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一中2018—2018学年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咼二年级生物试题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为探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 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盖玻片光三卉二段时间后 乙 图1A. 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B.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c v a = b = d ,则说明单侧光将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c v b=a v d ,则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D.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起关键作用2. 下列关于“探究 2, 4 — D 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设计的叙述,有几项是错误的 ① 2, 4—D 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② 取多个烧杯,分别装有等量不同浓度的 2, 4—D 溶液,还需要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作空 白对照③ 所选取的枝条最好从同一植株中选取④ 枝条大小、长短、芽的数量相近,放入烧杯中要基部朝下 ⑤ 每个烧杯各放一个枝条⑥ 每天测量每组枝条的根长度,求平均值 A. —项B .二项C .三项D .四项3.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 利用高浓度2,4 — D 作除草剂,可抑制大豆田中的单子叶杂草C. 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 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4. 植物激素种类多样,调控机制复杂。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下列述叙正确的是 A. 单侧光下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是极性运输 B. 顶芽产的生长素运到侧芽会抑制侧芽自身生长素的合成C. 赤霉素与生长素可协同促进生长,而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可形成拮抗作用D. 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分裂5. 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直立生长琼脂块光三丙A. ②⑤⑦ B .①②⑤⑧ C .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6.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 (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
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ABC7.甲、乙、丙及 NAA 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 用如右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一”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B. 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C. 甲最可能代表脱落酸D. 甲、乙、丙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 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 吲哚乙酸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C. 预实验的作用是减小实验误差D. 应选择叶片较多的扦插枝条,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更容易成活9•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在该植物某一生长周期内,发现茎 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和茎段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A. 茎的生长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关,与乙烯无关 B. 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C. 茎段中乙烯含量增高,会增强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D. 图中a 、b 两个时刻,该植物茎段的生长速度相同学 学态端态端 形上形下含有生长 索的琼脂不含有生长 素的琐脂rr学学态端态端 形上形下(⑦植物转、⑧植物与框作为整体一起转) i无子果实a10. 如图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11. 下图1为一株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 类似物溶液处理扞插枝条后生根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 A. 图1中的幼苗根尖极性运输方向从分生区到伸长区 B. 图1中的根尖、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因横向运输导致其 尖、茎尖的两侧分布不均匀C. 图2所示实验的对照组表明扦插枝条不受植物激素的 时也能生根D. 图2所示实验的结果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在促进枝条生 面表现为两重性12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竹林的竹子长势不整齐,有高株、矮株,说明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 外来物种加入某森林后形成一个新种群,可能会造成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降低C. 研究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进行D.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种群被另一个 替代的过程,就叫演替13 •下面是对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 调查,其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 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 ③计数算种群密度⑤挖出所有个体A. ①⑤②③④B. ①②③④⑤③④D.①⑤②④14.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叙述正确的是 A 群落的生物个数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 某河流的河底和河岸生长的植被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群落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D.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 15. 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 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池塘养鱼过程中人为持续投放饲料,增加溶氧等措施可以增加鲈鱼种群的K 值D.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16 .如图是关于某种群的增长曲线其中曲线X 表示在理想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Y为在现实环境中的种群增长变化。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从b 至c 的过程中,种群增长速率减小,数量逐渐增大B. 曲线X 与曲线Y 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可表示生存斗争中淘汰的个体C. 环境阻力在b 点以后开始出现A.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 h 时抑制杂草生长B.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 hC.若幼苗表现出向光性,且向光侧的浓度为 f ,则背光侧的 促进生长D(2f t m) 生长素浓度Q 4 8 12 16. J 「F, C.②C(g,n)E 血① 图2为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D. 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17.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B. 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C.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D.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 化的方向发展18.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C 、D 、EC.若火山爆发将上述生态系统毁灭,在火山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D.此图①只代表光合作用19.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 进行检测,调查日期 6.10 6.11 U6,20 6. 25 6,30 7.5 7.10 7.15棉呀数重(R/tt)0,42 4.?9 41. 58 261. 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 23A.B. 棉蚜数量的增加受到自身种群密度的制 C.调查期间种群蚜种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D.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20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 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C 〜4C 的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2 C 。
磷虾主要 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 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 80%列叙述错误的是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 — 2 C 〜2 C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21.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右图 所示的曲线图。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B. 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 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显微镜 计数D. 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2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者细胞内一定含有叶绿体,一定能固定CO ,都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 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D. 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是必不可少,而消费者在生态 系统中不起作用,所以生态系统中可以没有消费者约 型植 环 以 下厂、 观察23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 b 、c 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 a 、b 、c 都有可能是细菌D. b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24.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① 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 在植物T 鼠T 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③ 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25. 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 从荒废路上开始的演替 B .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 C.从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 D .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26.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27.美国的生态学家H. T . Odum 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 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⑤为分解单位:诃千焦/耐年GP NP R① 15.91 2. 68 13, 23 ② 871.27 369. 69 501.58 ③ 0. 88 0. 34 0. 54 © 141.20 62.07 79.13 ⑤ 211.85 19.26 192.59A. 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 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B. ④营养级GP 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 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C. 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 约为11. 3%D.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T ④T ①T ③28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和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都有助于缓解生物间的竞争B. 外来物种入侵某生态系统后形成一个种群,可能会造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C. 研究物种丰富度只能在群落层次进行,在种群和生态系统层次中均无法研究D. 流入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9.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A. 图中 b = h + c + d + e + f + i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a x 10%C. “草T 兔T 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eD.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量(NP=GP-R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0〜a 时间段内,丙和丁的数量变化都增多B. 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绿色 植物固定的太阳能C. 该生态系统至少有 4个种群,由这些种群组成了生物群落D. a 〜b 时间段内,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导致甲、乙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丙数量增多 3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 (a 、b )的数量变化如B. 丁的CO 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C. 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 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30. 图中入表示某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 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10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4年种群数量最大B. 2~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 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 4年后开始D. 第8年种群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火菌 不灭菌 火菌 不灭菌湿润湿润较十燥较十燥A. 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C.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 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32. 某生物学研究小组观察到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休息时间 与其他物种关系 进食时间 其他活动 物种A 20% 15%追逐物种B 55%吃种子E 10% 物种B 20% 25%被物种A 追逐45%吃种子E 10% 物种C75%15%吃物种A 10% 物种D75%20%吃物种C5%A. 物种A B 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 与物种A 相比较,物种D 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中含蛋白质、脂肪较多C. 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 A 开始的D. 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能量由 C 至D 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邑 1-「厶--一 一= ------------------------- 立0 2 4 6 H 10 4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