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次月考第Ⅰ卷原子量:C:12 O:16 Na:23 H:1 K:39 Cl:35.5 Al:2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1.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化合物的是()A.C3H6 B.C3H8 C.C4H8 D.C4H102.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一组溶液是A. NaOH和AlCl3 B.BaCl2和Na2SO4 C. NaAlO2和HNO3 D. Na2CO3和HCl3.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分离碘和酒精B.除去Cl2中的HCl C.实验室制氨气D.排水法收集NO 4.甲、乙两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都是其它层电子总数的2倍。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甲与乙处于同一周期 B.甲与乙处于同一主族C.甲与乙的单质都是原子晶体 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5.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族,Y、Z处于同一周期。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多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弱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乙醇或CCl4可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B.NaCl和SiC晶体溶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C.24Mg32S晶体中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1︰1D.H2S和SiF4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7.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 均为正整数)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B.若H n XO 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②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HCl;③用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④在试管中煮沸液体时加入一小块瓷片可以防止飞溅;⑤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检验溶液中的SO42-A.②③④B.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9.设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 n AB.一定条件下,0.1mol铁与0.1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3 n AC.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D.标准状况下,n A个NO分子和0.5n A个O2分子混合后气体的总体积为33.6 L10.向0.50 L 0.3 mol/L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CO2气体至溶液增重4.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重的4.4g为反应生成的溶质的质量B.溶质为Na2CO3C.溶质为Na2CO3、NaHCO3D.低温蒸干溶液,所得固体的质量为:原溶液中NaOH的质量+4.4g11.为检验某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12.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转移到N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形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元素的离子可表示成M2+ B. Z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N2C.Z的熔点较高 D.Z一定不溶于水13. 在离子 RO3n-中, 共有 x 个核外电子, R 原子的质量数为 A, 则 R 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A. A–x+n+48B. A–x+n+24C. A–x-n–24D. A+x-n–24 14.下列各组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量筒;⑦胶头滴管;⑧蒸馏烧瓶。
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①③⑦B.②⑥⑦C.①④⑧D.④⑥⑧15.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内容结论A 某物质的水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物质一定是碱B 某气体能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该气体一定是氯气C 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该溶液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第Ⅱ卷16.(9分)某同学按下列步骤配制500mL 0.2mol·L-1 KCl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⑴上述实验中使用容量瓶前应检验……………………。
⑵在进行④步操作时未将洗涤烧杯、玻棒的洗液转移至容量瓶,则配制溶液浓度……………(填写偏高、偏低、不影响)。
⑶若进行⑤步操作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则需……………………。
17.(11分)有短周期元素A、B、C、D、E,已知:①常温下,A元素的单质在空气或浓硫酸中,表面都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② B元素的原子序数比A元素大,其原子的次外层的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③ E与A同周期,C、D、E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B的固态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3)D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4)B元素与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用化学式表示):……………>…………………;(5)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元素的单质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
18.(14分)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气体的制取实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②③④⑤⑥⑦(1)气体制备时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下列各图所示装置,肯定不符合气密性检查要求的是……………。
(2)若用装置③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 ,烧瓶内装的试剂是_………___,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 …………… ,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填装置序号)。
证明氨气已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氮气和铜。
要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氮气(可含有少量的水),应使用上述仪器中的(填装置序号,并按气流方向从左向右列出):③→__…………_____________。
此时①中应盛放 ………… ,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指出下面3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19.(10分)(1)在下表用粗实线划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3(2)元素甲是第三周期ⅥA族元素,请在右边方框中按氦元素(图1)的式样,写出元素甲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电子层排布。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含有许多信息和规律。
下表所列是五种短周期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元素代号 A B C D E原子半径/m 0.16 0.143 0.102 0.089 0.074主要化合价+2 +3 +6,-2 +2 -2用元素代号..在表(1)中的标出它们的周期表中对应位置(4)上述A、B、E所代表元素的离子半径最大的为…………(填离子符号)(5)写出工业上制取A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20.(11分)有一乡村中学由于条件所限,仅有一大一小两种试管和稀硫酸。
甲、乙两个学生找来铝制废牙膏皮,各自设计了一种装置,制取并收集一试管氢气。
(1)哪个学生设计的装置比较合理?……………,用较合理的装置制取氢气,要使氢气充满收集氢气的试管,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2)实验室还可用……………代替稀硫酸与铝反应制取氢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必须与上述反应原理不相同)。
若用13.5g铝与适量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气体,可以制取氢氧化铝沉淀,若沉淀完全,至少需通入该气体体积…………………升(标准状况)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答题卷16.⑴。
⑵⑶。
17.(1);(2)第周期,第族;晶体类型是:;(3);(4)>;(5)。
18.(1)(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1,2,3(4)(5)。
20.(1),。
(2);升(标准状况)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参考答案16.①7.5 ②托盘天平 ③搅拌(或适当加热) ④转移过程中用玻棒进行引流 ⑤当加水至离刻度线1-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⑴容量瓶是否漏水 ⑵偏低 ⑶重新配制。
17.(1)Al 2O 3+2OH -===2AlO 2-+H 2O(2)3,ⅣA ;原子晶体(3)(4)HClO 4>H 4SiO 4(或H 2SiO 3)(5)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18.(1)D(2)碱石灰(或生石灰、NaOH 固体) 浓氨水 ⑥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试纸变蓝(或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有白烟生成) (3)④→⑦→①→② 稀硫酸 2NH 3+3CuO===3Cu+N 2+3H 2O(4)A .滴管口伸人试管中 B .试管口向上 C .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各1分 ) 19.(10分) (1)(3)(2)(4) O 2-(2分) (5)MgCl 2Mg+Cl 2(2分)20. 乙 将小试管伸入的试管底部,待小试管中充满气体后,再慢慢将大试管提起(2)NaOH 溶液 2Al+2OH —+2H 2O=2AlO 2—+3H 2↑ NH 3 ,33.616 S硫32 3S 23P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