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章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第九章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讨论: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内容? 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 保质期、配方、使用方法。 2、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3、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应当注意 哪些问题? 有无光泽,有无异味, 有无食品检疫合格印章。
FLASH
将食物洗净
河鲀鱼
别大意!!
随后,联合利华、麦当劳、可口可乐、亨氏等均纷纷 发表声明,争先恐后地与苏丹红“划清界限”,声称自己 并没有涉及苏丹红。
苏丹红事件
苏丹红事件
已经证实的“涉红”产品有: 1、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 ; 2、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美味源桂林辣椒油 和美味源金唛桂林辣椒酱 ; 3、麦当劳西部烧烤调味汁 (调味料 )、麦当劳地戎芥末 蛋黄酱 (调味料 )、麦当劳凯馓调味汁(普通脂肪型) (调味料 )、 麦当劳凯馓调味汁(低脂肪型) (调味料 ) 4、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 田洋牌“辣椒红一号”复合食 品添加剂 ; 5、河北邯郸中进天然色素有限公司 辣椒精 ; 6、珠海市“公仔DOLL”牌产品 公仔日式碗面 、牛肉味公 仔米粉 、公仔拉面屋红烧牛肉(两种) 、公仔拉面屋红油排 骨 、牛肉味公仔面 、劲辣牛肉味公仔面 7、长沙“坛坛乡”调料食品有限公司 “坛坛乡”牌风味 辣椒萝卜。
营养师建议
米:500克
豆制品:100~150克
瘦肉或鱼,肝类:100~150克
蔬菜类:750克
植物油:25克
老师的建议
健康的第一大基石——合理膳食 一、二、三、四、五
一、每天喝一袋牛奶。
二、二百五十克到三百五十克碳水化合物。
三、三分高蛋白,一分就是一两瘦肉或二两鱼虾 或二两鸡和鸭。 四、四句话,即有精有粗、不甜不咸、三四五顿、 七八分饱。 五、五百克蔬菜和水果。
/local/2004-05-15/440742.html
毒大米事件
• 2000年12月初,广东省一消费者投诉,称在食用了一种东 北珍珠米后,全家人都拉肚子、头晕,江门市一家5口人 也有类似反应。经医疗部门检验,这些导致消费者腹泻、 头晕的大米中含有工业基础油,这种油又叫石蜡。一些不 法商贩利用工业油对原来色泽灰暗、甚至有霉点的大米进 行“加工”,使陈米变得像新米一样晶莹透亮,冒充好米 在市场销售,牟取暴利。
图片中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 是什么原因引导的?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 过胖 • 过轻 • 缺乏营养
算一下自己的营养状况
计算方法 评 价 指 标
体重/身高的平方 (kg/m2)
营养不良
正
常
营养过剩
<18.5
18.5~25
>25
• 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 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
饮 食 结 构 调 查
1.下列不符合饮食习惯的是( C ) A.食物多样性,不挑食 B.不暴饮暴食,按时进餐 C.饭后加强运动,以帮助消化 D.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 2.常食“五谷杂粮”有利于健康,是因为( A ) A.营养丰富,为人类提供全面的营养 B.能治百病 C.容易消化、吸收 D.色香味美 3.你认为下列哪种饮食最合理( D ) A.多吃盐 B.想吃就多吃、不想吃就少吃 C.少吃蔬菜、水果 D.荤食和素食搭配着吃,不偏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八条建议
1. 2. 3. 4.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 肉和荤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如饮酒应限量;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5. 6. 7. 8.
儿童肥胖症
红、黄、绿、白、黑
一天一个西红柿 黄、红黄色的蔬菜含胡萝卜素较多, 比如胡萝卜、西瓜、红薯、南瓜。 饮料里茶最好,茶叶当中绿茶最好。 燕麦粉、燕麦片等食品 指木耳等黑色食品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许多儿童患有缺铁 性贫血--这与孩子们吃 肉不吃菜有关。 大鱼大肉中不乏有 铁元素,但是,这些铁 元素难以被人体吸收, 只有在和蔬菜、水果的 作用下,才能转化为易 被人体吸收的铁元素。
劣质奶粉与大头娃娃
龙口粉丝
•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家喻户晓的山东“龙口 粉丝”进行了曝光,称其“晶莹剔透”是用农用 碳酸氢铵化肥,甚至用氨水直接提取下脚料淀粉, 添加增白剂的手法做出来的。
假酒事件
• 2004年5月,广州多人因饮用有毒散装米酒致死, 一些伤者则视觉神经受损,视线模糊。在暨南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周某一尺之内连自己的 五个手指都看得很模糊。
• 提示: 1、设计的食谱只要求含有五类食物且比例合 理,不要求计算能量。 2、设计应考虑食物种类,营养成分, 价格等 3、组内交流讨论,再进行修改和完善。
• 下面是某同学为自己设计的“一日食谱”:
• 早餐:小米粥(约100克,含水),面包(约50 克); • 午餐:馒头一个(约50克)、火腿肠两根(约 100克); • 晚餐:米饭一份(约100克),青菜一份(约100 克)。 • 通过分析,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食谱合理吗?若 不合理,请指出其不合理的地方。
?想一想他们这些
饮食习惯正确吗?
