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位移法
§10-1 概述
位移法——以结点位移(线位移,转角)为基本未知量的方法。
基本概念:以刚架为例(图10-1)
基本思路:以角位移Z1为基本未知量
平衡条件——结点1的力矩平衡
位移法要点:一分一合
①确定基本未知量(变形协调)基本体系-独立受力变形的杆件
②将结构拆成杆件-杆件分析(刚度方程-位移产生内力、荷载产生内力)
③将结构杆件合成结构:整体分析——平衡条件——建立方程
§10-2 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单跨超静定梁——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转角位移方程
矩阵形式
一、端(B端)有不同支座时的刚度方程
(1)B端固定支座
(2)B端饺支座
(3)B端滑动支座
二、由荷载求固端力(3*,4,11*,12,19,20)
(1)两端固定
(2)一端固定,一端简支
(3)一端固定,一端滑动(可由两端固定导出)
三、一般公式
叠加原理杆端位移与荷载共同作用
杆端弯矩:(10-1)
位移法意义(对于静定、超静定解法相同)
基本未知量-被动(由荷载等因素引起)
→按主动计算——位移引起杆端力+荷载的固端力
→结点满足平衡
正负号规则——结点转角(杆端转角)
弦转角——顺时针为正
杆端弯矩
位移法三要素:
1.基本未知量-独立的结点位移
2.基本体系-原结构附加约束,分隔成独立变力变形的杆件体系。
3.基本方程-基本体系在附加约束上的约束力(矩)与原结构一致
(平衡条件)
§10-3基本未知量的确定
角位移数=刚结点数(不计固定端)
线位移数=独立的结点线位移
观察
几何构造分析方法——结点包括固定支座)变铰结点
铰结体系的自由度数=线位移数
――即使其成为几何不变所需添加的链杆数。
§10-4典型方程及计算步骤
典型方程(10-5、6)
无侧移刚架的计算
无侧移刚架-只有未知结点角位移的刚架(包括连续梁)(△=0) 有侧移刚架计算
有侧移刚架――除结点有位移外还有结点线位移
求解步骤:
(1)确定基本未知量:Z i (按正方向设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
(2)作荷载、Z i = 1 —— ()()01i P i i M M ∆∆==、图
(3)求结点约束力矩:荷载 —— 自由项R Ip ,及ΔJ = 1 —— 刚度系数 k IJ
(4)建立基本方程:[k IJ ]{ Z i } + { R Ip } = {0} —— 附加约束的平衡条件 求解Z i (Δi )
(5) 叠加法作i i P Z M M M ∑+=
§10-5 直接建立位移法方程
求解步骤:
(1)确定基本未知量:Z i (按正方向设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
(2)写杆端弯矩(转角位移方程)
(3)建立位移法方程—— 附加约束的平衡,求解Z i
(4) 叠加法作i i P Z M M M ∑+=
§10-6 对称性利用
对称结构
对称荷载作用 —— 变形对称,内力对称
(M 、N 图对称,Q 图反对称——Q 对称)
反对称荷载作用 —— 变形反对称,内力反对称
(M 、N 图反对称,Q 图对称——Q 反对称)
—— 取半跨
对称结构上的任意荷载 ——对称荷载+反对称荷载
§10-7支座位移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
一、支座位移的计算
超静定结构:支座有已知位移 —— 引起内力
位移法计算: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基本方程及解题步骤与荷载作用时一样 区别在于固端力——自由项: R 1P ——荷载引起
R 1C —— 支座位移引起
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
与支座位移相同,超静定结构:温度改变 —— 内力
固端力(相当荷载作用)(表11—1,5、11、15)
Δt = t 1 — t 2 ——M 图,受拉面在温度铰低一侧。
同时还有轴向变形(不能忽略):t0=(t1+t2)/2(平均温度变化)
l t 0α=∆ ——本杆不产生M ,但产生结点位移,使其它杆产生侧移——固端弯矩
§10-8小结
一、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二、基本公式
三、解题步骤
四、对称结构
五、支座移动与温度变化的计算
六、超静定(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
对偶:
位移法 力法
1.基本未知量 结点转角,线位移 多余未知力
2.基本体系 加约束 撤除约束
位移:被动→主动 多余约束力:被动→主动 在原作用(荷载,支座,温度等)
和约束位移(基本未知量) 和多余约束力(基本未知量)
共同作用下,与原结构的受力、变形相同
3.基本方程 附加约束处、约束力 撤除约束处位移 与原结构相同
平衡条件 位移变形条件。