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际关系
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3.有助于护士的自我认识 4.有利于收集病人资料 5.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6.有利于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仪表 美丽的仪表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
从而容易对交往的对象产生好感。
互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所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概念解析: 前提:相互认知 特征:情感互动 手段:交往行为 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和距离
人际关系特征:
1.人际关系的心理需求性
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状态,是由社会 需要的满足程度决定的
2.人际关系的情感互动性
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还会引起不同的情 感体验,影响人的行为效率
2.空间距离 人与人在空间距离上接近,越
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
3.交往频率 次数越多,越可能建立密切的
关系。内容和态度至关重要。
4.相似性 相似的人们容易相互吸引。态度
最重要
5.互补性 当交往双方的特点或需要正好成
为互补关系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6.能力 能力出众的人本身就具有吸引力
7.个性品质 优良的个性品质具有更持久的
第二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第三节 人际关系理论
教学目标
掌握人际关系特征 掌握良好人际关系意义 掌握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熟悉人际关系的概念 熟悉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辩证关系 熟悉人际关系理论 了解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概述 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
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与他人形成否定的相互关系,产生焦
虑,于是就倾向 于形成低社会行为,在行为表现上倾向于内部
言语,倾向于摆脱相互作用而与人保持距离,拒绝参加群体活
动。如果个体在早期的成长经历中社会交往过多,包容需 要
得到了过分的满足的话,他们又会形成超社会行为,在人际交
往中,会过分地寻求与人接触、寻求他人的注意,过分地热衷
人际交往的需求:
主动
舒茨《人际行为三维理论》
包容的需求
被动
控制的需求
情感的需求
包容需要
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
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
若是社会交往的经历过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正常的交往,
儿童与同龄伙伴也缺乏适量的交往,那么,儿童的包容需要就
于参加群体活动。相反,如果个体在早 期能够与父母或他人
进行有效的适当的交往,他们就不会产生焦虑,他们就会形成
理想的社会行为,这样的个体会依照具体的情境来决定自己的
行为,决定自己是否 应该参加或参与群体活动,形成适当的社
会行为。
支配需要
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 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个体在早期生活经历中,若是成长于既有要求又有自 由度的民主气氛环境里,个体就会形成既乐于顺从又 可以支配的民主型行为倾向,他们能够顺利解决人际 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 确定自己 的地位和权力范围。而如果个体早期生活 在高度控制或控制不充分的情境里,他们就倾向于形 成专制型的或是服从型的行为方式。专制型行为方 式的个体,表现为倾 向于控制别人,但却绝对反对别 人控制自己,他们喜欢拥有最高统治地位,喜欢为别 人做出决定服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过分顺从、 依赖别人,完全拒绝支配 别人,不愿意对任何事情或 他人负责任,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这种人甘愿当配 角。
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 舒茨认为,上述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都可以转化
为行为动机,使个体产生行为倾向,而个体在表现三 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种情 况,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倾向就可以被划分为六种。
人际关系行为倾向
需要
情感需要
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 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当个体在早期经验中没有获得爱的满足时,个体就会 倾向 于形成低个人行为,他们表面上对人友好,但在 个人的情感世界深处,却与他人保持距离,总是避免 亲密的人际关系若个体在早期经历中,被过于溺爱, 他就会形成 超个人行为,这些个体在行为表现上,强 烈地寻求爱,并总是在任何方面都试图与他人建立和 保持情感联系,过分希望自己与别人有亲密的关系而 在早期生活中经历了适当的关心和爱的个体,则能形 成理想的个人行为,他们总能适当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能适量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接受别人的情感,又不会 产生爱的缺失感,他们 自信自己会讨人喜爱,而且能 够依据具体情况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与他 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舒茨认为这三种基本的需求是人类成长的关键 他们必需同时被满足,任何一个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都会造成个体心理上的创伤,而这种未能满足的需 要可能就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如果儿童时 期的包容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那等到长大之后就会去 网络中寻找能接触、寻找或者隶属于某个群体,由 于网络的匿名性你可以不用担心会有人知道自己是 谁,可能在你玩游戏的公会里一名成员是你的朋友 或者是你的同学你也不一定知道。如果个体在早期 生活中的权利需求被压抑,被过度的压制那么个体 只能去虚拟的世界里寻找一种平衡。如果个体的童 年生活不能和别人建立合适的情感需要,等到长到 之后缺乏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那也只能去网络中 寻找了。
人际吸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辩证关系
1.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是人际沟通最直接的 目的和结果
2.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顺利交往与沟通的基 础和条件
3.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 点
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8年提出人 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 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 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 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 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 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