一、一日三餐,按时进食。
口诀:“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饭吃得少”。 30 40 30 % % %
二、不偏食,不挑食。 三、不暴饮暴食。
调查:食品安全 指导:4-6人一组,设计调查表,调查市场 上正在出售的食品的安全性。 调查重点: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限、 是否注明厂名和批号。 讨论:本地食品是否安全。
1、主食和副食比例不合理(
)
2、经常用水果代替蔬菜(
3、每日青菜摄取量很少( 4、很喜欢吃甜食( )
)
)
5、每日饮水量不足(正常每天2000毫 升)( )
6、经常用高糖饮料或碳酸饮料代替饮 用水( )
“平衡膳食宝塔”——中国营养学
• 塔尖: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 第四层: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 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 及豆制品50克; • 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 性食物,每天应吃125~200克 (鱼虾50克,畜、禽肉50~100 克,蛋类25~50克); • 第二层:蔬菜和水果,每天应吃 400~500克和100~200克;
•
青少年饮食注意点
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 ; 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水果 的摄入 ; 避免暴饮暴食、偏食挑食及盲目节食,少 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 青少年时期学业繁重,应注意学习紧张期 间的营养和饮食安排 ;
营养师建议
早餐:菜肉包子、甜牛奶 课间餐:面包、豆奶 午餐:胡萝卜豆腐干炒肉、青椒炒牛肉、 大米饭、水果 晚餐:红烧鲫鱼、海带、虾皮菠菜汤、大米饭
• 底层:谷类食物,每人每天应吃 300~500克。关于“Biblioteka 衡膳食宝塔”:一碗米饭三两肉,
几个水果一斤豆, 牛奶鸡蛋不能少,
限盐少油补些钙。
设计:营养合理的“一日食谱”
• 针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 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一份适合青少 年的“一日食谱”,尝试提出一个主题鲜明、 类似广告词的食谱名称。
4.一日三餐中,热量和油脂最高的食物应安排在 A.晚餐 B.午餐 C.早餐
(B ) D.以上均可
)
5.营养学家提出“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的食物种类顺序依次是( C A.蔬菜水果类,肉类,乳类,谷类,油脂类 B.肉类,蔬菜水果类,乳类,谷类,油脂类 C.谷类,蔬菜水果类,肉类,乳类,油脂类 D.乳类,蔬菜水果类,谷类,肉类,油脂类
你认为该采取哪些措施杜绝假食品?
• 政府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 • 民众提高鉴别真假食品能力 • 配合政府举报 “造假”
巩固练习:
1、胖胖最近要减肥,请你帮他选出最佳的减肥 方法( D ) A 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B 到药店买减肥药 C 尽量少吃或不吃食物 D 适量的锻炼加合理膳食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B ) A 每日三餐按时进食,晚饭不能吃得太饱 B 已变质的食物必须在锅内蒸煮后,才能食用 C 饭后不能立即进行体育锻炼 D 新鲜的蘑菇一般含有毒的物质较多
溧阳特色菜
下面为某同学设计的一日三餐的食谱, 请分析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早餐:油条 馒头 午餐:米饭 烧土豆丝
炒蔬菜
晚餐:花卷 糕点 稀粥 咸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含淀粉)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多含纤维素、维生素和无机盐)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钙) 吃适量鱼、禽、蛋和瘦肉, 少吃肥肉和荤油; (蛋白质和脂肪)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6.我们在清洗水果﹑蔬菜时,应该尽量用水浸泡1~2小时,这是为了(D ) A.节约用水,不用洗第二遍 B.使蔬菜﹑水果硬挺﹑脆些 C.让蔬菜﹑水果吸收些水分好吃 D.浸泡去除蔬菜﹑水果表面残留的农药
7.“绿色食品”是指(D ) A.添加绿色素的食品 B.原料生产过程中没有被污染的食品 C.含有叶绿素的食品 D.原料生产及加工过程中没有被污染的食品 8.“六一”儿童节,我们在购买食品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 A.选择营养价值高,价钱贵的 B.选择具有绿色食品标志的 C.选择在保持期内的 D.选择大型厂家生产的 9.下列做法中,违反了食品安全的是( D ) A.生产绿色食品 B.用清水浸泡﹑ 冲洗水果﹑ 蔬菜 C.买肉时看肉是否是检疫合格的 D.吃发芽的马铃薯 10.下列各项中,哪些是食品安全应考虑的( D ) ①食品本身是否有毒 ②食品的保持期 ③无机盐 ④是否被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 ⑤维生素的种类 ⑥食物热量的高低 ⑦食物的营养价值 ⑧食物是否发霉变质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② D.①②④⑧
不能吃有毒和发霉的食品! (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
苏丹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