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额拨款预算单位,近三年,国家财政经费投入维持 在较高水平:2014 年学校获得国家财政拨款 38764 万元,2016 年增加到 41113 万元,较 2014 年提高了 6.06%。北京市通过市级专项拨款为学校提供持续资金 支持,近三年学校累计获得市级专项财政拨款 6887 万元,构成学校收入的重要 来源。
(二)人才培养
1.《北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6 版)正式执行
根据我校 2016 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6 级本科生须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修
4
读学科方向课程或任意选修课程。学生须从历史学、政治学、文学、法学、经济 管理、国际商务、语言学、翻译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十个方向中选择一个方向 3 门必选,3 门自选共 12 学分课程,或者两个方向各 3 门必选共 12 学分课程。
(二)教授担任本科生课程情况
根据学校《关于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暂行规定》,要求在编在岗教授每 学年至少为本科学生主讲一门课程。学校提倡知名教授为低年级本科生上课,特 别是新生研讨课。职称评聘中严格执行“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2016-2017学年, 教授70人(55.56%)、副教授184人(76.03%)为本科生授课605门,占本科教学 总课程的46.93%。
1
其中,统招第一批次共有 17 个专业、方向和 1 个大类招生,总计录取 622 人。我校在全国 31 个省市录取平均分数线超重点线以上 90 分,其中 17 个省市 超出 100 分以上。一志愿录取率前五名分别为:西班牙语 94%、法语 74%、英语 74%、德语 63%、国际经贸 60%。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校共有专任教师 676 人,生师比为 17.36。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 学缘结构特点如下:
学校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126人,占比18.64%;副高级职称228人,占比 33.73%。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52.37%)高于同类院校的比例,略低于高等教 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2016年211院校高校常模数据(56.62%)。专任教师中具 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1人,占比59.32%;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39人,占比35.36%; 与上一年统计数据相比,博士学位比例提高4.38%。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青年教 师430人,占比63.61%,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137人,占比20.27%。专任教师中 本校学缘的有282名,占比41.72%;外校学缘394名,占比58.28%,其中境外高校 学缘128名,占比20.41%。
表 1 2012-2016 年学校经费来源概况(单位:万元)
来源 财政拨款 学费收入 科研收入 捐赠收入
其他 合计
(四)教学设施情况
2014 年 38764.23 33035.00 1027.76
499.38 16709.37 90035.74
2015 年 45603.12 31309.95 1032.56 1101.65 20464.44 99511.72
在获得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学校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2014 年 至 2016 年学校学费收入从 33035 万元增长到 46377 万元,增长 40.39%;其他收 入中的学校下属企事业单位上交收入从 2014 年的 10060 万元、2015 年的 10156
2
万元到 2016 年的 10671 万元。此外,近三年,学校教育基金会募集资金总签约 金额 3.64 亿元,实际到账金额 9196 万元。
2016 年 41112.91 46376.89 1127.73
832.97 21264.54 110715.04
学校实现了全校公共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建成同声传译实验室、数 字语言实验室、金融实验室、外交谈判实验室、模拟法庭等各类专业实验室 59 个。学校还承担了中国外语教育资源库建设的主要任务,已经建成学科门类较为 齐全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包括 13 个学科 70 余个语种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并建成 具有北外特色的通识教育资源平台、北外大讲堂等特色鲜明的优质校本资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2017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 学年,学校以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 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在努力做好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准备工作 的同时,继续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非通用语种战略布局,着力 打造北外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进一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本 科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办学目标,培养复语型、复 合型、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研究和传播中外优秀文化,探索新知,推动世界文 明多样性发展。致力于成为实施国家多语种发展战略的高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 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引领者、服务国家全球战略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智库、 促进中外优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 案》)。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根据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办学历史和特色以及学生发展需求,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德树人工作,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中 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复语型、高 层次国际化人才(《北京外国语大学章程》)。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及在校生情况
学校有 18 个本科教学单位,本科专业 97 个,其中 83 个外语专业,76 个为 非通用语专业,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目前我国覆盖语种最多的非通用语建 设基地,是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普通本科在校生 5088 人,研究 生 2559 人,学历留学生 932 人。全日制本科生占比 59.3%。
表 2 学校教学设施基本情况


