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11.13化 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Cu 64选择题 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 .氯水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 .亚硫酸钠和硅酸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C .苯和环己烷使溴的水溶液褪色D .Al 2(SO 4)3溶液和NaHSO 4溶液与NaHCO 3溶液混合均放出CO 2气体 2.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0.2N AB .标准状况下,6.72L CO 2中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2N AC .标准状况下,30g NO 和16g O 2混合所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N AD .常温下,pH =2的醋酸溶液中所含有的H +数为0.01N A3.A 、B 、C 、D 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 与C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 能分别与A 、B 、C 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 、Y 、Z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B 、C 三种元素的原子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B .X 、Y 、Z 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降低C .分子式为A 6D 6的化合物,其分子中12个原子一定共平面D .分子式为A 2BC 2D 5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缩聚反应而生成高分子化合 4.右图是M 、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 2℃时往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M 和a 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 、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M 、N 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B .t 1℃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 、N 的饱和溶液C .t 2℃时,得到M 的饱和溶液、N 的不饱和溶液D .t 2℃时,M 、N 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5.常温下,K sp (CaSO 4)=9⨯10-6,常温下C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见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下CaSO 4饱和溶液中,c (Ca 2+)、c (SO 42—)对应曲线上任意一点B .b 点将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c (SO 42—)一定等于c (C a 2+)/ m o l ·L —1a 4⨯103b dc • •• • 5⨯10—33 10-3 mol·L—1C.a点对应的K sp等于c点对应的K spD.d点溶液通过蒸发可以变到c点6.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现象或反应原理解释A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铝箔对熔化的铝有较强的吸附作用B 合成氨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 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比镀锌铁易腐蚀锡比锌活泼D 2CO=C+O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该反应△H>0,△S<0 7.下列有关溶液中相关量的关系描述一定正确的是A.0.1 mol·L-1的KHA溶液,其pH=10:c(HA-)> c(OH-)> c(H+)> c(A2-)B.pH=2的盐酸和pH=12的Ba(OH)2溶液混合后:pH=7C.100mL1.0 mol·L-1Fe(NO3)2溶液和100mL2.0 mol·L-1 HNO3溶液混合后:c(NO3-)=2.0 mol·L-1D.pH相等的CH3COONa、NaClO、NaHCO3三种溶液:c(NaHCO3) >c(CH3COONa) >c(NaClO)8.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碳酸钠、氧气和硫酸为原料生产重铬酸钠(Na2Cr2O7·2H2O),其主要反应为:高温⑴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⑵2Na2CrO4+H2SO4Na2SO4+Na2Cr2O7+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⑴和⑵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⑴的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O·Cr2O3C.高温下,O2的氧化性大于Fe2O3小于Na2CrO4D.生成1mol的Na2Cr2O7时共转移7mol电子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H=+285.5 kJ·mol-1B.已知2C(石墨,s)+O2(g)=2CO(g);△H=-221 kJ·mol-1,则石墨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1C.已知N 2(g)+3H2(g) 2 NH3(g) ;△H=-92.4 kJ·mol-1,则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N2和3molH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放出92.4kJ的热量D.已知乙醇和乙烯的燃烧热分别为1366.8 kJ·mol-1和1411.0 kJ·mol-1,则乙烯水化制乙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4(g)+H2O(l)=C2H5OH(l) △H=-44.2kJ·mol-1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氨水吸收少量SO2气体:2NH3·H2O+SO2=2NH4++SO32-+H2OB.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中性:H++SO42-+Ba2+十OH-===BaSO4↓+H2O C.在H2O2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H2O2+6H+====2Mn2+ +5O2↑+8H2O D.溴乙烷与6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C2H5Br +OH-CH2=CH2↑+Br-+H2O 11.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A(g)+x 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B.8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min)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20min~40min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12.有M、N两溶液,各含下列14种离子中的7种:Al3+、Cl-、Na+、K+、NO3-、OH-、S2-、MnO4-、Fe3+、AlO2-、CO32-、NH4+、SO42-、H+。
已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则N溶液里的阴离子应该是A.OH-、S2-、CO32-B.MnO4-、SO42-、NO3-C.Cl-、NO3-、SO42-D.AlO2-、MnO4-、SO42-13.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和淀粉,不停地搅拌,有下列反应发生:① IO3-+ 5I—+ 6H+ →3I2 + 3H2O ② I2 + 2HSO3-+ H2O →2I-+ 2SO42-+ 4H+当反应进行到15min时,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
这一反应被称做时钟反应,有人用它来解释生物钟现象。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KIB.上述两个反应中,反应速率较快的是②C.时钟反应的快慢由反应②决定D.“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这一现象与①②的反应速率有关14.用下列装置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甲 乙 丙 丁A .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C .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D .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粗铝 纯铝 AlCl 3溶液 煤油FeSO 4溶液 NaOH溶液镁条氯酸钾二氧化锰和铝粉的混合物NaHCO 3Na 2CO 3Ca(OH)2三.(本题包括 2小题,共17 分)15.(6分)根据下表中序号1提供的探究样例,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要求方案尽可能简单)16.(11分)资料显示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反应时,硫酸可以被还原为SO2,也可被还原为氢气。
为了验证这一事实,某同学拟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压强为10lkPa,温度为0℃)。
(1)若在烧瓶放入1.30g锌粒,与c mol/L H2SO4反应,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在洗气瓶中加入1mol/L NaOH溶液的体积V≥_______mL,量气管的适宜规格是__________ ___mL。
(选填:200,400,500)。
(2)若1.30g锌粒完全溶解,氢氧化钠洗气瓶增重l.28g ,则发生反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若烧瓶中投入ag锌且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洗气瓶增重b g.量气瓶中收集到VmL气体,则有:ag/65g·mol-1=bg/64g·mol-1+V mL / 22400 mL·mol-1,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烧瓶中投入d g锌,加入一定量的c mol/L 浓硫酸V L,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测得氢氧化钠洗气瓶增重mg,则整个实验过程产生的气体中,n(H2)/n(SO2)=_____________ __(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四.(本题包括 3小题,共32分)17、(12的密闭容器,在控制两容器的温度相同且恒定的情况下进行反应:xC(g),℃向甲中通入4molA、2molB,达平衡时测得其中C的体积分数为40%;℃向乙中通入1molA、0.5molB和3molC,平衡时测得C的体积分数为W%。
试回答:(1)甲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2)若乙W%=40%,且建立平衡的过程中乙压强有变化,则x= ,乙中建立平衡时压强的变化为(填“递增”或“递减”)。
(3)若乙W%=40%,且平衡时甲、乙压强不同,则x= ,平衡时甲的压强乙的压强(填“大于”或“小于”),乙平衡时c(A)平= 。
(4)若x=4,则W% 40%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平衡时乙中的c(A) 甲中的c(A)。
18.(10分)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A BCDEFGIJK+H2OH CH2O高温H2O①②③④⑤请回答:(1)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用a (混合溶液的pH)来说明HA是强酸还是弱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