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图说历史及答题技巧
一.常见地图出题类型
1.借用地图考察地理方位或朝代疆域
2.借地图考察旅行或行军的路线
按图形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
地图型(形势图、布局图、分布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图画型(人物图、文物图、漫画、场景);
图表型(表格、公式、统计图)
3解题技巧
(1)把握关键词
(2)辨别地理方位
二.重点地图归纳
复习要求:
1.观察图片说出图片名称
2.思考你从图片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3.如果让你出题你会出哪些题目
三.图画型常见出题类型
人物场景
四.重要的人、物、场景归纳
复习要求:
1.说出图中所示人、物、场景
2.用一句话说出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或后人对他的评价
3.观察这些人、物、场景的共同之处,找出图片主题
五.图片材料题解题思路
(单图类) 一看+ 二结= 三作答
(多图类) 一看+ 二结+ 三通= 四作答
看:看问题、与图相关的文字注释和图的表面信息——获取直接信息点。
结:把所获信息与所学课本的基本史实相结合,揭示图片的暗含(本质)信息。
通: 探究多幅图片之间的联系,并揭示深层信息。
答:据问题选择所需信息作答。
六.中考历史题重要类型归纳
(一)图片材料题
1.地图类
2.人、物、场景类
3.表格、数轴类
(二).文字材料题
1.引用材料类
(三).组合选择题
学情分析
中考复习任务重时间紧,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有所遗忘很正常。
帮助学生筛选重要图片,有针对性的设计复习练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这节课将初中段重要图片归类复习,并设计了相应练习检测复习效果。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图片信息,获取必须的历史知识。
效果分析
通过比较历史地图上细微的区别,学生大致获知主要历史事件发展变迁的过程;通过复习重要历史地图,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并得到了有效的激发,自信心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当堂达标效果很好,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教材分析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着一段历史。
图片所储存的大量历史信息,将历史的片段连接起来,组合成为人类历史较为完整的画面。
图片与文字一样,完成了对历史的记载和传承,形成了人类对历史的基本印象,留下了历史现象的全部或者局部痕迹。
可以说,图片记录了历史,图片说明了历史,图片演绎了历史,图片也证明了历史。
通过图片的影相,直接、间接地记录、传承、证明在某些历史时间、历史空间及人类思想意识上发生的事实以及对事实的延伸。
按照图片记录的基本内容,其历史记忆功能包括直接记忆功能和间接记忆功能。
直接记忆功能是通过图片直接表达历史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功能。
主要分为:描述历史、记录历史和复制历史。
描述历史,是图片对历史的加工和创作,在历史的客观背景下,融入了作者的主观。
如古代的壁画,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图片),除了神话传说,有相当一部分是表述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现实生活场景的。
古代的岩画有具有与壁画类似的特点。
描述历史虽然接近历史,但是只能说真实的成分大于主观的成分,相对来说,其是对历史近似的还原。
记录历史,是图片对历史事实更加直观的反映,具有接近真实的效应。
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以图片记录历史的典范。
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是以图片记录历史的代表作,该画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画家通过严谨的写实描绘,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图片记录历史,其基本特征是希望以艺术的手段还原历史的真实,使人们在图片中感受历史的实际状况。
复制历史,并不是复制真实历史现象并将其还原,而是通过图片最直接、最忠实地摄录历史表象的方法。
初中段历史课本中的大量重要图片需要学生掌握。
评测练习
一读图,回答问题【白玉浮雕凝固历史】
(1)图一刻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2)图二所示事件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被认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该事件是什
二方寸之间记录历史】
(3)图三船只所示事件发生在今天的哪座城市?图四描绘的场景应该出现在哪一重大事件当中?
(4)如果要你概括从图三到图四的整个历史时期,你用一个什么名称比较合适?
课后反思
这节课归纳了初中段重要历史图表,并设计了出题类型,答题技巧,测评练习,学生已学会对图片进行适当的推理,能挖掘出隐涵其中的历史信息。
在运用图片的过程中还做到了把历史的发展和一定的地理环境联系起来。
由于信息量大,设计学生活动较少。
总之,当堂达标效果较好。
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㈠识与能力
1、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境想象。
2、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3、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
1、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2、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⒉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⒊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⒋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⒌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岁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