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二中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共计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有选错的得0分。
) 1.原子核AZ X 与氘核21H 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
由此可知( ) A .A=2,Z=1 B. A=2,Z=2 C. A=3,Z=3 D. A=3,Z=22.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 的传播速度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3.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 )A .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 .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C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D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4. 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斜面倾角为30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A.等于零B.大小为mg 21,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mg23,方向沿斜面向上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5.如图所示,物体B 的上表面水平,当A 、B 相对静止沿斜面匀速下滑时,设B 给A 的摩擦力为f 1,水平面给斜面体C 的摩擦力为f 2,则( )A . f 1=0,f 2=0 B. f 1水平向右,f 2水平向左 C . f 1水平向左,f 2水平向右 D. f 1=0,f 2水平向右6. 质量为m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某时刻速度为v 0,从该时刻起汽车开始加速,经过时间t 前进的距离为s ,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 m ,设在加速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 ,汽车所受阻力恒为μF ,则这段时间内牵引力所做的功为( ) A .PtB .μF v m tC .μF sD .mv 2/2/202mv S F m -+μ7.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
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 A .1tan θB .12tan θC .tan θD .2tan θ8.一质量为M 的人手握长为l 轻绳(不可伸长)一端,绳的另一端栓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若小球刚好能经过圆周的最高点,则在小球运动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对地面的最小压力等于MgB .人对地面的最小压力小于MgC .人对地面的最大压力等于(M+m)gD .人对地面的最大压力大于(M+m)g9.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 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如图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球A 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球B 的线速度 B .球A 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 的角速度C .球A 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于球B 的向心加速度D .球A 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 对筒壁的压力10.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一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在0—1s 内,合外力做正功B .在0—2s 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C .在1—2s 内,合外力不做功D .在0—3s 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11.如图5所示,一沙袋用无弹性轻细绳悬于O 点.开始时沙袋处于静止,此后弹丸以水平速度击中沙袋后均未穿出.第一次弹丸的速度为v 1,打入沙袋后二者共同摆动的最大摆角为30°.当他们第1次返回图示位置时,第2粒弹丸以水平速度v 2又击中沙袋,使沙袋向右摆动且最大摆角仍为30°.若弹丸质量是沙袋质量的140倍,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 .v 1∶v 2=41∶42B .v 1∶v 2=41∶83C .v 2=v 1D .v 1∶v 2=42∶4112.甲、乙两颗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甲为地球的同步卫星,乙为近地卫星.关于这两颗卫星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乙的运行速度 B .甲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于乙的向心加速度 C .甲的周期一定大于乙的周期D .若两卫星的质量相同,甲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的机械能13.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
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A. 1t 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B. 2t 时刻小球动能最大C. 2t ~3t 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D. 2t ~3t 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14.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
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B .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C .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D .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15.图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处在n=4的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波。
已知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2eV.在这些光波中,能够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的总共有( )A. 2种B.3种C.4种D.5种16.一个密闭的绝热容器内,有一个绝热的活塞将它隔成A 、B 两部分空间,在A 、B 两部分空间内封有相同质量的空气,开始时活塞被销钉固定,A 部分气体的体积大于B 部分气体的体积,温度相同,如图所示.若拔出销钉后,达到平衡时,A 、B 两部分气体的体积V A 与VB 的大小,有( )A .V A>VB B .V A =VB C .V A<VB D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计26分)17.(1)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 ___mm ,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mm .轨道2(2)请正确读出下图中各表达读数: ①如图(a),接0~3V量程时读数为V;接0~15V量程时读数为V. ②如图(b),接0~3A量程时读数为A;接0~0.6A量程时读数为A(3)如图是多用表的刻度盘,当选用量程为50mA的电流档测量电流时,表针指于图示位置,则所测电流为_____mA;若选用倍率为“×100”的电阻档测电阻时,表针也指示在图示同一位置,则所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Ω。
18.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①实验中,在确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时通常采用的做法是用圆规画一个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即平均位置,其目的是减小实验中的(选填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②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l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
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l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l、m2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③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 (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 (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④经测定,m1=45.0g,m2=15.0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分别为OP=44.00cm、ON=60.00cm、OM=23.00cm,则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_______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3个小题,共计26分)(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否则不得全分)19.(8分)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物块后,以水平速度v0/2射出。
重力加速度为g。
求:(1)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20. (9分) 如图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劈A和B,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图11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位于劈A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物块从静止开始滑下,然后又滑上劈B.求物块在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21. (9分) 如图所示,半径R=2m的四分之一粗糙圆弧轨道AB置于竖直平面内,轨道的B端切线水平,且距水平地面高度为h=1.25m,现将一质量m=0.2kg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滑块沿圆弧轨道运动至B点以v=5m/s的速度水平飞出(g取10m/s2).求:(1)小滑块沿圆弧轨道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做的功;(2)小滑块经过B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3)小滑块着地时的速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