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部疾病教学设计

颈部疾病教学设计

颈部疾病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章内容分4节,内容设计合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内容上本章分为四大块即:1.甲状腺疾病;2.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颈淋巴结结核;4.颈部肿块。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应分为三课时进行。

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学生参与为主,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和角色扮演,认识颈部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措施。

让学生在对甲状腺解剖、生理以及常见疾病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激发其针对具体病例进行分析、诊断、治疗的综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颈部疾病属于《外科学》第8版——第22章。

该章节有4小节,内容详尽,排序合理,但内容较多。

若单独分开进行疾病逐一介绍,不利于理解和掌握,缺乏紧密的纵向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甲状腺、甲状旁腺的解剖与生理;
(2)使学生掌握常见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使学生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手术治疗及术前准备。

2.技能目标
能掌握颈部查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常见颈部疾病诊治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能了解体检对早期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名人的具体病例,激发学生对甲状腺疾病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2)甲癌的治疗原则。

(3)甲亢的术前准备,手术原则及并发症的处理。

2.教学难点:
(1)甲状腺良、恶性鉴别诊断。

(2)甲亢的术前准备、适应症及并发症的处理
三、学情及学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授课对象基础理论知识较好,接受能力较强。

但由于在前期学习中都较多局限于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经验缺乏,故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能力还十分欠缺。

(二)学法指导
采用病例导入式、启发式、互动性教学,利用ppt、视频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来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地进行教学。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强直观性教学、实践性教学,通过纵横两条线,将甲状腺正常生理解剖和甲状腺常见疾病融汇贯通,多采用讨论、示范、启发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参与互动的临床模拟实践。

五、教具准备
1.课件制作:PPT制作以及相关视频制作;
2.阅读材料:《Surgery》,8th Ed,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实用外科学》石美鑫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以及《外科手术图谱》,姜廷印,山东科技出版社的相关内容。

六、对教材的再处理
1.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
(1)复习甲状腺的局部解剖,再引入到具体的临床表现。

(2)在讲述的课程中列举大量的临床实例,将理论具体和实践相结合。

(3)通过一些治疗上出现的失误和医疗事故例子,从而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为学生进入临床敲响警钟。

2.启发引导学生思维:
(1)启发学生的综合归纳思维能力,在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在讲述完甲状腺癌的诊断后,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去思考:“如何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2)授课中贯彻以“问题为中心”和“互动式教学”的模式,以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以“互动”提高学生思维的热情。

(3)课后给学生一些问题、题目和病例,让学生课后去查文献,去思考、去解答。

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要点
(二)教学过程详解
【引入】
教师提问:“大脖子病”大家都很熟悉,要不要吃加碘盐也是现在争论的话题,这些和我们今天上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都是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教师引入授课内容:甲状腺疾病的发病如何?患甲状腺癌是否非常可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关心以及感兴趣的实例,迅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学习】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解剖、生理、功能
开放式提问:甲状腺有哪些功能?
深入提问:结合手术关注点,加深对甲状腺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认识,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进一步认识甲状腺生理功能。

图片展示:展示手术及解剖图片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互动教学更能加深学生对甲状腺、甲状旁腺解剖的认识。

常见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解读常见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角色扮演:邀请三组(每组两位学生)同学,分别演病人和医生,要求模仿门诊就医场景,内容包括问诊、查体、诊治计划,病人需要提供合理的病情,医生进行查体,给予相应诊治处理。

学生演练:三组分别操练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三种疾病的就诊。

教师提问:大家就刚才同学们的问诊内容有何疑义?他们的查体有何处需要改正的?模拟医生的同学给予这样的诊治计划,你们觉得合理吗?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甲状腺查体、常见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的理解。

帮助学生迅速从学生的角色向医生的角色转变。

甲亢的术前准备,手术原则及并发症的处理
教师举例临床实例:1.甲状腺术后10小时出现切口肿胀呼吸困难 2.甲状腺全切术后第3天出现手足抽搐 3.甲亢术后第
2天出现高热、脉快
学生回答:创面出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危象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病例进一步详解常见甲状腺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同时结合甲状腺危象讲解甲亢术前准备要点及甲亢手术原则。

通过临床实例进行思维训练,加深知识点掌握。

原发性甲旁亢、颈淋巴结结核、颈部肿块
教师通过PPT图片提问:颈部分区及各分区常见肿瘤?原发性甲状旁腺主要临床特点?结合临床特点如何避免漏诊?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加深对颈部肿块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的认识。

原发性甲状旁腺是临床少见疾病,通过临床经验教训,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临床思维的深化。

课堂实践
教师列举具体病例:合并呼吸困难的颈部巨大肿块,如何处理?
教师给出超声及CT图像:
学生展开讨论:根据气道压迫情况所采取气管切开等措施;肿块是否来自甲状腺?肿块良性还是恶性等
教师解析:颈部肿块需首先明确来源,评估气道压迫情况,对于考虑恶性的甲状腺肿块,需进一步穿刺排除甲状腺未分化癌,因为处理原则不同。

设计意图:由课本向临床逐渐过渡;培养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

打破学生的线性思维方式,拓展其联想思维,先破后立。

七、学习评价
1.(知识评价)能简述常见甲状腺疾病的诊治要点。

2.(能力评价)能进行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判断。

八、课后反思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较高,多数学生上课前对该疾病有一定了解,存在一定兴趣。

通过引入临床病例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勇敢表达学习体会,把握好教师作为引导者、观察者、协作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上,需要针对学生特点和需要,进一步结合教学目标分析做出合理、严谨的设计。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发现自己对调动学生课堂互动的能力不够,需要通过读书学习、参加培训、进修等不同途径,不断提高对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九、自主学习资源
《Surgery》,8th Ed,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实用外科学》石美鑫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手术图谱》,姜廷印,山东科技出版社。

忻莹
浙江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