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一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3题;共97分)1. (2分)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常温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Mg2+、SCN-、Cl-B . c(H+)/c(OH﹣) =1×10-12的溶液中:K+、Na+、CO32-、NO3-C . c(Fe2+)=1 mol•L-1的溶液中:K+、NH4+、MnO4﹣、SO42-D .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NH4+、SO42﹣、HCO3-2. (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 干燥的NaCl晶体不能导电,所以它不是电解质B . 食盐水能导电,所以食盐水是电解质C . 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D . 一种化合物如果不是电解质,那么它也不一定是非电解质3. (2分) (2017高一上·无锡期末) 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A . Na Na2O2 Na2CO3B . MgCO3 MgCl2溶液 MgC . Al2O3 Al(OH)3 AlCl3D . S SO3 H2SO44. (2分) (2018高一上·肇庆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生铁和钢都属于合金B . 明矾可用作混凝剂去除水中的悬浮物C . 食盐水、稀豆浆、蔗糖水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 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可用于游泳池的消毒5. (2分) (2016高一上·保定期末) 当光束通过稀豆浆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表明稀豆浆属于()A . 浊液B . 溶液C . 纯净物D . 胶体6. (2分) (2017高二上·溧水期中)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 小苏打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B . Cl﹣的结构示意图:C . H2O的电子式:D . 乙烯的最简式:C2H47. (2分)下列物质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 B C D物质液氨碳酸钙氯化钠浓盐酸用途制冷剂抗酸药防腐剂刻蚀玻璃A . AB . BC . CD . D8. (2分)实验室欲配制100mL 1.0mol/L 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 用托盘天平称量Na2CO3•10H2O晶体10.6g,倒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溶解B . 当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后,立即用玻璃棒引流转移至容量瓶中C . 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D . 若配制时,俯视液面定容,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9. (2分)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3g②(a+b)×189g③(a+b)mol ④Vc﹣9a+b/3)mol.A . ①④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10. (2分) (2017高一上·嘉兴期末) 下列仪器对应名称不正确的是()A . 蒸馏烧瓶B . 冷凝管C . 蒸发皿D . 分液漏斗11. (2分) (2016高一上·乐山期中) 分类方法在化学教材必修I中出现,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 . ①②B . ②④C . ①③D . ③④12. (2分)(2017·白山模拟)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一定条件下,将1molN2和3molH2混合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NAB . 1L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阴离子的总数大于0.1NAC . 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 ,当有2molFe2+被氧化时,消耗Cl2的分子数为NAD . 1mol﹣CH3中所含的电子总数为10NA13. (2分) (2016高一上·腾冲期中)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B . 1mol N2的质量为28g/molC .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D . 1mol氧的质量等于16g14. (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 将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B . 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C . 铁与FeCl3溶液反应:Fe+Fe3+═2Fe2+D . 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Ba2++SO42﹣═BaSO4↓15. (2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期末)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是()A . 溶液B . 乳浊液C . 胶体D . 悬浊液16. (2分) (2018高一上·太原期末) 新制氯水中不含有的粒子是()A . Cl2B . H+C . Cl-D . H217. (2分) (2016高三上·武清期中)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 碳酸钠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O32﹣+2H2O=H2CO3+2OH﹣B .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C . 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Ba(OH)2=Ba2++2OH﹣D . 向含Al(OH)3白色沉淀的溶液中不断通CO2沉淀逐渐溶解18. (2分)下列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 蒸发B . 过滤C . 蒸馏D . 分液19. (2分) (2016高一上·临沂期中) 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 K+、Cu2+、NO3﹣、SO42﹣B . K+、Na+、Cl﹣、CO32﹣C . Zn2+、NH4+、NO3﹣、Cl﹣D . K+、Na+、MnO4﹣、SO42﹣20. (2分) (2017高一上·绍兴期中) 如图表示1g O2与1g X气体在恒压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体积(V)与温度(T)的关系,则X气体可能是()A . C2H4 (气)B . CH4C . CO2D . NO21. (2分) (2018高一上·台州月考)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NA个H2分子占有的体积一定为22.4 LB . 标准状况下,22 g CO2与11.2 LH2O含有相同的原子数C . 标准状况下,16g 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NAD . 1 mol/L的蔗糖水溶液中含蔗糖分子的数目为NA22. (2分) (2016高一上·公安期中)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五种离子:Cl﹣、SO42﹣、Fe3+、H+、M,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Cl﹣):c(SO42﹣):c(Fe3+):c(H+):c(M)=5:3:2:3:2,则M可能是()A . Ag+B . Mg2+C . NOD . Na+23. (2分) (2015高一上·焦作月考) 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等的()A . 原子数B . 密度C . 质子数D . 质量24. (2分)过量的NaHCO3和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残留的固体是()A . Na2OB . Na2CO3C . Na2O2和Na2CO3D . Na2O2和Na2O25. (2分)在含有NH4+、Fe2+、Cu2+、SO3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然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的是()A . NH4+B . Fe2+C . Cu2+D . SO32﹣26. (2分) (2016高一上·武汉期中) 下列各选项中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 . AB . BC . CD . D27. (2分)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转移电子总数为()A . 3B . 4C . 5D . 628. (2分)“嫦娥二号”的制造使用了铝—锂、铝—镁等多种合金材料,火箭推进剂中发生反应:N2O4+2N2H4=3N2+4H2O。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 锂、铝、镁都属于金属单质B . 火箭推进剂中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 16 g N2H4中含有的H原子数为1.204×1023D . N2O4属于氧化物29. (10分) (2019高三上·太原月考) 捕碳技术是指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的各种科学技术的统称。
许多科学家认为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不仅在理论上可行,很快还会成为一个对付全球变暖的实用武器;目前NH3和(NH4)2CO3等物质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
(1)下列物质中不可能作为CO2捕获剂的是___________。
A . Na2CO3B . HOCH2CH2NH2C . CH3CH2OHD . NH4Cl(2)工业上用NH3捕碳可合成CO (NH2)2:已知:①标准状况下,11.2L NH3与足量CO2完全反应生成NH2CO2 NH4 (s)时放出39.8kJ的热量;②NH2CO2 NH4 (s)= CO(NH2)2(s)+ H2O(g) △H=+72.5 KJ·mol-1。
则2NH3(g)+CO2(g)=CO(NH2)2(s)+ H2O(g) 的△H=________KJ·mol-1。
(3)用(NH4)2CO3捕碳的反应如下:(NH4)2CO3(aq)+H2O(l)+CO2(g) 2(NH4)2HCO3(aq)。
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①c点的逆反应速率和d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逆c ________V正d (填“>”、“=”或“<”)②b、c、d三点的平衡常数K b 、K C、 Kd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
(填“>”、“=”或“<”)③在T2~T4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