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松山湖产业园调查报告(96页)

东莞松山湖产业园调查报告(96页)


➢ 北接莞惠公路、西临石大 路,北有莞深高速、南有 常虎高速
➢ 经松山湖大道到东莞市区 15分钟车程
➢ 至国家一类口岸虎门港20 分钟车程
➢ 至深圳市区及深圳机场40 分钟车程
➢ 到广州市区及白云机场60 分钟车程
➢ 深圳盐田港80分钟车程 ➢ 到香港机场120分钟车程
生活配套严重不足
➢ 医疗、教育、金融、餐 饮、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
松山湖经济保持飞跃的速度发展,GDP年涨幅约15%-35%
✓ GDP年均16%增长速度 度
✓ 工业总产值年均127%增长速
✓ 税收收入年均28%增长速度 ✓ 协议引资年均216亿元
数据来源:松山湖官网及其它网站
◼ 2013年松山湖六项主要经济数据增长率全市第一:重大 产业集聚区建设、科技平台成果转化、重大项目落地等
凯悦国际酒 店集团与东 莞市松山湖 酒店有限公 司签约
总部1号
虹溪诺雅商铺 松山湖创意生活城
金域松湖商铺 万科生活广场
中成卫星项目
远峰研发中心
华富立研究中心 华富立研究中心
华腾国际 中以水处理 松山湖国际创意设计城
华为松山湖拿地1900亩 用于华为终端总部建设
松山会馆 中大365 中集项目
松山湖经济
➢ 东部约七平方公里,是松山湖规划未来的战略用地,是松山湖实施大项 目带动战略的主要平台,将成为松山湖科技大项目的集聚地。
松山湖园区配套
自然资源及区位条件优越,但生活配套严重不足
高科技产业经济
生态旅游资源
便捷交通网络
公共技术创新平台 同 济大学东莞研究院 广 东华南工业设计院 清 华大学东莞创新中心 专业技术平台 生物医药孵化器 创意产业孵化器 企业平台 万科国家住宅产业基地 新能源ATL研发中心 入驻企业 华为、易事特、万科、中 集、中以水处理等约70家 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环 保类型等高端产业 产业信息 电子信息、新能源、环境 保护、生物医药、装备制 造等产业集群 经济结构升级 产业升级,加强对外经济 技术合作,进一步提高发 展质量和水平。
松山湖交通规划
多维立体交通同️步发展,未来交通四通八达
◼ 主干道:莞樟大道、松山湖大道、石大路、新城大道 ◼ 高速公路:虎岗高速、莞深高速 ◼ 轨道交通:轻轨1和3线、莞惠城轨、中虎龙城际
轻轨R1线
莞惠城轨
中虎龙城际
轻轨R3线
广深港客运专线
公路网密集
松山湖园区发展历程
经过近几年发展,松山湖由住宅地产主导过渡到由产业园地产主导
技术教育和学历教育并举的横向教育链。 ➢ 商住 :拥有锦绣山河、长城世家、松山湖1号等居住配套,及酒店、银
行、超市等生活配套。 北部:高科技工业区
➢ 松山湖大道北边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并已引进华为、酷派、易事特 等约70家高端企业,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产业 集群。
➢ 以创意生活城为核心的北部生活区,已全面启动超市、住宅、餐饮、学 校、医院等配套设施。
【松山湖产业园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一、松山湖区域发展研究 二、实地调研分析 三、目标客户调研分析 四、重点个案分析
松山湖发展规划
整体定位:东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产业结构升级的龙头
✓ 背景: 东莞市经历20多年的工业发展,原有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东莞急需 从出口加工型城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转型,东莞市提出“建设以 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城市”目标.2001年, “松山湖科技产 业园”应运而生。 ✓ 定位体现: 1.具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强烈科技创新能力的以先进工业、高新科 技产业和大学园区为主的综合性生态新城。 2. 主城区、同沙、寮步共同构成东莞市“四位一体”的主城区。 3. 成为东莞市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 4. 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建设的示范新城。 5. 成为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技术中心。 6. 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卫星城镇,提高区域城市化水
滨湖区:国际总部研发区
➢ 南部区域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等,将 成为松山湖的科技核心区。
➢ 这里将适度发展生态休闲旅游,高举生态“牌”做好水“文章”在彰显 松山湖生态之美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以生态之美带动园区 的 科技招商,聚集科技资源和人才。
东部:大项目集聚区
凯悦国际酒 店集团与东 莞市松山湖 酒店有限公 司签约

产 业 园
2006-2007年
2008-2009年 2010-2011年
2012-2014年
松山湖1号 锦绣山河
松山湖科苑公寓 虹溪诺雅 锦绣山河 长城世家
虹溪诺雅 金域松湖
锦绣山河 长城世家
保利红珊瑚 龙湖居 紫檀山 松湖里的鱼 星城翠珑湾
松山湖1号商铺 长城世家商铺
近年来,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园区开发获得了长足发展,作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相对于住宅地产和商 业地产,产业地产更具时代意义。至此松山湖已经历了从住宅地产到产业地产的发展历程。
2001年
2002年
住 松山湖

正式立 项,最
地 先开发
产 10平方
公里工
业园




锦绣山河 商住区、 商务办公 区动工
2004年
平。
松山湖园区功能划分
各区域功能定位清晰,滨湖区定位国际总部研发区,日后将成为松山湖的科技核心区
中心区:教育研发、居住区
➢ 行政服务中心:松山湖管委会及市直部门分支机构 ➢ 研发: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科技创新载体,聚集创业企业130多家。 ➢ 教育:形成了从幼儿、中小学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纵向教育,及职业
松山湖人口推进速度
2013年以来,松山湖常住人口突飞猛进,同️比增长率达38%
园区结构分三个圈层: 核心层为生态核心区,限制人口居住。 内圈层为科研、总部基地、居住、休闲娱乐区,是主要人口聚集地。 外圈层为高新技术区,主要产业基地。
✓内圈层用地面积为718.01公顷,按 35平米/人计可住人20.51万 ✓科教区师生员工总数为2.5-4.2万人, 主要居住人口将是学生和管理人员, 规划科教区内人口按1.5万人左右考虑 ✓外圈层结合产业基地规划单身公寓用 地129.04公顷,按人均15平方米计算, 可居住8.6万人
➢ 东莞最后一片规模最大、 水资源最好的净土。是整 个东莞、深圳及周边镇区 的绿肺,8平方公里原生 态淡水湖,1425.07公顷 生态绿地,22公里滨湖 路,72平方公园四季植物 园
➢ 状元笔公园,中心公园, 沟谷,松湖烟雨等
➢ 整体规划利好,围绕生态 主题 ,分层次分功能布 局,将松山湖原有的生态 价格体系最大化的发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