土地流转逐步推广开来。

材料主要说明()A.个体经营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B.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促进农业发展C.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D.变革土地所有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32.下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

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B.汉代儒学的发展C.宋明理学的兴起D.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33.宋词从开始的以从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即尤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的境地。

这反映了宋词()A.文学的功能非常强大B.社会化的发展趋势C.浓厚的儒家人文情怀D.题材范围逐步扩大34.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

对于美国的上述政策,认识正确的是()A.罗斯福为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做出了贡献B.标志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扩展到金融领域C.美国的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D.为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基础35.下图反映的是1991-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劳动生产率年化增速,由此可知()A.南北贫富差距日益扩大B.发展中国家竞争力增强C.发达国家丧失技术优势D.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巨变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

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

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不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

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

——摘编自吴钓《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要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技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

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

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

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为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

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

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

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古代中国宋朝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举措。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成因,并简要阐释工业革命时期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1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 1765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

1784年,瓦特又成功研制出万能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18世纪末期,英国棉纺织率先实现机械化生产。

1806年,英国基本完成了棉纺织业机械化、动力化,使用蒸汽发动机的织布工厂不断增加。

英国棉布产量和质量随之大为提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对象。

1800年英国棉织品出口额占据出口总值的25%,1828年高达出口总值的一半,棉布成为人类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

英国棉纺织逐渐成为工业的中坚,推动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摘编自赵文斌《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是如何付之东流的》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事实,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史实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近代企业的兴衰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材料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认为甘肃有毛织品的原料,自1876年筹划在兰州创办织呢局。

当时有人提议将工厂设在汉口,交通方便,可把原料运至汉口,便于销售。

而左宗棠认为自己管辖甘肃,有责任开发该省的财源。

因此投资银20万两,与上海德商泰来洋行商定购买全套设备。

这些设备于1879年2月从上海运至汉口转用民船运到龙驹寨,再用人力及牲口运至兰州,到1880年5月全部运齐。

兰州织呢局于1880年9月开工。

由于对当地的原料了解不足,织呢局所购机器适用以细软羊毛为宜,为此用大批人力从兰州附近所产粗毛中拣取细毛,浪费很大。

兰州地区水源不足,水中含盐量高,影响呢料的漂染质量;织呢局一切技术及业务管理均操于德国人。

工人多是兵勇,只关兵饷,生产效率很低。

至1881年初,织呢局的设备利用率不超过1/3。

截至1882年8月,织呢局共生产粗细呢绒1500余匹;且产品成本高,当地没有购买力,卖至外省又因交通困难,运费较贵,没有市场竞争力。

1883年织呢局锅炉爆炸,终于停工歇业。

——摘编自吴迪《中国纺织工业历史上最早的印记》(1)指出左宗棠兴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目的,概括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特点。

(8分)(2)分析兰州机器织呢局衰落的原因。

(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14年8月,英国部署在远东的海军兵力变得相当薄弱,而它们要保护的地域范围则从印度洋一直到太平洋。

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自治领的海军在内,英国海军在新西兰派驻有4艘巡洋舰,在澳大利亚部署了1艘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2艘潜艇。

另外,英国海军中国分舰队有1艘预备役老式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潜艇,东印度分舰队有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

相比之下,可以集中全部兵力于本土的日本海军有2艘“无畏”舰、2艘高速战列巡洋舰、14艘“前无畏”舰、13艘巡洋舰、13艘轻巡洋舰、7艘老式巡洋舰、9艘炮艇、50艘驱逐舰、31艘鱼雷艇和13艘潜艇,总计46万吨。

德国东亚舰队有2艘装甲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炮艇。

另外,法国在远东部署有2艘装甲巡洋舰,俄国有1艘装甲巡洋舰,法俄还各有2艘和1艘老式小型巡洋舰。

随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英国对日本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不得不从限制日本的立场上步步退。

——摘编自胡杰《英国视角下的英日一战海军合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年8月各国在远东海军布署的特点及其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海军布署所带来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