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下面我将从目标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这四个环节谈谈我对这一节课的理解和构思。
首先,我来说一说对教材的理解: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五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学生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以及“平行线”的继续,也是学生后期学习平移、平行四边形等相关几何知识的基础,并且从本节课起也要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符号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下来说说对学生的认识:七年级的学生在以前已经初步接触过平行线,对于平行线的画法
以及含义有了基本的掌握,但他们接触几何的时间并不长,认识只停留在事物表面,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同时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
难点确定为: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探索。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于是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 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对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判定
2. 经历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再来说一说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
教法选择: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取先让学生先动手画一画,再进行猜想验证最后讲评点拨,鼓励学生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总结归纳的方法真正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学法选择: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知道,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情景诱导
通过情境创设,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再提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再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2) 探究指导
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课堂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我设置了让学生观察猜想、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用符号语言表达结论等过程来探究本节课的内容。
这些探究过程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合作交流完成完成,完成后进入下一环节
(3)展示归纳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有问题的让同学间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再进行完善总结,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带入第四个环节。
(4)变式练习
此环节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都是基础知识的应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最后一题稍微有点难度,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5)自我总结
小结环节我设置了如下两个问题,(1、你学会了什么?2、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同伴注意的呢?)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对本节知识归纳总结,感悟点滴,从而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因为课堂是生成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调整。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