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数学总结归纳:解三角形专题

高一数学总结归纳:解三角形专题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专题8 解三角形
【考题回放】
1.设,,a b c 分别是A B 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则()2
a b b c =+是2A B =的
( A )
(A )充分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2
tan
=+,给出以下四个论断:
① 1cot tan =⋅B A
② 2sin sin 0≤+<B A ③ 1cos sin 22=+B A ④ C B A 222sin cos cos =+
其中正确的是( B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在△ABC 中,已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2
tan
2
tan
32
tan
2
tan C A C A ++的值为
__________3.
4.如果111A B C ∆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222A B C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 A .111A B C ∆和222A B C ∆都是锐角三角形 B .111A B C ∆和222A B C ∆都是钝角三角形
C .111A B C ∆是钝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锐角三角形
D .111A B C ∆是锐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钝角三角形
5.己知A 、C 是锐角△ABC 的两个内角,且tanA, tanC 是方程x 2-3px+1-p =0 (p≠0,且p ∈R),的两个实根,则tan(A+C)=_______,tanA,tanC 的取值范围分别是___ _ 和__ ___,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3;(0,3);(0,3);[
3
2,1)
6.在ΔABC 中,已知6
6cos ,3
64=
=
B AB ,A
C 边上的中线BD=5,求sinA.
【专家解答】 设E 为BC 的中点,连接DE ,则DE//AB ,且3
6221=
=
AB DE ,
设BE=x 在ΔBDE 中可得2
2
2
2cos BD BE ED BE ED BED =+-⋅∠,
x x 6
63
6223
852


++
=,解得1=x ,3
7-=x (舍去)
故BC=2,从而3
28cos 22
2
2
=
⋅-+=B BC AB BC
AB AC ,
即3
21
2=
AC 又6
30sin =
B
,故
2sin A
=
,70
sin =
A
【考点透视】本专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热点透析】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主要帮助考生深刻理解正、余弦定理,掌握解斜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
(1)运用方程观点结合恒等变形方法巧解三角形;
(2)熟练地进行边角和已知关系式的等价转化;
(3)能熟练运用三角形基础知识,正(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与三角函数公式配合,通过等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价转化或构建方程解答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范例1】【文】在△ABC 中,若tanA ︰tanB =22b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 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正弦定理可推得
∵A 、B 为三角形的内角,∴sinA≠0,sinB≠0.
∴2A =2B 或2A =π-2B ,∴A =B 或A +B =
2
π

所以△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晴】三角形分类是按边或角进行的,所以判定三角形形状时一般要把条件转化为边
之间关系或角之间关系式,从而得到诸如a 2
+b 2=c 2, a 2+b 2>c 2(锐角三角形),a 2+b 2<c 2(钝角三角形)或sin(A -B)=0,sinA =sinB ,sinC =1或cosC =0等一些等式,进而判定其形状,但在选择转化为边或是角的关系上,要进行探索.
【范例2】 【文】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
2
2
74sin cos 2
2
B C A +-=
.
(1)求角A 的度数;
(2)若a =3,b +c =3,求b 和c 的值.
解析 2
7
(1)4s i n c o s 2180,
:
22
B C
A A
B
C +-=++=︒由
及得 22
2
72[1cos()]2cos 1,4(1cos )4cos 5
2
14cos 4cos 10,cos ,2
0180,60B C A A A A A A A A -+-+=+-=-+=∴=︒<<︒∴=︒ 即
22
2
2
2
2
22
(2):cos 211cos ()3.
222
312
3:2 :.
221b c a
A bc b c a
A b c a bc bc
b c b b a b c bc bc c c +-=+-=∴
=∴+-=+===⎧⎧⎧=
+==⎨⎨⎨===⎩⎩⎩
由余弦定理得代入上式得由得或
【点睛】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斜三角形中应用比较广泛.
【范例3】已知△ABC 的周长为6,,,BC C A AB
成等比数列,求
(1)△ABC 的面积S 的最大值;
(2)BA BC
的取值范围.
解析 设,,BC C A AB
依次为a ,b ,c ,则
a+b+c=6,b²=ac .
在△ABC 中得222
22
21cos 2222
a c b
a c ac
ac ac B ac
ac
ac
+-+--==

=,
故有03
B π
<≤
.又6,2
2
a c b
b +-=
≤=从而02b <≤.
(1)2
2
111sin sin 2sin
2
2
2
3
S ac B b B π
=
=≤⋅⋅=
m ax S =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22222()2cos 22
a c
b a
c ac b
BA BC ac B +-+--===
22
2
(6)3(3)272
b b
b --=
=-++.
02,b <≤ 218B A
B C ∴≤<
. 【点睛】 三角与向量结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亮点.问题当中的字母比较多,这就需要我们采用消元的思想,想办法化多为少,消去一些中介的元素,保留适当的主变元.主变元是解答问题的基本元素,有效的控制和利用对调整解题思路是十分有益处的.
【变式】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BC 的外接圆半径R=3,且满足
B
C
A B
C sin sin sin 2cos cos -=
.
(1) 求角B 和边b 的大小; (2) 求△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 (1) 由
B
C
A B
C sin sin sin 2cos cos -=
整理得sinBcosC+cosBsinC=2sinAcosB
∴sin(B+C)= 2sinAcosB ∴sinA =2sinAcosB ∴cosB=2
1 ∴B=
3
π
∵ b=2RsinB ∴b=3 (2)∵ABC ∇S =)3
2sin(
sin 33sin sin 3sin 21
2
A A C A R
B ac -==
π
⎥⎦

⎢⎣⎡+-=
21)62sin(233πA ∴当A=
3
π
时, ABC ∇S 的最大值是
4
39 .
【点睛】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范例4】某观测站C 在城A 的南20˚西的方向上,由A 城出发有一条公路,走向是南40˚东,在C 处测得距C 为31千米的公路上B 处有一人正沿公路向A 城走去,走了20千米后,到达D 处,此时C 、D 间距离为21千米,问还需走多少千米到达A 城?
解析 据题意得图02,其中BC =31千米,BD =20千米,CD =21千米,∠CAB=60˚. 设∠ACD = α ,∠CDB = β .在△CDB 中,由余弦定理得:
7
120
21231
20
21
2cos 2
2
2
2
2
2
-
=⨯⨯-+=
⋅⋅-+=BD CD BC BD
CD
β,
7
34cos
1sin 2
=-=
ββ.
()CDA
CAD ∠-∠-︒=180sin sin α
()β+︒-︒-︒=18060180sin
()14
352
37
12
17
3460sin cos 60cos sin 60sin =

+

=
︒-︒=︒-=ββ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