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检测试题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检测试题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检测试题编者选题表1.(xx·湖南长沙模拟)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最终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促进这一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应当是( )A.苏联模式的影响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西方国家的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解析:A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并与苏联结盟。

1956年,经过三大改造,我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受苏联影响较大,带有鲜明的“斯大林模式”特点,A项正确。

B、C、D三项非主要因素,均排除。

2.(xx·河北石家庄三模)1955年9月,陈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提出,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需的设备和原料。

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 )A.基本实现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B.力争使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C.优先出口工业品的计划得以实施D.农业集体化运动保障了工业化建设解析:B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一五”计划只是奠定工业化的基础,没有实现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反映了工业化促进对外贸易,同时“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需的设备和原料”,反映了对外贸易促进工业化,故B项正确。

材料“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说明没有优先出口工业品,故C项错误;D项反映的是苏联工业化发展的特点,与中国不符。

3.(xx·江西赣州期末)1956年初,周恩来在国务院第24次全体会议上告诫大家:“不要光看到热火朝天的一面。

热火朝天很好,但应小心谨慎。

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要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

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

”这表明“一五”计划期间( )A.改变了工业基础薄弱的面貌B.全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C.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D.出现了冒进的“左”倾错误解析:D “一五”计划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但并未根本上改变工业落后的现状,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大跃进”运动掀起于1958年,与材料“1956年初”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要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表明“一五”计划期间存在急躁冒进的现象,属于“左”倾错误,故D 项正确。

4.(xx·江苏镇江一模)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化大革命”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

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

这一现象反映出新中国前30年( )A.农业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C.农村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D.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解析:D 过分依赖国外,与材料中“‘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不符,故A项错误;“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农业发展,B项与材料中“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不符;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后在全国普遍实行,与材料中“新中国前30年”不符,故C错误;“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表明农业发展,材料中“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表明关注农业建设,故D项正确。

5.1973年,周恩来说:“我国台湾有一个高雄港是自由港,没有税,吸引外资带着原料去建厂,利用台湾的廉价劳动力、劳务费,然后把商品回销外国,这样很多外资去台湾投资。

”同年,陈云提出:“要把一些界限划清楚,如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做工作不要被那些老框框束缚住。

”这些主张( )A.表明了建立自由港吸引外资的愿望B.明确了利用外资和自力更生的关系C.强调了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市场的需求D.蕴含了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理念解析:D 材料反映了1973年周恩来、陈云均提出了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设想,但采用何种方式引入外资及外资利用程度二人均未做明确说明,故A、B两项错误;材料蕴含了打破意识形态对立观念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理念,而非强调打破贸易壁垒,D项正确,C项错误。

6.(xx·湖北七市联考)1988年8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价格改革的基本内容,也就是“五年内理顺价格”,前三年走大步,后两年微调,计划五年物价总计上涨70%到90%,工资上升90%到100%,政策一出台便在全国引起震动。

“物价闯关”很快就呈现出全面失控的趋势,出现了罕见的全国性抢购和挤兑存款的风潮。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价格改革过于急切B.物价存在“双轨”制度C.市场物资过于匮乏D.经济秩序严重混乱解析:A “过于急切”,与材料中“‘物价闯关’很快就呈现出全面失控的趋势”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五年内理顺价格”,没有涉及“双轨”制度,故B 项错误;全国性抢购与材料中“计划五年物价总计上涨70%到90%”直接相关,并非由于物资过于匮乏,故C项错误;材料中“价格改革”不等于经济秩序严重混乱,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物价闯关: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制定了几乎一切商品的价格,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引入,计划价格与市场经济的不兼容开始显现。

20世纪80年代初,价格双轨制诞生,“双轨”实际是“双规”,即同一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有两种不同的贸易规则,计划内的那部分是计划价格,超产部分是市场价格。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大大高于计划价格,“双轨制”滋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

当时国家面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价格改革成为首要工作。

价格改革就是由行政定价改为市场定价。

1988年5月上旬,启动“物价闯关”:在短期内迅速理顺价格体系,从而让经济运行趋于正常。

由于在决策时,对通货膨胀的危险性等估计不足,导致“物价闯关”失败。

7.(xx·广西柳州摸底)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

这一决定( )A.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B.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C.反映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D.使改革进入了新阶段解析:A 材料“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表明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故答案为A项;材料并未强调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未体现外向型经济,故B项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D项应指“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8.(xx·山东潍坊一模)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B.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D.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解析:D 材料反映了在服饰上新旧并存,材料不涉及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故A项错误;据材料“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可知东西方文化不存在冲突加剧,故B项错误;仅从服饰看不出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据材料“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可知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代表不同的政治主张,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故D项正确。

9.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析:C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说明剪发齐眉影响到了全国各地,包括乡村和城市,但是材料仅仅提到成都妇女多剪发齐眉,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思想近代中国一直在提倡,但并没有深入人心,政府认为妇女剪发齐眉梳流行的男式发型有伤风化,不能体现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中政府限制妇女剪发齐眉梳流行的男式发型的行为,体现当时妇女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项正确;政府的处罚措施没有法律依据,体现不了民国法治精神,故D项错误。

10.(xx·辽宁大连测试)西班牙人雷玛斯于1911年6月24日在上海虹口建筑虹口大戏院,新兴的娱乐方式电影开始进入我国民间。

当时上海自治公所针对电影的放映,曾公布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开设影戏院,必须领有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影片不得有淫亵内容,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12点以前为限等。

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思想开放与保守并行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夜生活解析:B 材料体现不出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错误,从在上海虹口建筑虹口大戏院,放映电影可知当时上海的人们思想较为开放,能接受新兴的娱乐方式;从材料中对电影放映的管理办法“男女观众必须分座”可知有封建保守内容,故B项正确。

从对电影放映的管理可知,旧的风俗习惯受到一定影响,但不是材料的主旨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中规定以夜间12点为限,不能体现人们难以接受夜生活,故D项错误。

11.(xx·山西太原期末)清末提倡平等的新派人物,往往不愿乘坐人抬的轿子,而宁可坐较低等的人力车。

但有人作竹枝词,讽刺这些新派人物:“短小轻盈制自灵,人人都喜便中乘。

自由平等空谈说,不向身前问弟兄。

”这说明( )A.交通运输工具向近代化转变B.清末社会变革平等意识高涨C.社会风气受到客观条件制约D.人力车能体现社会地位平等解析:B 材料的侧重点不是要说交通工具的变革,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新派人士提倡平等不愿乘坐人抬的轿子而坐较低等的人力车,被人讽刺为空谈自由平等,可知全社会都在推崇平等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移风易俗,没有强调其制约因素,故C项错误;人力车不能体现社会平等,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