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部物理治疗ppt课件

胸部物理治疗ppt课件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扣拍
重点扣击需引流部位,沿着支气管走向 由下向上、由外周向中央扣击,叩击时 间1~5分钟 。
皮肤易破者可用布垫覆盖叩拍部位。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振动
振动 是用双手掌交叉重叠(类似心肺复 苏时)在引流区带间歇施压,振动频率 10~15次/秒。
应用手工振动时,呼气时振动较有效,应用 机械振动器,在呼收吸时连续应用。
长期卧床不动病人 增加压疮及深静脉血栓 的风险,易产生骨骼肌的废用性萎缩。
控制性呼吸技术— 缩唇呼吸
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 (吹口哨样口型)缓慢呼气4~5秒, 缩唇大小以患者舒适,呼气时可伴有 或不伴有腹肌收缩。
控制性呼吸技术— 缩唇呼吸
因活动导致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时应用缩唇 呼吸,可立即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摇动
摇动 是晃动患者躯体, 频率2次/秒,用 于松解气道分泌物,疗效可疑很少采用。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咳嗽训练
患者坐或立位,上身可略倾斜,缓慢深吸气, 屏气几秒,然后张口连咳三声,咳嗽时收缩 腹肌腹壁内缩,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停止咳嗽,缩唇将剩余气体呼出。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咳嗽训练
缓慢吸气重复以上动作,连做2~3次 后需休息或正常呼吸几分钟再重新开 始。
对咳嗽无力的患者,应给予手法辅助, 双手掌放在病人的下胸部或上腹部, 在咳嗽时加压。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用力呼气技术
由1~2次用力呼气组成,呼气由中肺容量 开始持续到低肺容量(用力呼气时不关闭声 门),接着咳痰或进行有效咳漱,随后放松 呼吸一些时间再重新开始。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用力呼气技术
呼气时患者以双上臂快速内收压迫自己侧胸 壁来辅助用力呼气。
用力呼气技术可减轻疲劳,减少诱发支气管 痉挛,提高咳嗽咳痰有效性。
康复治疗
一般的康复措施:健康教育,营养,帮助戒 烟,避免感染。
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抗 生素,精神或镇静药物。
保持肺泡充气 矫正肺不张 清除痰液 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使骨骼肌方面的功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胸部物理治疗的方法
传统的治疗:体位引流、扣击、振动、呼吸 及咳嗽运动
当代的治疗:传统的基础上加体位、运动、 康复治疗
胸部物理治疗的适应症:
人工气道的病人 缺乏喉保护性反射,湿化 不充分,排痰功能的下降,以上因素可增加 医源性肺炎的风险 。
呼吸治疗:气溶胶吸入疗法,氧气疗法。
康复治疗
物理疗法:休养疗法,呼吸管理,胸部扣击 和体位引流,有效咳嗽训练和咳痰,缩唇呼 吸。
运动和体疗:游泳,散步,呼吸操等增加运 动的体力和耐力。
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人 黏液增加,纤毛活动 减少使排痰不畅,不均的通气导致通气/血 流比例失调,以上因素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 的风险。
胸部物理治疗的适应症:
上腹部手术后病人 功能残气量下降20%, 肺不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低氧血症等 通过物理治疗可预防因肺不张而导致的肺炎。
慢性呼吸疾病者 易产生复发性肺炎和呼 吸衰竭,物理治疗可预防因排痰不畅而导致 的肺炎或呼吸衰竭。
胸部物理治疗的应用
贵医附院 董天菊
胸部物理治疗基本概念:
胸部物理治疗
是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某些物理的方法, 如体位引流、胸壁振动或扣拍,并帮助和指 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和深呼吸,籍 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扩张肺脏,预防肺不 张和肺部感染等肺部并发症,改善气体交换 的一类治疗方法。
胸部物理治疗的目的:
控制性呼吸技术—腹式呼吸锻炼
患者取卧位或半卧位,左、右手分别按放上 腹部和前胸部以便观察胸腹呼吸运动情况。
放松胸壁和辅助呼吸肌,以较慢频率经鼻缓 吸气,经唇慢呼气,吸气时有意尽力应用膈 肌达上腹最大膨隆,呼气时尽力收缩腹肌, 如腹肌无力,可在下腹包裹腹带以辅助腹肌 用力。
控制性呼吸技术—腹式呼吸锻炼
控制性呼吸技术—控制性深呼吸
训练患者控制呼吸的频率、深度和部位, 有意识地进行慢而深的呼吸,呼吸频率减 慢,吸气容量增加,还有意识地控制吸气、 呼气时间的长短和吸呼比,在吸气末停顿 1~3秒再行呼吸。
控制性呼吸技术—控制性深呼吸
用以克服患者的浅快呼吸,使原来闭合的基 底部气道开放,延长呼气时间消除肺内气体 陷闭,尤其适用于焦虑、紧张的患者,有利 于肺部分泌物的排出,改善V/Q比。
夜间分泌物容易潴留,故在清晨醒后行体位 引流效果最好。
不宜在餐后、胃潴留时进行体位引流。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扣拍
体位引流时经常应用叩拍、振动或摇动 技术来松解分泌物在气道壁上的粘附。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胸部扣拍
扣拍 是将手掌微曲或用机械扣拍器在吸 气或呼气时叩击患者胸壁,频率约3~5次/ 分钟,一般认为叩拍力可通过胸壁传送到气 道,将支气管壁上的分泌物松解。
缩唇呼吸可以和控制性深呼吸联合应用,先 经鼻深吸气,然后缓慢缩唇呼气,有利于改 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和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控制性呼吸技术—前倾位
患者坐位时保持躯干往前倾斜20~45°, 为保持平衡患者可用手或肘支撑于自已的膝 盖或桌上,立位或散步时也可采用前倾位, 用手杖或扶车支撑。
前倾位可缓解呼吸困难和改善运动耐力,可 与缩唇呼吸同时应用。
控制性呼吸技术—腹式呼吸锻炼
呼吸期间保持胸廓最小活动度。 腹式呼吸锻炼可增加潮气量、增加肺泡通气
量,减少功能残气量,降低呼吸功消耗,缓 解呼吸困难状况,改善换气功能、提高血液 氧合。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体位引流
根据气管、支气管的解剖特点,借助重力的 作用促使各肺叶、肺段的支气管的痰液排出, 适用于各种支气管—肺疾患,伴有大量脓痰 者。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体位引流
病变部位在上,引流支气管开口在下,体位 倾斜度为10~45° ,可从较小角度增加, 以便能让患者更好的适应。
如:肺上叶引流可取坐位或半卧位 肺中叶引流可采取侧卧位 肺下叶引流可采取仰卧、头低脚高位
Hale Waihona Puke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体位引流
引流后有意识的咳嗽或运用用力呼气技术, 可将分泌物更好的从大气道排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