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闽南理工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闽南理工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闽南理工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闽南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石狮华景集团投资创办,福建省人民政府管理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其前身为1998年5月石狮华景集团与长春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石狮长兴工业学校,2001年5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泉州光电信息职业学院。

200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本科高校,定名为闽南理工学院。

2012年5月,获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5年12月,学校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地处我国著名侨乡、“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福建省泉州市,坐落在著名的石狮市宝盖山风景区。

学校举办者、法人代表是全国政协委员、石狮华景集团董事长、港澳同胞许景期先生。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现任校长潘世墨教授是厦门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吴永年研究员是华侨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学校占地面积72.8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52万平方米,固定总资产总值8.58亿元。

学校现有在校生15100人,教师842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

学校设有光电与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等10个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开设27个本科专业,构成以工学为主,涵盖理、经、管、文、教育、艺术等学科专业群。

目前,学校有光学工程、电气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13类29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学校的办学成绩与特色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委,泉州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2015年《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重要媒体记者采访、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成绩和办学特色。

2016年学校潘世墨校长、吴永年书记根据学校的发展历程,总结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在核心刊物中国高等教育上发表署名文章《民办大学如何“借势”兴学》。

一年来,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全面推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办学定位类型定位:应用型大学。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

学科专业定位: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重点发展与地方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形成以工科为主,工、理、经、管、文、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泉州、面向福建;服务地方、对接行业。

学校发展目标:稳定办学规模,注重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学校综合实力。

到2020年,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8000人以内,初步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学校。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目前有27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型理工科专业12个,占44.4%;应用型文管类专业10个,占37.3%;其他类专业5个,占18.3%,学科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

表1-1 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三)全日制在校生情况截止2015年底,全日制在校生15100人,其中本科生14799人,占全日制在校生98%。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情况2015年,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录取本科新生4329人,其中在福建省录取3986人,在其他省录取343人(分布在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甘肃、四川、西藏、新疆等16个省市自治区)。

从2015年招生情况看,生源质量较前几年有明显提升,新生报到率为88%。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数量与结构1. 师资队伍数量与师生比学校现有教师842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兼职教师337人(折合169人),生师比17.9:1.2. 师资队伍结构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职称教师的有204人,占专任教师的30.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55人,占专任教师的52.9%。

师资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基本合理,能满足教学需要。

表2-1 师资队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情况表2-2 师资队伍学位结构情况表2-3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情况表2-4 师资队伍学缘结构情况3. 培养培训学校制定《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管理办法》等制度,出台了一系列调动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的优惠政策,在职教师攻读研究生并取得学位后,学校给予9000元学费补贴。

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具有长期海外工作经验的外籍专家专职负责全校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2015年开展常规培训、教师创新创业专项培训36次,培训教师2658人次;对企业、行业兼职教师提出明确的执教纪律和能力要求,并进行任前辅导。

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已经走上制度化轨道。

4. 教学水平学校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制定并逐步完善教学管理规范,建立了教学检查、教学督导等制度,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的管理与考核。

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培养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得到较快提高。

学校教师《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实践与创新》、《基于闽南服装产业人才需求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应用》两个项目获得福建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光机电相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税法〉第3版(教材)》两个项目获得福建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5年学校承担县市、地市、厅级科研项目114项,获准实用新型专利1项。

(二)教学条件现有建筑面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图书资料、教学经费投入等指标均达到国家合格标准。

各类教学基本设施管理规范,利用率高,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 教学用房校园总占地面积77.84万平方米,生均51.55平方米;学校建筑总面积48.5万平方米,生均32.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附属用房22.58万平方米,行政用房3.3万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2.62万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总面积13.14万平方米,生均8.7平方米。

2. 仪器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20万元,生均5245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48.46万元;教学用计算机2827台,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18.72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为9467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为62.7个。

3. 图书资料纸质图书总量121.6万册,生均80.6册;当年新增纸质图书6.2万册,生均4.1册。

注重加强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供学生使用的电子图书52万册,购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5个。

4. 校园网学校建有1000兆(MB)主干的校园计算机网络,构建校园网与Internet融合,并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EDU),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互联互通,出口总带宽200 Mbps的教学基础网络体系。

校园有线网络接入信息点4000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4000GB。

两个校区实现网络全覆盖,校园网整体运行安全稳定,基本满足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网络资源的存储需求,便于师生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5. 经费投入学校坚持办学资金向教学工作倾斜,教学经费投入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2015财政年度,教学日常运行运行支出总额为3344.52万元,占学费收入的13.2%。

2015年教学经费概况三、教学建设与改革(一)教学建设1. 学科(专业)建设学校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出发,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不同时期经济产业发展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27个,形成了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教育、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

重点设置建设与泉州市、福建省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及高端服务业相对接的专业(群),初步建立了与地方产业紧密对接的6个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

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情况一览表2. 课程建设按照“分类建设、突出重点、梯度推进、强化应用”的课程建设思路制定课程建设规划,重点扶持具有一定基础、受益面大的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

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门,《现代制图》等校级精品课21门,《通信原理》等校级合格课程400门,《自动控制原理》等双语课程5门。

学校重视开设选修课。

2015来,开设选修课160门次,选修学生达17000次。

3. 教材建设学校制定了《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严把教材质量关;重点支持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出版;适时举办精品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展览,选用高质量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学校、学院(部)均将教材建设纳入到本单位教学工作规划与计划,加强对项目的申报、推荐与实施工作的管理、检查和监督,完善了教材选用和质量评估制度。

鼓励教师编写和出版教材。

2015年,教师出版专著2部,编写教材10部。

坚持按“教师推荐、学院(部)审核,教务处审批”程序,规范课程教材选用,并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

4. 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学校成立实验教学中心,制定《实验室管理办法》,统筹实验室管理。

制定了《实验教学工作规范》、《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实验教学质量标准》,规范实验项目设置、实验教学过程、实验考核办法与教学质量评价。

学校推行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倡导开设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

修订完善实验教学大纲,编印实验指导讲义,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2014—2015学年度实验开出率为92.01%,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套比较完善,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利用率较高。

(2)实习实训学校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推进以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为主要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制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按照“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模块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化”的思路,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15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在校内建设10个实践教学基地,保障实习实训时间;五是加强实习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岗位认知与解决问题能力。

(3)社会实践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2个学分的社会实践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