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月考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涔.涔cén 包庇. bì苌.弘化碧 cháng 前合后偃. yǎnB.埋.怨 máī罪愆. qiān 羽扇纶.巾 lún 未雨绸缪. miùC.遗.赵王yí列观.gu..àn 杳.无音信yǎo 毋.wù庸置疑D.勾.当 gòu 雪茄.ji..ā左右皆靡.mí一蓑.s.uō.烟雨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金榜提名凤帘翠幕盗跖避匿B.良晨好景完壁归赵和谐宁谧C.良莠不齐吻颈之交淋漓努钝D.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伺候弥补3.给下列空白处填上恰当的一组词语是()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记得。
一切()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你()生萍儿,受了病,()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保留着,为的是不忘记你,弥补我的罪过。
A.都总由于因为总是全 B.总全都甚至于曾经由于都会C.都全由于因为都至今 D.总都甚至于因为总都4.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窦娥冤》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是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和残酷,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B.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
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沁园春”等,题目要依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C.曹禺,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另创作有《日出》《原野》《蜕变》等剧本,创作有小说《北京人》。
D.《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它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又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
5.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十年来,这座城市的“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一)周朴圆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圆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圆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圆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
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圆(苦痛)哦!鲁侍萍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
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圆(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圆(抬起头来)你姓什么?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周朴圆(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
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
你可以打听得她的坟在哪儿么?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周朴圆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周朴圆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圆怎么?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圆(惊愕)什么?鲁侍萍她没有死。
周朴圆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侍萍不过她被一个慈善的人救活了。
周朴圆哦,救活啦?鲁侍萍以后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晚死了。
周朴圆那么,她呢?鲁侍萍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周朴圆那个小孩呢?鲁侍萍也活着。
周朴圆(忽然立起)你是谁?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圆哦。
鲁侍萍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
周朴圆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周朴圆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鲁侍萍嗯,就在此地。
周朴圆哦!鲁侍萍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周朴圆不,不,谢谢你。
鲁侍萍她的命很苦。
离开了周家,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
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在学校里伺候人。
7.周朴园说梅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侍萍却说“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对这两人的对话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揭露了周朴园极力掩饰当年对侍萍始乱终弃的虚伪。
B.反映了周朴园因内心空虚而追忆当年的快乐与幸福的心态。
C.侍萍对周朴园的谎言愤怒万分,强压愤怒驳斥周的虚伪。
D.侍萍嘲讽的语言中含有对过去遭遇的回忆,也有内心痛苦的流露。
8.对下列舞台说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汗涔涔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突出人物心虚的一面。
B.抬起头来:借助行动描写写心理,揭示人物紧张心态。
C.喘出一口气:描写人物情态,写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平静。
D.惊愕:通过人物的神态,揭示人物疑虑不安的心态。
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鲁侍萍不直接告知自己的身份,是因为不愿提及那些给她情感和心灵以创伤的往事。
B.周朴园在与侍萍对话中所体现出来的虚情假义的一面,推动了戏剧冲突向前进一步发展。
C.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源于资本主义所倡导的门当户对的腐朽思想,特别是大年三十驱逐其出门,更揭示了资产阶级残忍的一面。
D.“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一句话所引起的周朴园的紧张神态,更加暴露出他性格复杂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2题。
(共9分)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
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
②褰裳:撩起衣裳。
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
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杳无穷极杳:深远B、修篁干霄干:冲C、延坐后堂延:延请D、履苍莽中履:鞋子11、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苫华表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第II卷(非选择题)三、(14分)13.在横线上默写原句(8分)(1)大江东去,,。
(2)故国神游,,。
(3),谁怕?。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5),到黄昏、点点滴滴。
,!(6)《雨霖铃》下阙中诗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最使人触动离愁别绪的两句是:。
(7)传说中让金主完颜亮垂涎三尺的杭州美景是“重湖叠巘清嘉,,。
”(8)《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 ___ ,”。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分)(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4分)四、现代文阅读(18分)病人(一)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二)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
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三)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四)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五)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
一遍一遍地摁。
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
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
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
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六)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话:“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