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说文解字》: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长江大学教科系
2.西方: 英文是education,法文是education,德文是 erziehung,均出自拉丁文educere一词。Educere 这个词是“e”和“ducere”两个字构成,“e”指 从某个地方出来,“ducere”是引导,二者合起来 就是引导或启发之意。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 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 转变为现实。
2.外国: 苏格拉底: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品德 亚理士多德:教育是“形成人的理性”,从而“使 天性、习惯和理性协调统一” 夸美纽斯:教育是使人有效率地从事现世生活并为 来世生活作准备 斯宾塞:教育是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 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教育是使人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 法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卡尔·雅斯贝尔斯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 . 英国哲学家丹尼尔·约翰·奥康纳:教育是指在学校 和大学等机构进行的训练.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
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
动, 。
长江大学教科系
二、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界既不会制造工具、自觉地改造自然,没 有什么改造自然的经验,也没有语言借以传授经验,因而不可 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含义有6种:
1.教育。2.教导;指点。3.告诉。4
.教练:训练。5.政教;教化。6.通
“效”,相仿。
长江大学教科系
像妇女养育孩 子之形
“育”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含义有4种: 1.生育。2.抚养。3.培养;教育。4.生长 ;成长。
长江大学教科系
在古汉语中,教育一词最早出 自《孟子·尽心篇》。“君子有 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焉。父 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负于天,俯不诈于人,二 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三)教育的现代化、民主化与国际化
(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大学教科系
终身教育——在人的一生各阶段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 和。从时间上看,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从教育形式 上看,则应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 社会教育。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 导方针。
教育民主化——按照民主的要求改造教育或学校工作 的各个方面,使之处处体现民主的精神,成为民主实 践的典范,培养民主公民的摇篮。即以民主的精神去 改造教育,重建学校。
3.联合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于1976年编定了《国 际教育标准分类》确定了基于统计目的,适用于统 计分类方法的“教育”范围。该“标准”给教育确定的 定义和划定的范围是:“本标准分类所持的‘教育’不 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是认为教育是有组织地 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
长江大学教科系
“……动物仅仅利用外面的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 自然改变;而人则以他所引起的改变来迫使自然界服务于他自 己的目的,来支配自然界。”——恩格斯
长江大学教科系
(二)中外对“教育”一词的认识
1.我国:
孔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统治手段 荀子:教育是以善教人 《学记》:教育是长善救失。 《中庸》:教育就是将社会的伦理纲常加以推广和实 行。 朱熹:教育是让人“明天理,灭人欲” 蔡元培:教育是发展人的能力和完善人格。 杨贤江:教育“是帮助人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1928年出版的《中国教育辞典》:“教育之定义,有 广狭两种;从广义而言,凡是影响人类身心之种种活 动,俱可称为教育;就狭义而言,则惟用一定方法以 实现一定之改善目的者,始可称为教育。”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古代希腊: 雅典教育——文法学校主要教授读、写、算等知识, 弦琴学校则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在古典时期, 文法、音乐教育往往是在弦琴学校中结合进行的)。 斯巴达教育——培养武士。掷铁饼、投标枪、格斗
长江大学教科系
古代罗马: 共和时期:骑士教育、文雅教育与演说家教育 帝国时期教育:文法学校,修辞学校、教义学校
不仅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 还担 负有培养生产工作者 的任务
古典人文科学和 主要内容——自然科学的内
治人之术
容增多
个别教育
班级授课
落后单一
多样、先进、现代化
脱离,学生的思想 和生活被限制在 狭小天地里,是 一种封闭式教育
不再受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
系统
长江大学教科系
教育(广义):广义的教育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
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 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 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 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教育(狭义):特指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
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长江大学教科系
一、教育的概念
(一)词源学考察 1.中国:教和育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为象形文字
左下方表示孩子,是教 的对象,左上方表示占 卜活动,是教的内容, 右下方表示手,右上方 表示鞭子或棍子,是教 的过程或手段,合起来 表示成人督促、惩戒孩 子的学习行为。
长江大学教科系
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异同
类别 与生产的关系
教育的对象
教育的任务
教育主要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的方法 手段
与社会生活 的关系
古代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
脱离
紧密联系,越来越紧密联系
为统治阶级垄断, 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垄断,
具有阶级性
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
为阶级统治培养 统治人才
长江大学教科系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三)近现代社会制度化教育
1.近代教育的萌芽 2.近代双轨学校制度的建立。教育制度的建立。 3.现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商品性 生产性 科学性 民主性 多样性 可变性
三、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以终身教育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