教室(平米)
图书馆(平米)

实验室、实习场所(平米)
学 行
专用科研用房(平米)
政 用
体育馆(平米)

会堂(平米)
教学用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平米)
学生宿舍(平米)
学生食堂(平米)
生 均
生均图书(册)
教 学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
资 源
百名学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数(台)
生均宿舍面积(平米)
(三)本科生生源质量情况
2017 年我校本科计划招生 1375 人,实际录取 1370 人,其中保送生 204 人, 高水平运动员(游泳)6 人,国家专项 100 人,高校专项 26 人,统招提前批次 350 人(包括综合评价招生和普通提前批次),统招一批次 622 人,内地新疆、 西藏班 32 人,少数民族预科生转入 15 人,新疆协作计划转入 15 人。男生 292 人,占比 20%,女生 1078 人,占比 80%。
学科方向课程是我校进一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 举措。课程的开设弥补了我校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科训练的不足,拓宽了学生学习 的基础,培养了学生思辨和跨文化能力。学科方向课进一步打破了专业壁垒,为 合理利用全校教学资源培养本科生做出了有益尝试。
2 通识教育
1)新生研讨课 为了帮助大一新生提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科兴趣,提高思辨能力和交流能力,2016 年,学
校开始大力建设新生研讨课,将文献阅读、口头报告和讨论、分析性写作有机结 合起来,将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批课 程共立项 43 门,第二学期开设 34 门,分布在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六大模块。 课程开设一学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北外读本》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培养学生潜心阅读,踏实治学的精 神,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校园风气,使学生真正从精神上和学识上走向成 熟。2016 年 10 月,学校启动《北外读本》编写工作,旨在通过北外特色的经典 阅读方案,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北外读本》内容涉及历史与哲学 等六个板块,包括 63 本推荐书目的导读、选篇、思考问题及延展阅读书目。2017 级新生报到时每人获赠一套。我们还将通过讲座、读书会和读书报告比赛等多种 方式推动经典阅读计划的实施。 3)暑假国际小学期
本学年,教务处举办了主题为“中西文化交流史”和“走进艺术的世界”的
5
校园文化讲座,为全校师生呈现了 12 讲高质量的讲座。讲座信息如下:
表 4 2016-2017 第一学期“中西文化交流史”校园文化系列讲座
时间
讲座人
讲座题目
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北大
9 月 27 日
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唐史研究 行走在丝绸之路上
11 月 8 日
任,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 明清之际的中学西传
副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11 月 15 日
基本情况 26536.68 24500 8339.17 817 19345 3507 21174.56 76462.2 8304.4 128 7965 46 8.9
3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 24500 平方米(含日研中心分馆),全部采用一门式 全开架借阅管理模式。全校图书馆藏书总量 136 万余册,其中外文原版图书 62 万余册,涵盖 60 个语种;期刊 1144 种(外文期刊 507 种);数据库 78 个(外文 数据库 52 个);电子书 120 万余册(外文电子书 34929 册);电子刊 34400 种 (外 文电子刊 24425 种);自建北外学位论文、多媒体数据库等 9 个;开放获取数据 库 50 个。
为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我校于 2016 年起举办了“暑假国 际小学期”。2017 暑假国际小学期于 2017 年 7 月 3 日至 28 日开展。本次共邀请 了来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波兰、捷克、塞尔维亚等 14 个国家的 32 位国际一流专家前来授课。课程内容涵盖语言学、政治学、经济 学、历史学、商科、公共关系、区域发展、传播学、中国研究、艺术等领域。32 门课程中有 3 门课程以德语授课,2 门以西班牙语授课,其余以英语授课。今年 参加我校暑期小学期选课的人数达 500 人次,不仅有我校学生,还有来自天津外 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经 贸大学等院校的学生,以及来自 8 个国家 12 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 4)校园文化系列讲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