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九年级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30分)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冬天的北方寒风凛冽,大雪肆虐,一出门,我蓦地打了个寒颤,心想:“这时候,若能在温暖的屋子里,该是多么惬意啊!”只有红梅,不惧严寒,开放出殷红的花朵,在风雪中傲然挺立。
A.mòchàn xiàyānB. mùzhàn qièyīnC.mòzhàn qièyānD. mùzhàn xiày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在职业生涯的第20个赛季,洛杉矶湖人队科比•布莱恩特正式宣布他将在本赛季结束后退役,这引发了微信朋友圈持续的刷屏感慨。
B. 党中央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布署,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C. 西湖秀美的风景妇儒皆知,一到周末,在杭城读书的大学生常常邀上挚友前往西湖游玩。
D.“不就是等一场久违的雪吗?简直就是小提大作!”穿丝袜的摩登女笑得得意的背后藏着更多的是阴险。
世界迎合了她魅惑的性感,把她水性杨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虽然失意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服装设计两项题名。
B.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贪污分子绳之以法。
C.央视春晚上,蔡明将一个退休老人的形象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西湖边草长莺飞,春色宜人,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武亦姝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与陈更、李宜幸、张淼淼强强PK,以317分获得攻擂,最后战胜彭敏,成为冠军。
B.戛纳电影节将于2017年5月在杭州举办MIPCHINA国际影视内容高峰论坛,这是戛纳电视节品牌活动首次登陆中国。
C.网络之所以让那么多的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D.杭州举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同时将加强杭州的国际知名度,促进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5.古诗文名句填空。
(6分)①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③_________,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④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中抒发词人想要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有一个情节讲到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明英宗被俘,民族英雄于谦__________,_________。
(用《出师表》中的语句填写),坚守京师,解除了京师之围。
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6.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7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3分)阅读经典名著能启迪思想,引领人生。
读清代小说家_______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我们可以通过范进一幕幕啼笑皆非的悲喜剧,深切感受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读陈寿的《________》,我们看到了诸葛亮身在草庐之中,明察千里的睿智;读(作者)的《海底两万里》让我们了解了许许多多的海洋、地理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告诉我们了做任何事都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
(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面的题目。
(4分)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唐僧胆小懦弱、本性昏愚、忠奸不分;他不辨是非,总是听信猪八戒的挑唆;他对待妖怪心慈手软,对待除妖有功的孙悟空却用紧箍咒来折磨;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后,面对传经者索要的“人事”,他却不知反抗,唯唯诺诺,实在可气。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探究下面的图文材料,写一篇《快递垃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建议》。
要求:语言简洁连贯,字数在100字以内。
(5分)快递业迅猛发展,产生的垃圾带来很多问题。
环境志愿小分队组织了快递垃圾何去何从的实践活动。
以下是队员们从媒体找到的有关资料:(1)2016年快递邮件达到300亿件,其包装垃圾总量有400多万吨,但垃圾的实际回收率不足10%。
(2)常见的快递垃圾有纸箱,包装袋,胶带,运单,填充泡沫等。
(3)快递包装胶带的主要原料PVC(聚氯乙稀)埋在土里至少要经过上百年才有可能降解。
二(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8-15题。
(一)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杨慧(1)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2)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
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3)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
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
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4)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
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
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5)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6)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
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
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7)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
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
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
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8)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
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9)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
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
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10)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
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
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
”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
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11)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
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
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 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 ,四处透风。
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
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病这般严重!(12)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13)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
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14)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
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
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
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15)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8.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3分)9.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⑴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⑵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这句话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10.有人说第(11)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 请说明理由。
(4分)11.文中的“雪”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分)(二)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
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专家呼吁,在网络时代,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
而E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
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
这种“手写时代”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被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
①在某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应聘大学生的电子简历装帧精美,电脑编排功夫非同一般,但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连填表书写“聘任”的“聘”字都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
去年,某媒体记者在IT行业聚集区街头随便找行人做了个调查,让他们写出“尴尬”一词,结果十余位过路的大学生、高三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竟无一人能正确写出来,着实令人“尴尬”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