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 第三章
1)压力控制系统为30% ~70 % 。 2)流量控制系统为40 % ~100 % 。 3)液位控制系统为20 % ~80 % 。 4)温度控制系统为20 % ~60 % 。
19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4 积分控制
3.4.1 积分控制规律及其特点
积分控制是控制器的输出变化量Δ u与输入偏差值e随
时间的变化成正比的控制规律,亦即控制器的输出变 化速度与输入偏差值成正比。
KI为控制器的积分速度; TI为控制器的积分时间(TI=1/KI)。
20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4.1 积分控制规律及其特点
与比例控制不同的是, 在输入偏差为零时,比 例控制器的输出变化量 Δu是零,即处在初始位 置上,而积分控制器的 输出却可以处在任何数 值的位置上。
2)增益降低为原来的1/2,系统的稳态精度变差。
11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2 位式控制
1.理想的双位控制
理想双位控制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当e>0时,u(t)=umax ; 当e<0时, u(t)=umin 。
理想双位控制输出特性
温度双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12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2 位式控制
在阶跃偏差作用下, 控 制器的输出达到比例输出 的两倍所经历的时间。
积分时间的测定
24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4.3 积分时间对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
积分时间TI应根据不同 的对象特性加以选择, 一般情况下TI的大致范 围如下:
1)压力控制: TI =0.4~3min。 2)流量控制: TI =0.1~1min。 3)温度控制: TI =3~10min。 4)液位控制: 一般不需积分作用。
无源校正装置
6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1.3 常用校正装置
2.有源校正装置
有源校正装置是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调节器。
有源校正装置
7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1.4 校正应用举例
举例
有一随动系统,框图如下。图中G1(s)为随动系统的固 有部分。现对其进行串联校正,串联一个比例校正装
置,比例系数Kc=0.5。
偏差作用下的积分控 制器的开环输出特性
21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4.1 积分控制规律及其特点
虽然消除余差是积分控 制的显著优点,但在工 业上却很少单独使用积 分控制。因为与比例控 制相比,积分控制器的 输出变化总是滞后于偏 差的变化,控制作用不 可能像比例控制那样及 时,从而难以对扰动进 行及时且有效的抑制。
在单元组合仪表中,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标 准统一信号,即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3.3 比例度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1)比例控制是有余差的 控制。
2)比例度δ对闭环系统 稳定性的影响。
18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3.3 比例度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通常,工业上常见系统的比例度δ的参考选取范 围如下:
e为控制器输入信号的变化量,即偏差信号; Δu为控制器输出信号的变化量,即控制命令; (Zmax-Zmin)为控制器输入信号的变化范围,即量程; ( Zmax-Zmin )为控制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范围。
16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3.2 比例度
控制器的比例度δ可理解为:要使输出信号作全 范围变化,输入信号必须改变全量程的百分之几。
第三章控制规律
1 掌握系统校正的概念。 2 掌握典型的控制规律及其特点。 3 掌握Simulink仿真辅助分析设计系统的方法。
1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1 控制系统的校正
3.1.1 校正的概念
在原有的系统中有目的地增添一些装置和元件,人为 地改变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使之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 标,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系统校正。增添的装置和元 件称为校正装置和校正元件。
积分作用的滞后性
22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4.2 比例积分控制规律与积分时间
将比例作用与积分作用组 合成比例积分(PI)控制 规律来使用,既能及时控 制,又能消除余差。
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输入 与输出特性曲线
23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4.2 比例积分控制规律与积分时间
积分时间TI定义为:
14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3 比例控制
3.3.1 比例控制规律及其特点
Δu是控制器输出变化量; Kc是控制器的放大倍数,即比例增益; e是控制器的输入,即偏差。
阶跃偏差作用下比例 控制器的开环输出特性
15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3.2 比例度
比例度δ,就是指控制器输入的相对变化量与相
应的输出相对变化量之比的百分数。
2.实际的双位控制
实际双位控制输出特性
13
实际双位控制的过程曲线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2 位式控制
双位控制器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控制,且价格便 宜,适用于单容对象且对象时间常数较大、负荷 变化较小、过程时滞小、工艺允许被控变量在一 定范围内波动的场合,如压缩空气的压力控制, 恒温箱、管式炉的温度控制以及贮槽的液位控制 等。在实际使用中,只要选用带上、下限触头的 检测仪表、双位控制器,再配上继电器、电磁阀、 执行器等即可构成双位控制系统。
2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1.2 校正的方式
1.串联校正
如果校正装置Gc(s)串联在系统固有部分的前向通道中, 则称为串联校正。
3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1.2 校正的方式
2.反馈校正
将校正装置Gc(s)与需要校正的环节进行反馈连接,形 成局部反馈回路,称为反馈校正。
4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具有校正环节的系统框图
8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1.4 校正应用举例
校正前、后系统的伯德图
9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1.4 校正应用举例
校正前、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10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1.4 校正应用举例
结论:加入串联校正装置,降低系统增益后:
1)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得到改善,超调量下降,振荡 次数减少。
3.1.2 校正的方式
3.复合校正
复合校正是在反 馈控制的基础上, 引入输入补偿构 成的校正方式, 通常可以分为两 种:一种是引入 给定输入信号补 偿;另一种是引 入扰动输入信号 补偿。
5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3.1.3 常用校正装置
1.无源校正装置
无源校正装置通常是由一些电阻和电容组成的二端口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